02.24 長得太好看遭繼母痛恨,淪落風塵,後半生卻成了大畫家

導言:從大家閨秀到風塵女子,再到名門媳婦、一代著名畫家,潘素的一生經歷的大起大落時人難以想象。即使淪落風塵也不落俗套,名譽滿身亦平易近人。回顧江南第一美人,潘素女士的一生,實在令人讚歎不已。

長得太好看遭繼母痛恨,淪落風塵,後半生卻成了大畫家


母親早亡,因容貌遭受繼母痛恨

1915年,潘素降生。她的家族在蘇州乃是數一數二的名門望族,祖上出過教習、官員,是當之無愧的書香門第、官宦後代,最注重學識教育。受家族風氣影響,潘素的父母也為小潘素聘請了幾位學識淵博的老師,專門教她繪畫和音樂

在老師的悉心教導下,潘素自小行為舉止落落大方,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加之潘素自小就是雪膚烏髮眉清目秀,謙和有度,行動生輝。是一位集才華與美貌於一身的大家閨秀

然而,命運總是喜歡愛捉弄人。

潘素13歲時,時運不濟家庭敗落。她的生母也在貧病交加中去世,父親續娶的繼母是個心胸狹隘的人,見不得潘素光彩照人名動四方,便千方百計將她賣到了風月場所。從此之後,一代佳人被迫流落到風塵之中。

長得太好看遭繼母痛恨,淪落風塵,後半生卻成了大畫家


淪落風塵,性格大變卻偶遇良人

上海灘起起落落,無數人都在那個時代有過一閃而過的光輝時刻。但是潘素作為封建大家族成長起來的閨秀,即使在家道中落之時也沒有放棄過矜持,此時竟被賣入青樓,一時間內心的無所適從也演化成了行為上的乖張叛逆。小潘素對這種生活上的落差十分不適,這也造成了她性格上的變化。

好在,過人的樣貌與才能帶給了她先天優勢。坎坷的命運,也沒有徹底掩蓋珍珠的光華。在美女如雲的大上海,潘素的資質與才華仍是一流。時過境遷舞臺由蘇杭轉移到上海,圈子從閨秀變為青樓,潘素仍舊憑著自身的品格脫穎而出。

憑著動人的容貌和一手高超的琵琶技藝,潘素被捧成了"潘妃",在大上海名動一時。

可貴的是即使生活在燈紅酒綠的俗世之中,凡俗的汙濁氣息也沒能汙染她;潘素仍舊保持著屬於她的獨有的氣質,不沉淪於塵世間的種種奢靡,也不自甘墮落於青樓的烏煙瘴氣。

就是這樣出眾的才華與美貌,與遺世獨立的氣質吸引了上海無數的名流與富商。他們爭先恐後的排隊,不為滿城紅袖招,只是為潘素一人而去。"潘步掌中輕,十步香塵生羅襪;妃彈塞上曲,千秋胡語入琵琶。"

民國四公子,新中國的初代鑑賞家之一張伯駒就是在這種境況之下對潘素一見鍾情的。

長得太好看遭繼母痛恨,淪落風塵,後半生卻成了大畫家

獨愛潘妃,夫唱婦隨

在潘素之前張伯駒已有三房妻妾,張伯駒並不喜歡包辦婚姻娶來的幾位女子,娶潘素之前依然選擇尊重她們,和平的處理完家事之後才迎接潘素入門。

長得太好看遭繼母痛恨,淪落風塵,後半生卻成了大畫家

與張伯駒先生結婚時,潘素剛滿20歲。

她自幼酷愛繪畫,21歲時經丈夫撮合正式拜師學畫。先入朱德箐門下習作花卉,後與陶心如、祁景西、張夢嘉等繪畫大家合作留下墨寶,還曾經多次受邀與張大千先生合作。婚後,潘素得以潛心觀摩張府珍貴書畫真跡,利用張家深厚的積攢鑽研工筆重彩畫法,還與張伯駒一起遊歷祖國的名山大川,以實地寫生的方式磨練畫技。

功夫不負有心人,上世紀四十潘素開始在書畫領域嶄露頭角,以山水畫為專攻,畫風細膩承襲古制,成為了我國著名的青綠山水畫家

長得太好看遭繼母痛恨,淪落風塵,後半生卻成了大畫家


潘、張二人都是民國時期名噪一方的才子才女,二人的結合也是相得益彰。婚後幾十年裡二人並肩遊遍祖國山川,還散盡家財收藏了多幅名家真跡。書畫作品從來價值不菲,養護也要花費一番。與二人高端的文化造詣不同,他們的生活一直都是清貧的。

捐出畢生的珍藏的名畫,拒絕20萬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的文化遺產也經歷了一番磋磨。有經過變賣流落民間的,也有幾經周折遠走海外的,故宮博物院有心收回瑰寶,奈何根基實在薄弱往往無力做到。張伯駒夫婦得知有人在出售展子虔的《遊春圖》時,幾次寫信給故宮,經歷一番波折這才將國寶重新收回。

長得太好看遭繼母痛恨,淪落風塵,後半生卻成了大畫家


1956年,張伯駒、潘素夫婦二人還將其30年所收藏的8幅書法珍品,無償捐獻出來。政府要獎勵二人20萬元,也被婉言謝絕。

青春年華,遭遇浮沉坎坷遇人不淑,索性後半生得遇良人,一身光華再也無須遮掩。潘、張二人的結合不僅是有情人的終成眷屬,也是整個文化界的一大幸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