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至強之音,HIFIMAN ANANDA-BT藍牙耳機聽感報告


至強之音,HIFIMAN ANANDA-BT藍牙耳機聽感報告

我是比較早就開始關注藍牙耳機的,到現在聽過買過的也很多了。印象比較深的,比如自己買過的AKG Y45BT、BOSE NC700;也有聽過的B&O H8i、漫步者TWS5等等。


至強之音,HIFIMAN ANANDA-BT藍牙耳機聽感報告

https://www.toutiao.com/item/6737100606265164295/


至強之音,HIFIMAN ANANDA-BT藍牙耳機聽感報告

https://www.toutiao.com/item/6658434945301611011/


至強之音,HIFIMAN ANANDA-BT藍牙耳機聽感報告

https://www.toutiao.com/item/6691222471237960203/


然而,無論藍牙大耳,還是真無線,一方面進步是明顯的,日新月異的,一方面依然存在著種種不足,始終無法像有線耳機的體驗那麼穩定全面。比如高頻通透了,低頻下潛就不行;低頻量感到位了,高頻又往往會發悶。


很明顯,面對新技術各個廠家也都在摸著石頭過河,探索著新技術和老經驗的最佳結合點,這裡面HIFIMAN的發力是最猛的,沒有那個廠家敢於這樣大的投入,因為ANANDA-BT應該是我知道的市面上主流量產藍牙耳機裡面最貴的一款了。貴到沒有朋友,貴到屌絲想起《大碗》裡面最經典的那句話:“不買最好的,只買最貴的!”。真的只是貴嗎??春節長假有幸試用了一把ANANDA-BT,體會頗多,解答了心中的疑問。


設計


包裝和之前我測評的Arya很像,大盒子,黑色為底,大大的Logo,濃濃的“HIFIMAN”男人味。


至強之音,HIFIMAN ANANDA-BT藍牙耳機聽感報告

背面列出了主要參數,和支持的各種藍牙高清編碼格式。495g,比以前的平板耳機輕量多了。


至強之音,HIFIMAN ANANDA-BT藍牙耳機聽感報告

打開盒子,裡面就是一本說明書和一個大大的硬殼包,包上有HIFIMAN的銘牌。


至強之音,HIFIMAN ANANDA-BT藍牙耳機聽感報告


至強之音,HIFIMAN ANANDA-BT藍牙耳機聽感報告

打開便攜包,裡面是一個耳機和一個收納包(含可插的麥克風、TYPE-C to TYPE-C數據線)


至強之音,HIFIMAN ANANDA-BT藍牙耳機聽感報告


至強之音,HIFIMAN ANANDA-BT藍牙耳機聽感報告

耳機上藍牙按鍵區有封條,撕的時候要小心一點,容易留下膠水痕跡,這點不太OK。


至強之音,HIFIMAN ANANDA-BT藍牙耳機聽感報告

藍牙按鍵區在左耳腔體底部,依次有:

(1)Type-C充電/播放口。使用隨機數據線,一方面可以為耳機充電;一方面可以連接電腦,將自身作為外置解碼耳放一體機使用,能得到更高碼率的音質。


(2)3.5mm耳機孔,可插入隨機的麥克風,實現語音對話功能。
(3)多功能鍵鍵(帶LED燈光)。長按2秒鐘開機,藍色閃爍;長按4秒轉為綠色亮一下關機。連按2下轉為藍綠雙色快閃,可進行藍牙匹配。播放音樂的時候,按一次即為開始/暫停功能;來電時,按一次為接聽電話,長按則拒接;通話中,連按兩次為掛電話。
(4)充電鍵。插入Type-C線後並不是自動充電,需要按一下這個鍵才開始充電。充電中,燈光為紅色;充滿為綠色。


至強之音,HIFIMAN ANANDA-BT藍牙耳機聽感報告

與一般藍牙耳機不太一樣的是,ANANDA-BT沒有音量調節鍵,多了一個單獨的充電鍵。我剛開始用的時候,以為充電鍵是藍牙開關鍵,看了說明書才弄明白怎麼操作。按鍵的做工和彈性一般。


耳機雖然比較大,佩戴的舒適性還不錯,對於頭大的我來說,不夾頭。耳機腔體本身很大,能完全罩住耳朵,和皮膚接觸的地方比較舒服,久戴沒有不適感。但對耳朵依然有少許壓迫感,時間長了還是會感覺有點累。


至強之音,HIFIMAN ANANDA-BT藍牙耳機聽感報告

耳機噴漆、“百葉窗”、關節等處的做工比較細緻,不像預想的那麼“傻大粗”。


至強之音,HIFIMAN ANANDA-BT藍牙耳機聽感報告


至強之音,HIFIMAN ANANDA-BT藍牙耳機聽感報告


至強之音,HIFIMAN ANANDA-BT藍牙耳機聽感報告


音質


播放設備
飛傲M5播放器(FW 1.3.2)


比較喪的是,華為好像已經放棄HWA了。我自己手機MATE20Pro(UD)升級到最新固件EMUI 10.0.0.188後,和ANANDA藍牙鏈接時顯示的是語音通話,無法播放音樂。換榮耀20Pro手機,藍牙連接後首選LDAC格式。


