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勐臘縣多舉措加強幹部隊伍建設 充分激發幹事創業活力

勐臘縣認真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要求,結合幹部隊伍建設實際,不斷優化幹部隊伍結構,提高選人用人質量,注重對年輕幹部、少數幹部和脫貧攻堅一線幹部的培養、選拔和使用,努力打造一支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幹部隊伍,為全縣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做好乾部梯次配備,力抓優秀年輕幹部培養。一是突出政治標準選幹部。多措並舉選拔優秀年輕幹部,突出政治標準,樹牢正確選人用人導向,把政治標準作為硬槓槓,充分發揮黨委領導和把關作用,對各單位黨組織推薦的優秀年輕幹部,從政治忠誠、政治定力、政治擔當、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方面進行嚴格把關。二是突出事業為上選幹部。著力破除論資排輩、平衡照顧、求全責備等觀念,不失時機地培養使用優秀年輕幹部,對年紀輕、學歷高、有潛力的幹部,立足“早發現、早培養、早使用”,對缺乏領導工作經驗,且有發展潛力的年輕幹部,適時選派到條件艱苦、環境複雜的鄉鎮任職鍛鍊,在艱苦的環境中磨練意志,增長才幹。在職位空缺,同等條件下,調整幹部優先考慮年輕幹部,為年輕幹部充分施展才華提供了平臺,年輕幹部的數量不斷增多,素質不斷提高。目前全縣配備31-35歲的年輕科級領導幹部110名,佔20.5%;2016年以來提拔35歲以下科級領導幹部佔新提拔科級幹部總數的61.7%。

結合民族地區實際,重視少數民族幹部選拔。一是打造少數民族發展平臺。始終把貫徹執行《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和州委《關於進一步做好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幹部工作的意見》結合起來,加大培養選拔任用少數民族幹部力度,為少數民族幹部的脫穎而出創造良好環境。根據鄉鎮實際和縣直部門開展工作需要,留出職位專門用以配備少數民族幹部,積極為少數民族幹部健康成長創造條件,有計劃地拓寬民族幹部來源,促進全縣少數民族幹部結構更加合理。2016年以來提拔科級少數民族幹部154名,佔新提拔科級幹部總數的69.4%,實現少數民族幹部配備比例與全縣少數民族人口比例基本相當。二是提高少數民族幹部整體素質。在辦好任職培訓的同時,充分利用省州縣三級級黨校、行政學院、函授學院等院校對少數民族幹部進行正規化的理論和學歷培訓學習,加大他們對業務知識、新知識、新技能的學習力度,調整知識結構,重視經濟管理、產業發展人才隊伍的培養,努力改善少數民族幹部隊伍結構,不斷增強他們的綜合素質,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和履職能力。同時,建立對少數民族幹部培養的長效機制,把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幹部作為各級組織的一項長期的政治任務,促進少數民族幹部在實踐中成長、在使用中提高,不斷提高少數民族幹部隊伍素質,確保每一個少數民族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都不掉隊。

強化基層實踐鍛鍊,注重“一線”選拔幹部。一是準識別。明確培養選拔幹部的基層導向,強化從一線培養考察識別選用幹部。切實把脫貧攻堅一線作為鍛鍊、發現、選用幹部的“練兵場”,將參與急難險重任務作為檢驗幹部的“試金石”,加強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過程中精準考察識別和選拔使用幹部的力度,精準識人、因需擇人、擇優選人,為在脫貧攻堅一線擔當有為、成績突出的幹部鋪平在更高平臺上進一步幹事創業的道路。2016年以來全縣從脫貧攻堅一線提拔科級幹部56名,佔新提拔科級幹部總數的25.2%。二是交任務。把有魄力、有領導才能的副職年輕幹部、民族幹部,放到“一把手”崗位上,不斷提高他們駕馭全局、處理複雜局面的能力。選派優秀年輕幹部、少數民族幹部參與脫貧攻堅駐村工作,到脫貧攻堅一線淬火歷練,鍛鍊其參與重大工作、統籌協調、隨機應變、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讓幹部在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受考驗,學會擔當,學會保持不驕不躁的作風,為以後擔當重任充電蓄能。

雲南網通訊員 馬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