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有時直覺比深思熟慮更準確,但我們卻很難相信直覺?

為什麼有時直覺比深思熟慮更準確,但我們卻很難相信直覺?

本文整理自「人生答疑館」精華回答

By 壹心理答主


感知過“直覺”這股神秘力量嗎?


  • 面對一道不是很有把握的題目,憑著第一感覺“瞎猜”的答案往往是對的,經過深思熟慮,改了又改的答案卻是錯的。


  • 某個和你第一次見面但對你非常禮貌和照顧的人,卻怎麼都喜歡不起來,後來你發現對方確實是個心機深沉的陰險小人……


直覺的神奇就在於我們並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得出結論的,可事實卻證明它許多時候比深思熟慮的結果更準確。


並不是所有下意識的判斷都是直覺,比如一個經驗豐富的精神科醫生可以短短几秒就判斷出剛來的病人是否有嚴重的精神疾病,卻不能單憑肉眼就判斷出自己買的水果有多重。


那些準確到嚇人的直覺,往往不是空穴來風,也不是紙上談兵,而是建立在豐富的知識經驗和對周圍人與事的洞察、瞭解之上的。


在我們決心聽從直覺的引領之前,首先應該判斷自己在這一領域的直覺是否靠譜,不然我們可能會因此誤入歧途。


>>>來自壹心理小蘑菇的提問:

(點擊文末“瞭解更多”,查看原問題詳情)


直覺很準,可總在說出口的那一瞬間否定自己怎麼辦?

做題目,看到的選項一定正確,但卻否定了自己,

明明第一反應是正確的,卻一定要固執地否定自己,

幾乎每天都在發生,持續一年了,怎麼辦,特別難受,已經發生讓自己很後悔的事了。


為什麼有時直覺比深思熟慮更準確,但我們卻很難相信直覺?

直覺依靠經驗知識的積累

壹心理優質回答者@薄荷

願我的文字能撫平你此刻內心的不安


透過現象看本質吧,我們絕大多數人都存在的情況~


1、我們通過“第一反應”也可以說是“直覺”來做出選擇和判斷,這是一種常理,實驗和經驗也證明,選擇直覺一般是對的。


但是直覺正確建立的基礎是自己有豐富的經驗、很紮實的知識積累、很好的記憶力還有運氣等等因素,沒有什麼就一定是你沒有前面那些因素作為鋪墊就可以做出選擇,如果沒有這些鋪墊,那是“蒙”,不是直覺。


2、除了直覺,我們還應該相信理智。如果在你做選擇和判斷的時候你是非常情形而且很平靜那我覺得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只不過有時候思考的多或者跑偏了,這類問題是可以解決的,您只需要分析您是因為什麼原因偏離了直覺。


如果只是單純的否定自己,那否定自己也一定有原因或者事件影響,要不為什麼總是不相信自己呢?


3、其實,絕大多數情況,我們都是先直覺,再理智,只不過理智後跟直覺的結果是一樣的,所以我們願意相信直覺。


哪有什麼事情有絕對的可能能選擇正確和錯誤,後悔沒有用了親,人生不是處處意外,同時也處處是驚喜麼?願一切安好。


為什麼有時直覺比深思熟慮更準確,但我們卻很難相信直覺?

相信自己並接受各種結果

壹心理優質回答者@Levi

和大家一起成長


當我們不知所措的時候,只要順從第一感覺就可以了


如果過多的思考,反而讓自己更加困惑。還會增加更多的可能性,多樣的可能性,帶來的直接感覺就是和成功失之交臂。


就好比做選擇題,一開始看中了A,又不敢確定,反覆思索,最後選了C,結果出來3你才發現,正確答案就是A,越想越氣啊。


當然,也有經過思考然後改到正確答案的情況。但是,最能引起你的注意的還是錯誤的時候。你修改了10個題,改錯了4個,改正確了6個,你還是會因為改錯了而感到非常後悔。


因為人們的心裡總是會標記一些失敗的教訓,往往會忽略自己成功的時候


選擇題只是一件小事,生活中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印證這個道理。你之所以否定自己,是因為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也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


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緩解這種情緒。


你可以試著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覺。大家都是猜,那還有什麼懷疑的呢,自己當然是跟著自己的第一感覺走。剩下這個糾結的步驟,你還可以做更多的是事。


另一個方面,你不去考慮其他情況,就算失敗了,也不會有和正確選擇擦肩而過的感覺。


另一個方面就是勇於接受各種結果。事情已經發生了,本來就是隨便選的,本來就不抱希望,自然也就不必失望。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生活還要繼續,我們要向前看。


我們可以多學習一些東西,任何方面的東西,以後儘量減少自己的知識盲區,增強自信。


為什麼有時直覺比深思熟慮更準確,但我們卻很難相信直覺?

思考是為了驗證直覺

壹心理回答者@一支光

社會心理研究生


第一反應是我們所說的下意識,下意識從心理學意義上講的自覺的行為趨向,不加思考的意思。從完全的心理學角度分析,可以參照弗洛伊德的心理學理論:


下意識是人在長期生活中的經驗、心理作用、本能反應以及心理和情感的暗示等不同的精神狀態在客觀行為上的反映。做題目,看到的選項一定正確,但卻否定了自己,買東西、蒙題也是如此,明明第一反應是正確的,卻一定要固執地否定自己,因為下意識反應是沒有思考的,我們不知道它的正確答案來源是什麼,也就是我們不知道為什麼下意識第一反應是對的。因此我們需要思考,理解過程,思考的目的不是為了否定第一反應,而是為了驗證第一反應,在驗證的過程中我們投入了時間成本,精力成本,調用所累積的知識,就算結果不是第一反應的答案,我們也會選擇我們所驗證的結果,因為我們認為所付出努力的結果比第一反應更可靠一些。


不願讓自己的努力付之東流,也因為在此之前我們不知道第一反應是對。只是後來才知道的。所以我們會選擇驗證的,而不是第一反應。這種狀況幾乎每天都在發生,持續一年了,怎麼辦?比如:做題,可以通過加強正確的方式練習,加強第一反應。人越往哪方面努力,就越相信哪方面的第一反應。因為理解夠,準備足。不知道樓主想得到哪方面的第一反應呢,不如去了解練習正確的哪方面能力。這樣才能得到你想得到的。只有言,知言而行在樓主!


為什麼有時直覺比深思熟慮更準確,但我們卻很難相信直覺?

警惕“倖存者偏差”

壹心理優質回答者@姍

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專業畢業


如果題主讀過《思考,快與慢》就會知道,人的思考系統分為兩套:第一套系統是比較快速直接,不假思索的系統,用於應付生活中的內化熟練的事情,更偏向於人的直覺和感覺。第二套系統是需要邏輯思考的,通常會比較慢,但都是經過大腦深思熟慮的系統。題主否定“正確直覺”的現象除了缺乏自信心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大腦第二套系統對直覺進行再思考的過程,也就是說,深思熟慮的結果否認了感性的直覺。理論上來說,深思熟慮總好過一時衝動,但題主老是覺得得深思熟慮的結果不如直覺的情況,就要確定不要犯了“倖存者偏差”,即:


特別關注了那些直覺正確被否定的情況,而忽視了大部分深思熟慮正確的部分。


否則的話,題主會陷入混亂:我到底要聽誰的?希望這個問題不僅僅是題主直覺的判斷:)


end

人生答疑館

你的心理學互助·成長社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