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三歲孩子太難搞,動不動就情緒失控,看高情商的媽媽怎麼做

導入語:三歲孩子太難搞,動不動就情緒失控,看高情商的媽媽怎麼做

三歲孩子太難搞,動不動就情緒失控,看高情商的媽媽怎麼做

有一次,我帶孩子去好友家玩,一開始三個孩子跑來跑去玩得不亦樂乎,後來他們看到一本故事書上的城堡畫面,就開始每人一張紙趴在客廳墊子上畫畫。朋友的小女兒,拿起畫筆在一張紙上快速地畫起來,畫了一會兒城堡的主體就快畫完的時候卻突然急躁地喊起來:“城堡牆壁畫歪了!”把紙往旁邊一扔,又拿來一張,畫了沒幾筆又喊了起來:“哎呀!屋頂畫錯了!

三歲孩子太難搞,動不動就情緒失控,看高情商的媽媽怎麼做

”她媽媽安撫她:“沒關係,我覺得畫得很好,繼續往下畫就可以。”但她帶著哭腔喊:“不行!難道你見過這麼奇怪的屋頂嗎?!”很執拗又重新畫一幅,結果下筆太急,地面畫高了,沒有足夠的空間畫城堡……她情緒開始失控,往旁邊一推馬上去拿新的紙。她媽媽問:“需要我幫你畫嗎?”孩子:“不要!我要自己畫!”

三歲孩子太難搞,動不動就情緒失控,看高情商的媽媽怎麼做

孩子奶奶在旁邊指責孩子:“這孩子怎麼這麼個壞脾氣!你畫不好就別畫了!你看看!好好的紙都浪費了!別畫了別畫了!”孩子哭喊著用力把畫紙劃破了,執著地拿一張新紙,從頭再畫。我朋友沒有再說話,只是走過去,蹲在女兒旁邊,找出一疊紙,一張一張地遞給那個處在情緒漩渦中崩潰大哭的小孩兒。就這樣,她一直流著眼淚畫到第十九張,終於畫出了一張城牆很直、屋頂不歪、雲朵漂亮、地面平整的圖畫,找出彩筆塗好顏色,滿眼含淚,卻開心地笑了。

三歲孩子太難搞,動不動就情緒失控,看高情商的媽媽怎麼做

說實話,當時我在一旁看著這一切,覺得非常佩服好友,我由衷地讚歎:“你可真是個超級有耐心的媽媽,如果是我的孩子這樣,我估計早就控制不住地發火了。”好友一張一張地收拾著畫紙說:“她最近可能經歷完美敏感期,動不動就這樣。沒辦法,孩子已經崩潰無助到哭喊了,大人再吼叫只會火上澆油,如果什麼也做不了,就陪在旁邊,讓她自己把事情做好,從壞情緒中走出來。我得把這一摞畫給她保留著,這是她彆扭成長的證據。”

三歲孩子太難搞,動不動就情緒失控,看高情商的媽媽怎麼做

很多天過去了,那一幕幕總清晰地浮現在我眼前。那個晚上,五歲孩子人生的艱難,是總也畫歪的屋頂,總也畫彎的外牆​,和不小心就畫高的山坡。在崩潰大哭與低聲啜泣斷斷續續交替中完成的第十九幅畫,​終於是她喜歡的樣子。她高情商的媽媽用寬容和耐心,換來她開心笑出的梨渦。

敏感期理論是蒙特梭利四大教育理論之一,她將兒童成長髮展劃分為31個敏感期,執拗敏感期和完美敏感期的孩子,特別容易鑽牛角尖兒,情緒崩潰是常事,這階段也非常考驗家長的情緒控制能力。

幼兒大約在3歲至4歲進入執拗的敏感期,表現為事事得依他的想法和意圖去辦,否則情緒就會發生劇烈變化,崩潰哭鬧。

三歲孩子太難搞,動不動就情緒失控,看高情商的媽媽怎麼做

兒童在這一時期常常難以變通,有時會到難以理喻的地步,他們的“執拗”常常被認為是“任性”和“胡鬧”,堅持要特定的某個東西,堅持要穿某件衣服某雙鞋,自己想做的事一定要做到。完美敏感期,大約在三歲半到四歲半,孩子事事要求完美,而且不願接受大人幫助和插手,希望自己很好地完成,又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有時上升到對規則和秩序的嚴格堅持,抱著自己理想中的完美結果不撒手。

家長如何應對才能安穩度過追求完美敏感期,讓孩子情緒穩定、快樂成長呢?

三歲孩子太難搞,動不動就情緒失控,看高情商的媽媽怎麼做

1. 不要歇斯底里地“發飆”, 要心平氣和地“接納”。

敏感期的存在是不以孩子的意志為轉移的,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家長要客觀理性,給這個階段的孩子足夠的理解、寬容和耐心,接納他們無法自控的“糟糕情緒”, 滿足他的有序願望。淡定一些,他們總是會長大的,“Terrible Two”也好,難纏的三歲四歲也好,狗也嫌的七歲八歲也好,童年過去就是過去了,成長再沒有重來一次的機會。所以珍惜每一個當下,珍惜孩子“像個孩子”的時光。

2. 不要絮絮叨叨地“說教”, 要溫情滿滿地“擁抱”。

當一個孩子面對著畫歪的屋頂、碎掉的餅乾、不完整的蘋果、灑到桌子上的牛奶等等深陷痛苦中不能自拔哭鬧不已時,家長的任何說教都比不上一個擁抱。這種時刻,不要指責他浪費,不要批評他任性,不要揪著不放,我們能做的,就是耐心地傾聽他的哭鬧,慢慢等待他把“勢如洪荒”的情緒釋放出來,想讓孩子過去那道坎兒,首先大人得邁到坎兒的那邊去。

三歲孩子太難搞,動不動就情緒失控,看高情商的媽媽怎麼做

3. 不要不合時宜地“戳其逆鱗”, 要“共情理解”並“順勢利導”。

王小波有句話很經典: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這一點在經歷“執拗敏感期”和“完美敏感期”的孩子身上,也體現得特別明顯。孩子們往往由於自身能力的限制,而不能做到他想要的完美,他會因為自己無法完成,而感到非常痛苦,進而有可能否定自己,陷入自卑。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看不到他們的情緒,反而去批評、指責甚至吼叫,那極有可能關上孩子與父母連接的心門,對孩子的成長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

三歲孩子太難搞,動不動就情緒失控,看高情商的媽媽怎麼做

而完美敏感期的意義恰恰在於:追求完美是一種內在的,自律的力量。如果這個時期,孩子追求完美的心得到滿足,孩子就會自己產生“完美自律”。為了幫助孩子平穩度過這個階段,我們需要及時地肯定和鼓勵,用滿滿的“共情力”,理解他們內心的痛苦悲傷,接納他們的想法和要求,順應他們這個時期的特點,儘可能提供幫助,讓孩子成為一個力求完美,獨立擔當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