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最會拍戀愛電影的,果然是日本人

文丨盛昊陽

《寄生蟲》在日本如期大賣,攬獲奧斯卡四項大獎後,票房更是節節攀升,打破《我腦海裡的橡皮擦》2005年創下的韓影在日票房紀錄,有望超過40億日元。

島國影迷在豔羨欽佩之餘,也不忘記為真人邦畫的萎靡現狀掬一把辛酸淚,2018年尚有獲金棕櫚獎的《小偷家族》和黑馬《攝影機不要停》挽尊,2019年度票房前20名中,僅存一部鬧劇一般的《不存在於記憶中》是原創電影。

最會拍戀愛電影的,果然是日本人

《不存在於記憶中》(2019)

平心而論,每年電影旬報及學院獎評出的獲獎名單裡仍不乏良作,但它們大多題材小眾,票房表現不甚理想。如何在商業回報和藝術價值中取得平衡,是連巔峰期的黑澤天皇都無法趨避的難題。

《電車狂》失利後,黑澤明在前蘇聯拍攝的《德爾蘇·烏扎拉》獲48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個人事業再創高峰。而那時已成隱憂的本土電影工業,隨活力不再的日本社會萎縮到今時今日,造成電視圈高於電影圈,二次元碾壓真人影視的怪異現狀,卻是無人能夠預料的發展。

最會拍戀愛電影的,果然是日本人

《德爾蘇·烏扎拉》(1975)

導演也是人,導演也要恰飯的,各種漫畫、小說改編和熱門劇集的電影版因粉絲基礎和話題效應充斥大銀幕,是受商業利益驅動的偷懶做法。以高產導演三池崇史為例,自2005年的《妖怪大戰爭》至今,他一共拍攝28部電影,12部漫改,2部遊戲改編,5部小說改編,其中有口碑票房俱佳的《熱血高校》和《惡之教典》,更多則是《火星異種》和《逆轉裁判》一類的糞作。

1989年,正值邦畫衰退的年代,為節省拍攝開支,東映開始推出名為「V-Cinema」的錄像帶電影品牌,因為不在影院公映,製片成本僅為6000萬日元甚至更低,導演得以拍攝更符合自己喜好的作品。

三池崇史的早期錄像帶作品《突風!迷你特攻隊》及2003年56屆戛納電影節上展映的《牛頭》,都是隸屬於「V-Cinema」旗下的製作。新片《初戀》雖是在影院上映的正經長片,承繼「V-Cinema」精神,先在戛納電影節導演雙週單元獲得提名,後選擇北美先於本土上映,通過海外發行減少成本壓力,意在迴歸原創,拍出真正有趣的故事。

最會拍戀愛電影的,果然是日本人

《初戀》(2019)

《初戀》是東映繼《孤狼之血》後打造的又一部「極道」電影,不同於《孤狼之血》發生在昭和末年的廣島吳原市,《初戀》雖然把故事舞臺拉回《殺手阿一》中眾生顛倒迷已逐物的新宿歌舞伎町,時代卻是義理不存的現代。


最會拍戀愛電影的,果然是日本人

《初戀》(2019)

新世紀的經濟不振帶來的不僅是快餐式的娛樂文化,來自中國黑幫的女子也在中餐館裡喃喃因沉迷電影產生的誤解:「我愛上高倉健了……我來這裡一看,真令我失望,沒有人遵守仁義。」

《孤狼之血》中黑幫組織群雄割據的昭和年代已經過去,《初戀》描繪的日本黑幫,老人只顧維穩,中堅權藤剛剛出獄,一心復仇,年輕一代的代表是染谷將太飾演的加瀨,與黑警勾結陷害幫中弟兄私吞毒品,全無仁義之心。


最會拍戀愛電影的,果然是日本人

《孤狼之血》(2019)

黑幫混戰不再新鮮,槍戰飆車不過如此,互毆斬首也玩不出新花樣,那麼,就來拍一部純愛片吧。三池崇史找來10年前合作過《手機探員7》的窪田正孝,海選出長相神似前田敦子的小西櫻子,演出一對「boy meets girl」的亡命鴛鴦。

正如《孤狼之血》的「廣島抗爭」背景可追溯到1973年的《無仁義之戰》,三池崇史自稱《初戀》是他拍攝的第一部愛情片,其實他在2012年就拍攝過根據70年代漫畫名作改編的《愛與誠》。


最會拍戀愛電影的,果然是日本人

《愛與誠》(2012)

《初戀》是一出夜間群像劇,葛城利奧和莫妮卡的愛情線在一干瘋狂搶戲的黑幫人士中不算搶眼,自以為患有絕症的孤兒拳擊手遇到賣身還債,被黑道追殺的悲情少女,拼死保護對方的姿態充滿執拗天真的懷古風味。

莫妮卡的初戀是曾經挺身而出的老同學,利奧的「初戀」是他不知為何堅持又最終確認心意的拳擊。《初戀》的片名承載著兩份錯位虛幻的愛情,在影片結局時,由於共同面對未來的堅定信心變成互通心意的真實戀愛。

最會拍戀愛電影的,果然是日本人

《初戀》(2019)

拍完《極惡非道3》的北野武去年最轟動的新聞是為真愛放棄家產淨身出戶,拍了純愛片的三池崇史也借權藤和利奧的對話,道出黑幫精神的幻滅,「極道」走向末路,而普通人的日子總要過下去。

沒有誠,但是我們還有愛,畢竟,「什麼是甜呢?刀頭舔蜜。什麼是亮呢?萬籟俱寂就那麼一丁點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