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中考數學最後的複習提升機會在哪裡?

中考數學最後的複習提升機會在哪裡?

現在離2018年中考還有幾天的時間呢?考生用手指頭都能數的出來,時間一天天的過去,意味著2018年中考也就越來越近,剩下給考生複習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中考作為很多人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考試之一,其重要性甚至超過了高考。不可否認,重點高中,特別是那些名校高中和普通高中區別還是很大的,一個人一旦通過中考進入重點高中,就相當於給自己的未來考取名牌大學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因此,如何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在中考中取得優異的考試成績,自然成為了很多老師、家長和考生非常關心的話題。數學作為中考當中最重要考試科目之一,因其學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很多時候中考數學的成績都能起到一定的拉分作用,這無形之中增加了中考數學的難度和競爭性。

通過調研和問卷調查,發現很多考生進入五月份以來,在中考數學複習上,主要把時間花在綜合模擬訓練或壓軸題的突破,但發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很多考生只是盲目的去訓練模擬卷,做一份扔一份,期望通過題海戰術來取得中考勝利,對待壓軸題的訓練也是如此,毫無章法可言。

同時有相當一部分考生的複習工作更是處於盲目的複習狀態,不知道複習的“力”該往哪使,如看到別人做什麼自己就做什麼,對自身需要學什麼、複習什麼根本毫無瞭解,造成該補的沒補,不需要補的天天補。

那麼,考生該如何做好最後的衝刺複習工作呢?本人認為最重要的學習任務就是及時總結題型,進行針對性的查漏補缺專題複習。

我們經常說數學學習要掌握好“做一題會一類”的學習方法,因為題目是做不完的,但題型是有限,只有掌握解題方法,不管題目怎麼出,你才能有把握做對同一類型的題目,如中考數學常見的數形結合專題、分類討論專題、動點專題,這三大類專題可以說是中考數學每一年的熱點和難點,今天我們就以這三個專題為例子,幫助大家如何做好專題複習工作。

中考數學專題板塊一:數形結合專題

數形結合思想是指從幾何直觀角度,利用幾何圖形的性質研究數量關係,尋找代數問題的解決途徑,或利用數量關係來研究幾何圖形的性質、解決幾何問題的一種數學思想。

典型例題分析1:

如圖,在直角梯形ABCD中,∠D=∠BCD=90°,∠B=60°,AB=6,AD=9,點E是CD上的一個動點(E不與D重合),過點E作EF∥AC,交AD於點F(當E運動到C時,EF與AC重合).把△DEF沿EF對摺,點D的對應點是點G,設DE=x,△GEF與梯形ABCD重疊部分的面積為y.

(1)求CD的長及∠1的度數;

(2)若點G恰好在BC上,求此時x的值;

(3)求y與x之間的函數關係式.並求x為何值時,y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中考數學最後的複習提升機會在哪裡?

中考數學最後的複習提升機會在哪裡?

中考數學最後的複習提升機會在哪裡?

考點分析:

直角梯形;二次函數的最值;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翻折變換(摺疊問題).

題幹分析:

(1)將AB平移,使點A與點D重合,利用勾股定理,則可得出CD的長度,根據CD與AD的長度關係可得出∠DAC的度數,也就得出了∠1的度數.

(2)根據點G落在BC上時,有GE=DE,求出∠GEF=∠GEC=60°,然後根據GE=2CE列出方程即可得出x的值.

(3)根據△EFG≌△EFD列出y的表達式,從而討論x的範圍,分別得出可能的值即可.

解題反思:

本題考查直角梯形與三角形的綜合,難度較大,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然後將所求的題目具體化,從而利用所學的知識建立模型,應用數形結合思想,然後有序解答。

數形結合的應用內涵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利用圖形的直觀性研究數量關係;

2、應用數形結合的工具(數軸、平面直角座標系)通過數量關係研究圖形性質。

數形結合思想實質是將抽象的數學語言與直觀的圖象結合起來,關鍵是代數問題與圖形之間的相互轉化。

中考數學專題板塊二:分類討論專題

分類討論思想是指當被研究的問題存在一些不確定的因素,無法用統一的方法或結論給出統一的表述時,按可能出現的所有情況來分別討論,得出各種情況下相應的結論,分類討論思想有利於學會完整地考慮問題,化整為零地解決問題。

典型例題分析2:

如圖所示,在平面直角座標系xoy中,正方形OABC的邊長為2cm,點A、C分別在y軸的負半軸和x軸的正半軸上,拋物線y=ax2+bx+c經過點A、B和D(4,-2/3).

(1)求拋物線的表達式.

(2)如果點P由點A出發沿AB邊以2cm/s的速度向點B運動,同時點Q由點B出發,沿BC邊以1cm/s的速度向點C運動,當其中一點到達終點時,另一點也隨之停止運動。設S=PQ2(cm2).

①試求出S與運動時間t之間的函數關係式,並寫出t的取值範圍;

②當S取5/4時,在拋物線上是否存在點R,使得以點P、B、Q、R為頂點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如果存在,求出R點的座標;如果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3)在拋物線的對稱軸上求點M,使得M到D、A的距離之差最大,求出點M的座標.

