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瀘州老城往事:瀘州曾家花園的前世今生


瀘州老城往事:瀘州曾家花園的前世今生

董代富老師和瀘翁蘇佐老師對曾家花園都有了解和研究,今天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二位瀘州民俗歷史研究者眼中和記憶裡的曾家花園的故事。部分圖片感謝董老師提供。

曾家花園,是出南城過永豐橋分路向坡下青石板路小巷約一百米的一處的濱江路旁,一處坐西朝東清代青磚四合大院,地處北緯28.880412,東經105.4514.正門有十二級臺階,北牆開有一道上為石頭圓頂側門花園。

1956年——1959年,董老師在永豐橋讀瀘州四中初中時候,常常要經過曾家花園後牆邊巷道進學校,那時的他是學童,對街道、花園、本土歷史談不上關心與興趣,所以不知道有個曾家花園,只知道那一小巷之隔有一個瀘州火柴場和瀘州骨粉廠,並不知道骨粉廠的前身竟然是曾家花園。

瀘州老城往事:瀘州曾家花園的前世今生

2016年5月27日,董老師和川石一道路過那裡,有個當地居民給他們說青磚圍牆內就是曾家花園遺址,如今還有一道石門,一下子才恍然明白,原來曾家花園,就是他讀初中學校旁邊那臭氣難聞的骨粉廠,是他看了三年很熟悉的地方。

曾家花園故地,50年代初期變成骨粉廠,小商販從四面八收買豬牛動物骨頭,賣給廠裡,廠裡用大量動物骨頭燒製磷肥。在夏季惡臭熏天,嚴重汙染空氣,瀘州四中學生常進骨粉廠內幫助消滅四害。

董老師說他們進去打過蒼蠅,親眼見到車間裡面骨頭堆積如山,蛆蟲、蚊蠅、老鼠都多。

瀘州老城往事:瀘州曾家花園的前世今生

那麼曾家花園有啥來歷呢?2016年5月28日,董代富老師又去那裡進行實地採訪,採訪了曾家花園附近和平巷居住的83歲老人劉樹清;還採訪了一位82歲的王華芳婆婆。

王婆婆居住在曾家花園裡,她說她的孃家在小市杜家街,1950年她剛滿16歲,參加火柴廠工作。那年漲大水,就搬到火柴廠附近居住了。火柴廠和骨粉廠一牆之隔,骨粉廠因環衛問題影響學校與居民,上世紀七十年代變成了建材廠。

瀘州老城往事:瀘州曾家花園的前世今生

改革開放後火柴廠倒閉,在曾家花園裡修了兩幢七樓一底磚水泥混合房,住了72戶人家,現在人們都喊曾家花園是72家房客。現在曾家花園原老牆、側門還能看到。曾家花園圍牆有青磚十層,上面有欄杆,圍牆高約3米。

曾家花園南、北牆長度約48米,東西牆長度約36米。大門寬大,有十二級石梯進正門,正門面向長江,隔江對著東巖“還我河山”。西牆側門,內高1.8米,內寬0.9米,圓石頂。花園的正門和側門,如今都用磚填塞了。

瀘州老城往事:瀘州曾家花園的前世今生

1950年還沒有建骨粉廠,王華芳進過多次曾家花園,親眼看到過曾家花園,還進曾家花園亭子上打過牌。她說進曾家花園大門後,在東大門與北側門之間有個高高的三層圓形涼亭,亭內還有梯可以轉上去觀風光,是看長江、觀東巖夜月佳妙視點。

曾家花園是有錢人曾家的大花園,裡面有住房,清代建築,兩樓一底,每層都是木地板,建築式樣與水井溝朱家山上陶家院子內房屋相似,花園內竹木繁茂、花卉繽紛,佈局別緻。園內有一根大黃桷樹,還有葡萄架,栽的葡萄結實又多又好看。花園前面河岸,有大桂圓樹、核桃樹。

瀘州老城往事:瀘州曾家花園的前世今生

後圍牆原本沒有開門,我在火柴廠工作一段時間後,曾家花園開始修建骨粉廠,就拆除了住房,毀掉了花園建骨粉廠車間與焚燒爐子,在西牆開了一道大石門,成為正門。正門隔一青石板窄巷子就是桐蔭中學,以後來改成瀘州四中,現在變成了外國語學校的一部分校區。

