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抗擊疫情?復工復產?浙大馬院院長:兩手都要抓!


抗擊疫情?復工復產?浙大馬院院長:兩手都要抓!

信息爆炸的年代,我們更加需要傾聽思想的聲音。浙江大學頭條號特別開闢【啟真新論】板塊,收錄浙江大學各領域專家學者獨家觀點。本期,我們推出的是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劉同舫教授《把握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辯證法》一文。觀點的碰撞,智慧的交鋒,我們也期待聽到您的聲音!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抗擊疫情?復工復產?浙大馬院院長:兩手都要抓!

習近平總書記在2月23日召開的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沖擊。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越要增強信心、堅定信心。在3月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強調,要清醒認識當前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複雜性,增強統籌抓好各項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要求我們準確把握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辯證法正確認識和處理穩定與發展、變量與常量、危機與契機三對重要關係。

抗擊疫情?復工復產?浙大馬院院長:兩手都要抓!

把握穩定與發展之間的互促關係

穩定與發展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兩翼。在穩定中求發展,以發展促穩定,實現穩定與發展的動態平衡、相互促進,是中國共產黨處理二者關係的重要原則,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蓬勃發展的重要原因。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本質上要求我們正確認識和處理穩定與發展之間的關係,做到兩者相互促進、並行不悖。一方面,要認識到疫情防控是當前的頭等大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前提。經濟社會發展依靠系統內外穩定因子的共同維繫,不斷從外部環境吸納穩定因子、拒斥和克服各種非穩定因素是確保經濟社會健康穩定發展的必要條件。面對疫情帶來的外部紊亂因素,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開展醫療救助,採取最嚴厲的防控措施遏制疫情進一步擴散,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才能迅速穩定社會局勢,幫助人民群眾心無掛礙地投入正常的工作生活之中

。另一方面,要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是疫情防控的有力保障。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來勢兇猛,傳播速度快、感染範圍廣、防控難度大,充足的物資供應是打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保障。經濟社會系統如果長期停擺,必然無法穩定補給人們日常生活和疫情防控中的各種必需物資。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疫情防控不能松,脫貧攻堅不能等。經過艱苦努力,目前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中央前瞻謀劃、科學部署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組織引導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有序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持續釋放經濟社會系統的內部穩定因子,這將為我們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物質支撐。


抗擊疫情?復工復產?浙大馬院院長:兩手都要抓!

把握變量與常量之間的統一關係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必須以長時態視角考量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整體歷程,明晰疫情防控是這一歷程中的突發“變量”,而經濟社會發展則是“常量”。所謂“變量”,即疫情帶來的強烈衝擊具有偶發性和暫時性,在一系列強有力防控措施下,疫情局勢已經出現明顯緩解,並有望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結束。所謂“常量”,即我們致力於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具有必然性和長期性,實現經濟社會的長期穩定發展是開展一切工作的落腳點。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需要明晰疫情防控動態的“變量”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常量”之間的辯證關係,探尋實現二者對立統一的現實條件,依靠智慧和勇氣解決好“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難題,在兩難中實現兩全,並在實際工作中審時度勢、靈活變通,將“抓當前”與“謀長遠”統一起來。“抓當前”

就是要立足當下,毫不鬆懈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鞏固和拓展來之不易的良好勢頭,推動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好轉,為生產生活秩序的有序恢復創造必要條件,力爭全國經濟社會發展早日全面步入正常軌道。“謀長遠”就是要放眼未來,緊密追蹤疫情防控工作的變化狀況,根據疫情的變動情況及時轉變工作重心,通過提前謀劃、科學部署,實現既定目標,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撐。只有處理好疫情防控這個“變量”與經濟社會發展這個“常量”之間的關係,在做好當前工作與實現長期目標之間找準平衡點,才能奮力爭取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雙重勝利。

抗擊疫情?復工復產?浙大馬院院長:兩手都要抓!

把握危機與契機之間的轉化關係

經濟社會是一個具有複合動力系統和複雜運行機制的動態循環系統。政策的調節變動、體制機制的創新、公共服務能力和國家治理水平的高低等,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經濟社會的運行與發展。特別是伴隨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風險和挑戰不斷增多,這對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這次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遭遇的一次“危機”,但從唯物辯證法出發,這次疫情也是我們實現治理革新的一次“契機”。我們應針對這次疫情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具體而言,在總結危機規律基礎上開掘治理潛能,發掘疫情危機的制度性檢視和防範力量;從應對疫情危機的實踐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

改革和完善公共衛生法治體系、疾病預防控制體系以及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針對智能製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展現出的強大成長潛力,合理調整產業佈局,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等等。只有不斷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不斷提高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把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才能為抵禦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各種風險和挑戰提供必要的“緩衝帶”和“保護帶”,變壓力為動力,化危為機,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朝向既定目標奮力前進。

抗擊疫情?復工復產?浙大馬院院長:兩手都要抓!

本文作者:劉同舫,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浙江大學研究基地首席專家

本文來源:《光明日報》3月6日第十一版


抗擊疫情?復工復產?浙大馬院院長:兩手都要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