先說結論。HIFIMAN這款平板振膜藍牙無線耳機——ANANDA-BT,是我聽過的聲音表現最好的藍牙耳機,沒有之一


用M5藍牙連接,LDAC編碼,音量33/60。煲機超過50個小時以後,一耳朵,ANANDA-BT的聲音很穩,沒有明顯的短板。既沒有直鑽耳朵的高頻,也沒有加足猛料的低頻,一掃藍牙耳機容易出現的“薄、刺、硬”等問題,三頻均衡,聲音非常舒展,很好地體現了平板耳機失真更小,聲音更加鬆弛自然的天然優勢。這個聲音是有點驚到我的,要知道同期我手裡正好還有一個SUNDARA在聽,完全明白要推好平板是多麼困難。用學林1969(電子管)播放器開到90%以上音量才堪堪搞定SUNDARA,就是這樣有的時候還是會有沒“餵飽”的感覺,而聽ANANDA-BT的播放卻毫無吃力感,相反有點閒庭信步的輕鬆愜意,這就很不簡單了。


至強之音,HIFIMAN ANANDA-BT藍牙耳機聽感報告

其次,ANANDA-BT的聲音,讓我感覺有一股濃濃的“模擬味”。高頻聲音不刺不破,沒一般入耳耳塞那麼亮,更偏收斂一些,也沒有一般藍牙耳機那麼薄,更厚暖一點,女聲會有一點點甜。中頻聲音比較厚實,稍稍偏暖,寬鬆自然。低頻的質量可說是我聽過的藍牙耳機裡面最好的,有一定的下潛和層次,數量適當,十分蓬鬆,絕不轟頭,彌散性很好,氛圍感出色,力度很一般。尤其聽蔡琴、童麗、姚瓔格等女聲,非常舒服,完全沒有一般藍牙耳機容易出現的那種“數碼聲”。


至強之音,HIFIMAN ANANDA-BT藍牙耳機聽感報告

我個人直覺,以上兩點與ANANDA-BT採用了和HIFIMAN旗艦無損播放器R2R2000相同的發燒級運放+緩衝大電流驅動架構可能有極大關係。這套與R2R2000播放器同源的的方案,一方面為ANANDA-BT的平板單元提供了足夠的推力,具有極好的適配性;一方面保證了藍牙編碼傳輸的質量,並全面提升瞭解碼後的的聲音表現,完全避免了一般藍牙耳機容易出現的各種惡聲。


最後還有一點讓我印象深刻,就是無論歌曲還是樂曲,ANANDA-BT重播的聲音十分立體。這點與很多同類藍牙耳機那種平平的聲音很不一樣,更具抑揚頓挫的起伏,也使得歌曲和樂曲更富感情,更容易打動聽者。這可能是因為ANANDA-BT的微動態很不錯,對聲音強弱轉換的反應很靈敏。重播的人聲並不貼耳,稍稍有點距離,泛音豐富,空氣感十足,使得聽者就像在一個小劇場享受著個人專場一樣。


至強之音,HIFIMAN ANANDA-BT藍牙耳機聽感報告

稍稍不足的是ANANDA-BT的解析力受制於藍牙編碼協議的先天不足,比同價位的有線耳機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在高頻和低頻段的一些細節被塗抹掉了,比如小提琴等樂器弓與弦摩擦的那種質感就表現的比較一般,尤其剛剛聽過聽寶AURORA三動鐵入耳耳塞,一耳朵就發現「Sarah Alainn」《ANIMA》在高音的氣息轉換等細節沒那麼突出,好處是聽上去順滑不少,HIFU的傾向更濃了。對於這點,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像我老婆就不太喜歡過於清晰的聲音,會覺得耳朵累。


幾點遺憾
▲碩大的腔體對於頭小的女孩子不是很友好,我老婆戴了就覺得太大了,不太舒服,人稱“拖鞋盒” (─.─|||
▲開放式設計,不適合室外通勤使用。
▲頭梁的調節是用鋼片抽拉定位的,很澀,調節起來不順暢,少了高級感。
▲耳機的按鍵功能佈局與一般藍牙耳機不太一樣,沒有音量調節鍵,多了專門的充電鍵
▲藍牙依然存在兼容性問題,與部分華為手機不兼容,與安卓10可能存在不兼容,與飛傲M5連接的時候需要播放2次才穩定


▲太貴,屌絲只能仰望


總結


聽完ANANDA-BT,我忽然想起江蘇衛視《非誠勿擾》中一位男嘉賓(設計師)在被吐槽渾身奢侈品牌時作的解釋:在經濟(能力)允許的條件下,我一般都會選擇(奢侈品)名牌。因為這可以簡化我的選擇,節約我的時間和精力。當產品豐富到一定程度,性能達到一定水平的時候,往往“一分價錢一分貨”,選擇最貴的往往恰恰是最好的,也是最方便的。

HIFIMAN ANANDA-BT無疑就是這樣一款旗艦產品,完全沒有同類產品音質方面的短板,與有線耳機十分相近的出色音質+無線耳機的便捷性,讓用戶購買即享受。讓優美的音樂隨時陪伴自己,享受高品質生活,這才是最重要的。


至強之音,HIFIMAN ANANDA-BT藍牙耳機聽感報告


【說明】部分圖片來自HiFiMAN官網


阿明Amin 「原創」
http://Blog.sina.com.cn/netsurfe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