中考數學最後的複習提升機會在哪裡?

中考數學最後的複習提升機會在哪裡?

中考數學最後的複習提升機會在哪裡?

中考數學最後的複習提升機會在哪裡?

考點分析:

二次函數綜合題;待定係數法求一次函數解析式;二次函數圖象上點的座標特徵;待定係數法求二次函數解析式;勾股定理;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題幹分析:

(1)設拋物線的解析式是y=ax2+bx+c,求出A、B、D的座標代入即可;

(2)①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出,②假設存在點R,可構成以P、B、R、Q為頂點的平行四邊形,求出P、Q的座標,再分為三種情況:A、B、C即可根據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求出R的座標.

(3)A關於拋物線的對稱軸的對稱點為B,過B、D的直線與拋物線的對稱軸的交點為所求M,求出直線BD的解析式,把拋物線的對稱軸x=1代入即可求出M的座標.

解題反思:

本題主要考查了用待定係數法求一次函數和二次函數的解析式,勾股定理,平行四邊形的性質,二次函數圖象上點的座標特徵等知識點,解此題的關鍵是綜合運用這些知識進行計算.此題綜合性強,是一道難度較大的題目。

大家一定要記住分類討論應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1、分類中的每一部分是相互獨立的;

2、一次分類按一個標準;

3、分類討論應逐級進行,正確的分類必須是周全的,既不重複、也不遺漏。

中考數學專題板塊三:動點專題

動點問題指的是以運動的點、線段、變化的角、圖形的面積為基本條件,給出一個或多個變量,要求確定變量與其他量之間的函數等其他關係;或變量在一定條件為定值時,進行相關的計算和綜合解答,解答這類題目,一般要根據點的運動和圖形的變化過程,對其不同情況進行分類求解。

典型例題分析1:

如圖,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已知點A(0,2),點P是x軸上一動點,以線段AP為一邊,在其一側作等邊三角線APQ.當點P運動到原點O處時,記Q得位置為B.

(1)求點B的座標;

(2)求證:當點P在x軸上運動(P不與Q重合)時,∠ABQ為定值;

(3)是否存在點P,使得以A、O、Q、B為頂點的四邊形是梯形?若存在,請求出P點的座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中考數學最後的複習提升機會在哪裡?

中考數學最後的複習提升機會在哪裡?

中考數學最後的複習提升機會在哪裡?

考點分析:

動點問題、等邊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梯形、探索存在問題、壓軸題。

題幹分析:

(1)在邊長為2的正△ABO中,過過點B作BC⊥y軸於點C,由特殊角的三角函數值易求BC的值,OC=AC=1,從而得到點B的座標.

(2)由於△ABO和△APQ都是正三角形,得∠PAQ=∠OAB=60°,從而∠PAO=∠QAB,再加上AP=AQ,AO=AB,利用“SAS”可證明△APO≌△AQB,從而∠ABQ=∠AOP=90°總成立,即當點P在x軸上運動(P不與Q重合)時,∠ABQ為定值90°.

(3)梯形中只有一組對邊平行,故四邊形要是梯形,就得看哪兩組對邊平行,由(2)易知點Q總在過點B且與AB垂直的直線上,可見AO與BQ不平行.此時,分兩種情況討論AB∥OQ,即點P在原點O的兩側(左右兩邊時).如下面兩圖,①左圖,在Rt△BOQ中,∠BQO=90°,∠BOQ=∠ABO=60°.又OB=OA=2,可求得BQ的值,△APO≌△AQB,從而OP=BQ,故得到此時P的座標為.

②如右圖,當AQ∥OB時,在Rt△ABQ中,∠ABQ=90°,∠QAB=∠ABO=60°,由AB=2,可得OP=BQ,從而得到P的座標.

解題反思:

本題是一道道壓軸題,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以兩條座標軸上的一個定點(y軸)與一個動點(x軸)為出發點,構造兩個等邊三角形,由此設計三個有梯度的問題:第一題是基礎題,求定點B的座標;而第二題求證∠ABQ為定值,從而等邊三角形的性質不難發現:通過證明兩三角形全等可以解決問題;真正壓軸是最後一問,探索當以A、O、Q、B為頂點的四邊形是梯形時動點P的座標,這會讓大多數考生非常糾結的問題:當靜下心來思索,就會發現AO與BQ不平行,此時目標只指另外一組對邊AB∥OQ,結合第二問題的結論,用分類思想結合畫圖,就會豁然開朗。

動點問題,要在動中尋找不動的東西,即動中取靜,本題中無論點P在x軸上如何運動,點B、點A以及∠ABQ都是定值(靜的元素),還有兩個全等三角形也是靜的元素。另外,考慮問題要全面,最後一個問題就有兩種情況,這在解題中有的考生就有丟掉一個解。

在最後的中考複習衝刺階段,大家應多訓練這種動態問題,只要基礎知識非常紮實,所有綜合題就都能化解為一個個基本問題來解決,這是做壓軸題的基本保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