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以通用底層基礎軟件為核心技術,「指令集」實現物聯網操作系統平臺化

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在推動產業智能化進程的同時,也出現了很多技術與產業融合的問題。例如企業在部署和應用物聯網技術時經常遇到跨系統、跨平臺甚至跨網絡的 N to M 的繁雜架構;設備種類、接口方式、數據格式 以及通信方式等各不相同的異構 IoT環境;眾多協議並存,且難以統一;信息孤島以及安全隱患等。

這些問題導致了重複和補丁式的建設,經常需要協調眾多供應商參與打通數據、建設安全和運維體系以及集成工作,企業付出的成本高、面臨風險高且低效。

根據以上市場面臨的問題,杭州指令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指令集”)通過研發一個適用於多種物聯場景的通用的底層基礎軟件,來管理該場景中各種物聯網設備和計算硬件,同時支撐上層豐富的應用軟件,解決設備的連接與管理、數據採集與處理、系統安全與運維等問題。公司成立於2018年8月,是一家物聯網操作系統提供商,產品面向商業及工業物聯領域,目前已落地智慧園區、智慧樓宇及智能製造領域。

公司的核心技術是一個物聯網操作系統(iSysCore™ OS),該系統於2019年6月發佈1.0版本,系統包括設備層、數據層和服務層及安全體系,同時提供豐富的、可複用的組件及驅動庫、驅動開發平臺和應用開發工作臺,方便企業開發者快速開發驅動和豐富多樣的應用。

iSysCore™ OS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能夠通過設備連接與管理,讓設備互聯、互通和互動;二是能夠通過數據治理與分析,實現物聯場景智能化;三是能夠通過業務的編排與迭代,實現低代碼開發和低成本運維。

基於以上核心技術,公司目前開發了兩大智能操作系統,面向商業的iSysCore™ BI-OS和麵向工業的iSysCore™ II-OS。其中, iSysCore™ BI-OS 已於2019年11月正式面向行業開源,應用於智慧化展廳、智慧寫字樓、智慧商業綜合體、智慧園區等商業場景。舉一個具體的應用場景的例子,園區的人臉會議預約系統、人臉閘機和門禁由不同廠家提供,導致員工每次都要分別對著三套系統錄入人臉數據,當在場景用引入基於iSysCore™ BI-OS提供的服務和工具後,用戶只要錄入一次人臉信息就能實現多個業務系統的錄入。在工業場景,公司正在以項目制形式與重慶某工廠合作智能製造項目,提供MES工業互聯網平臺。

營收方面,公司一方面以項目制方式為行業用戶提供定製化解決方案,智慧樓宇項目客單價可達百萬級;另一方面將底層操作系統和上層默認應用作為一套標準化產品賣給集成商或終端客戶,相對傳統智慧樓宇集成平臺,部署更加簡單快捷,性價比更高,預計大範圍銷售會在2020年第二季度開始,目前已對接約30家集成商,計劃從標杆用戶入手拓展市場。

指令集核心團隊成員來自阿里,創始人潘愛民博士是國內互聯網工業界領軍人物之一。團隊曾在阿里有豐富的物聯網系統研發經驗,公司技術總監李寧表示,當前toC端場景更加分散,用同一系統實現設備互聯的難度較高,公司也是基於此選擇了從toB端入手。

當前多地政府都在推動智慧園區、智慧樓宇的建設。例如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開發了智能園區大數據應用管理平臺,通過集成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核心技術,可實現園區智能化管理與可視化展示。商湯科技為泰國地產開發商 Sansiri 公司提供“智慧樓宇”解決方案,幫助管理人員提高其安全管理、停車管理、指揮調度中心等地產行業各個環節的運營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而在工業領域,物聯網技術的應用範圍則更加廣泛,不過大部分企業集中在提供設備資產管理、業務運營優化服務兩大類上,代表企業有潤石科技、語禎物聯、黑湖智造、新核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