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起義後的五十八師(上)

起義後的五十八師(上)

作者 楊信

  五十八師“二·二五”起義之後,光榮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行列,成為遼東軍區獨立第五師,後改番號為一六七師,1949年1月編入四野五十軍,番號為一五〇師,師長王家善,副師長唐仕林,參謀長張翮。黨為了加強對起義部隊的領導,派了政治幹部。師成立了政治部,師政委是謝甫生,政治部主任是李桂林,副主任是陳一震。團成立了政治處,營、連設有政治教導員和指導員。從此,這支部隊開始了人民解放軍的歷程。

英勇之師 | 起義後的五十八師(上)

開展組織整頓和思想整訓

這支部隊在黨的領導下,進行了組織整頓和思想教育。1948年4月下旬,按上級指示,師選派一批幹部去軍政大學學習,我們營孫居平副營長、周子焦連長、郭超排長等十幾名起義幹部參加了學習。接著開始組織清理工作,主要是清理非起義人員(乘起義混進來的)和參加起義後要求回家的士兵。這項工作進行很順利,對這些人由師政治部發了路條、路費、起義證明,各自回原籍了。

這批人員走後第三天,我們營清洗了反革命分子。第四連有個士兵叫馮鰲,是營口市一個區的三青團書記,起義前混進部隊,陰謀殺害營長和教導員,煽動部隊叛變。我們上報軍區批准,宣佈了馮鰲的罪行,處決了這個反革命分子。這次鎮反,使部隊第一次受到了同暗藏階級敵人進行面對面鬥爭的教育。此後,各連建立了士兵委員會,部隊更加活躍了。

參加解放大西南的戰役

1949年,部隊從湖北當陽縣經興山進入鄂西山區戰場。第一個戰鬥就是利川縣的卡門之戰。國民黨湖北保安隊固守鄂西入川的咽喉——卡門天險。他們在海拔1000多米、高300多米、坡牆度四分之一左右的高坡上,兩山夾一門,寬約20米的地方設立了寨門和碉堡工事。最前沿山下抓了2名當地的老百姓給他們站崗,山埡卡門下邊,有雙崗哨兵。兩旁是斷崖、峭壁和深淺不等的大小山澗。部隊不能攀登翻越,只有卡門這條路通往四川的魚川口。我們師的任務,就是要通過這條路過魚川口,進入川東作戰區,如果不能排除這條路上的阻礙,我們就不能進川。四五〇團是師前衛,負責打通卡門天險,開通入川道路。我率偵察小部隊(自當陽縣部隊戰備行軍開始,我就由教導員調回師司令部改任偵察科副科長),為四五○團和師搜索敵情,為攻下卡門提供情報。我們想要急速行軍,出其不意搶到卡門,但走到山下被敵人設置的老鄉發現了,他拼命地喊。敵人在山上有了準備。我們只好開展強攻。但地勢坡降太急,正面太窄,只有20米寬,而且越往上越窄。板石鋪路太滑,戰士們跑步衝鋒,怎麼跑也跑不動。敵人從卡門兩側的工事裡開槍向我們急射。幸而天黑,我們利用兩旁地形隱蔽,才沒有被殺傷。這時四五〇團的前衛連也被阻止在山下。參謀長劉鳳卓組織了數次進攻,都因地勢險峻,沒能成功。如果繼續把部隊放在山下,天亮後暴露在敵人輕重火力射擊下,就要受到很大損失,所以部隊暫時撤到卡門以北約有2公里以外的地方,山下只有少數人員用槍射擊,牽制敵人。

正在四五〇團強攻卡門不下的時候,我師賀副師長率領師主力部隊,來到距離卡門約3公里的村落裡,他聽取了我們報告的地情和戰鬥進展情況,當機立斷,指示四四八團另尋通路,從卡門側翼迂迴敵人後方,四五〇團繼續以小分隊向卡門進行佯攻,做通過的準備。他自己到村中找老鄉問路,幾分鐘後便找到了迂迴卡門路的嚮導。

當敵軍發現我軍從側翼大角度迂迴的時候,見大勢已去,不敢再固守,就從卡門遁入川東去了。我軍勝利地穿過了卡門,從魚川口進入了四川東部。

通過這次戰鬥,我深深地佩服參加過長征的紅軍老幹部、會打仗、有經驗的賀副師長了。同時也體會到,毛澤東同志關於依靠群眾取得戰爭勝利的思想是完全正確的。

進入四川的小川北作戰地區後,最大的一次戰鬥是兩界陀戰鬥。國民黨四川省保安隊約有2個團的兵力,控制了通往簡陽進入成都的通路。兩界陀山高、地形險要,易守難攻。我們師只有八十二毫米迫擊炮4門。對於這樣以逸待勞之敵的進攻實在是個硬仗。我們在兩界陀戰場上打了兩天一夜,迫擊炮彈打光了,幹部、戰士均有傷亡,但最終還是打垮了敵人,奪下了陣地,開闢了向成都進軍的通道。

當我們下涪陵渡江過大竹時,正是第二野戰軍解放重慶擴大戰果的時候,國民黨西南綏署高級官員紛紛逃往成都。我們接著向成都疾進,以備聚殲固守成都之敵,每天以一百四五十里的速度行軍,晝夜兼程,奪廣安,進南充,過遂寧,走樂至,1949年12月中旬打到簡陽鎮,進入距成都幾十裡的龍泉驛。1949年末,國民黨成都守軍宣佈起義。我們五十軍一四九師在成都外圍消滅了反抗起義的國民黨一個特務旅後,四川省全境解放。

1950年2月初,我們從四川萬縣乘船回到湖北省宜昌市,而後徒步行軍到荊門縣,部隊開始休整。從四川出發時,部隊吸收了一批初、高中畢業生,男女生有100多人;戰鬥中俘虜了國民黨尉官(連、排級)100餘人;還有各團改編後多餘的連、排幹部100多人。為了對這批人員進行必要的政治教育和軍事訓練,師成立了教導大隊。師黨委任命路林清為大隊長,我為副大隊長兼第一中隊隊長,侯培聚為副教導員。三個中隊,三種整訓形式:第一中隊是各團抽來的連排幹部,主要進行教育訓練和軍事、行政管理。第二中隊是國民黨被俘軍官編成,進行內容是清查歷史、思想等。第三中隊由川參軍的學生編成,整訓內容是查成份、查思想,並培養他們的軍隊生活習慣。

(未完待續……)

(作者時任國民黨暫編五十八師三團二營營長)

英勇之師 | 起義後的五十八師(上)

  如果您對營口的歷史文化感興趣或是手中有相關資料,歡迎您投稿到營口市史志辦編輯的《營口春秋》期刊,與我們共同講述營口的歷史故事!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