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洪洞:鄉村振興戰略開局良好

農業生產託管“五位一體”服務模式在全國社會化服務培訓會上做典型發言;被定為“山西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三年行動示範縣”、秦壁村“黨支部+合作社”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得到省委充分肯定;在臨汾市率先創建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示範縣,創新“一按時、兩融合、三加強”模式……

2018年,在省、市堅強領導下,洪洞縣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圍繞農業發展、美麗鄉村、脫貧攻堅,緊扣重點,精準發力,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良好開局。

品牌化推進、融合化發展,築牢鄉村振興基本點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源頭,更是引領鄉村振興的潮頭。

2018年10月8日,在洪洞淹底鄉楊嶽村的首屆紅薯文化節現場,伴隨著一陣喜悅的歡呼,村民王金寶“喜提”本屆“整苗重量冠軍”。據悉,本屆文化節成功帶動周邊農村紅薯售價每斤增加0.15元左右,進一步叫響了“洪洞紅薯”和“洪洞紅薯文化節”兩大品牌。

2018年,該縣農業特色化、品牌化發展邁上新臺階:劃定“糧食功能區”73萬畝,完成省級試點縣任務;培育“三品”認證6個;創建2個國家級、4個省級示範合作社;眾一麥纖粉榮獲“臨汾市功能農產品品牌”。

農旅“聯姻”則進一步推動農業產業化邁上高質量發展道路。4月17日,“助力全省旅發大會——第二屆汾河牡丹文化旅遊節暨首屆趙城牡丹攝影大賽”開幕,來自太原的遊客慄樹果一邊驚歎於牡丹園的大氣,一邊拿出手機瘋狂自拍:“我多拍點照片,讓太原的朋友也過來。”該園由山西汾河牡丹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建設,全省規模最大,已在省股權交易中心晉興板掛牌。從2017年開始,該公司舉辦兩屆旅遊節,吸引遊客20多萬人次;流轉土地4000多畝,帶動農戶700多戶,累計銷售收入約4000萬元。與此同時,甘亭天澤現代農業示範區和大槐樹秦壁創意農業融合示範園被定為省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全縣農產品加工企業銷售收入達7億元,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實現營業收入7300萬元。

打贏打勝打好“三大保衛戰”,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支撐點

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整治是2018年洪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和一場硬仗。

綠楊翠柳的4月,一泓清水自趙城鎮瓦窯頭村的一座現代化汙水處理廠潺潺流出,匯入汾河。該廠日均處理水量3200噸,排放標準達到1級A。與此同時,廣勝寺鎮汙水處理廠也建成運營。據悉,兩廠還將進一步提標升級。

酷暑8月,明姜鎮小李託村的煤改氣工地如火如荼。2018年,該村被列為禁燃區,要完成8000米平壓管網鋪設和300家入戶安裝工程。為此,村裡組建20人施工隊伍,配備15臺機械,確保如期完工。而村民對清潔能源的期盼比工地更火熱。 “現在管道安裝好了,壁掛爐也領回來了,希望村裡能早點完工,讓我們用上天然氣。”村民郭希琴充滿期待。該縣全年“煤改氣”5個鄉鎮、65個村、2.3萬戶。採暖季日均用氣量42萬方,達2017年同期2倍以上。

冬月時節的大槐樹鎮秦壁村草莓大棚內:盞盞沼氣燈發出的光熱,使得棚內二氧化碳濃度提高500ppm;地膜下,水肥一體的沼液正對草莓根部精準滴灌。由此,棚內草莓可提前一月上市。這些沼液和沼氣來自不遠處的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中心。該中心由山西晉豐綠能集團投資2000萬元建設,日均處理糞汙300噸,日產沼氣5500立方,可滿足周邊5000多戶種植戶、2000多畝土地的需求,屬全省同等規模、同類技術首家,農業汙染源頭治理進一步強化。

2018年,該縣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年度任務,成功創建2個省級和2個市級美麗宜居示範村,建成省級農村公共浴室1座。

紮實開展“六大行動”,固牢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點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先任務。

盛夏時節的蘇堡鎮後山頭村,範青慧在家裡清涼的自來水管前洗著衣服:“這兩年,我們村通了路,接了水管。新蓋了衛生所,傷風感冒看病更及時了。網絡也有了,以前打電話還得跑到村裡最高的地方找信號,現在在自己家就能打出去。村裡變化可大了。”後山頭村是省裡脫貧定點觀測點,和該鎮的南鐵溝村是洪洞僅有的兩個省級貧困村,均在2017年摘帽。

2018年,該縣紮實開展扶持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試點工作,2個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持續改善。全縣光伏、產業、教育、健康、金融、兜底六大精準扶貧行動紮實推進:安裝戶用光伏電站296個,每戶年均增收2000元;4家產業扶貧龍頭企業和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500餘貧困戶穩定脫貧;為108名貧困大學生、中高職貧困學生髮放教育扶貧資金22.8萬元;組建338支家庭醫生服務團隊,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雙簽約”全覆蓋;為384名貧困殘疾人免費提供器具590件,發補貼419萬元;全年用於脫貧攻堅的財政資金3000餘萬元,縣財政落實風險補償金710萬元,撬動金融扶貧貸款6050萬元,為1210戶貧困戶提供穩定收入;為795戶1674名貧困人口發放救助金698.6萬元;改造貧困戶危房102戶。開展貧困勞動力培訓班8期,培訓人數389人次,轉移農村貧困勞動力就業505人。2018年,全縣共脫貧退出697戶、1653人;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939元,同比增長6.8%。

本報記者 靳淑琴 通訊員 李安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