有一位上世紀八十年代曾居住在曾家花園附近的華健,寫有一篇回憶曾家花園的日記:他說園主曾志沂,字桐生,清廩生。曾與同鄉蘇俊、蘇健一同赴日留學,歸國返鄉任瀘縣勸學所所長。其次子仲牧,綽號小諸葛,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終身許國。《瀘縣誌》有曾仲牧短短記載。

瀘州老城往事:瀘州曾家花園的前世今生

清末及民國年間,適逢端午節、中秋傳統佳節,主人常邀請瀘州地方名流、達官貴人、文仁雅士來園中小聚,觀龍舟賽、飲酒吟詩、吃月餅、賞月亮等。東華詩社社員陳鐵蓀、溫筱泉、高楷、蘇俊、萬慎等常到此留戀忘返,朱德與蘇山、劉壽川、孫炳文、陶開永等也曾到此飲酒吟詩作賦。

曾家花園正對瀘州八景之一"東巖夜月"和少鶴書院",花園生活區與觀賞區之間因地勢高低懸殊達5-6米,故有6米寬的石梯主道及曲徑小道相通,純木結構亭子一座,三樓一底住房均有木雕花窗。骨粉廠之後是國營瀘州市建材廠廠區,園中有奇花異草若干,其中桂圓樹和桂花樹尤為最多。

瀘州老城往事:瀘州曾家花園的前世今生

上世紀80年代,有一棵桂圓樹樹幹在建材廠木工車間圍牆處,在二樓會計辦公室能摘到桂圓吃。沿江邊有若干上百年大黃桷樹,直徑最大的一棵應有2米多。 園主有個兄弟叫曾復生,他一個孫子說,曾志沂的後人就只剩了1個女的,現已經移民了。

現在曾氏修譜主要人員曾廣溯先生(已故)說:“曾復生的孫子在何處?聯譜很遺憾,沒有曾仲牧一家世系,現在還沒有聯繫上。”

曾家花園,解放後發生巨大變化,因城市建設花園變高樓,原地還能見到東、北、西三面舊圍牆及北牆石側門,其餘古蹟遺痕,都消失在蹉跎歲月、風霜雨雪中了。

瀘州老城往事:瀘州曾家花園的前世今生

曾家花園歷經百多年歲月,經歷曾家花園——骨粉廠——建材廠——火柴廠七十二家住戶變化。如今在長江現代城旁邊,仍然在小巷之中,顯得靜謐幽靜。只有白天圍牆外幾桌茶客,曾家花園裡居住的婆婆也喜歡到石門外巷道邊拉家常,使得這裡還有些生活氣息。董代富老師作“憶曾家花園”詩曰:“曾家花園濱江邊,遙對東巖百多年。餘下磚牆與石門,風流名士隨風煙。”

瀘翁蘇佐老師也對上面的記錄表示肯定,並做了一下補充,不僅僅說明它建於清末年間,位於瀘州城南門外永豐橋下右側、大較場(原瀘順起義指揮部舊址、瀘州四中體育場)下左側長江江畔,即現長江現代城部分,亦即原國營瀘州市建材廠廠區全部、原瀘州市火柴廠老伙食團、幼兒園全部及現江陽區曾家花園8棟7樓1底住宅群大部分。

瀘州老城往事:瀘州曾家花園的前世今生

據說園中奇花異草若干,其中桂圓樹和桂花樹尤為最多,主要分佈於原建材廠廠區,80年代初蘇老師都還曾親眼目睹有一棵桂圓樹樹幹在建材廠木工車間圍牆處(在二樓會計辦公室能摘桂圓吃),沿江邊是若干上百年大黃桷樹(直徑最大的一棵應有2米多,據說解放時原國民黨瀘縣黨部負責人、教育界名流董雲仙就在這棵樹下槍斃的),年年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佳節,瀘州地方名流、達官貴人、文仁雅士均來園中齊聚一堂觀龍舟賽、飲酒吟詩、吃月餅賞月亮等,其場面之宏闊尤為壯觀!

瀘州除了曾家花園其實還有很多類似的花園,沽酒客之前也曾經有所介紹,如:頓園,了園,羅家花園,石園等等,如今這些都變成了文字,甚至圖片都沒有保留下來,這些老城裡的民俗歷史特別是人文這一塊其實很多都在這些花園和公館裡,本來應該保留下來的,可惜今天只能看到這些殘留的遺蹟或者前輩們的文字回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