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浙江台州“大陳島”的“老街”,“海島民居”的一個“活樣本”

這是珊珊三丫頭愛生活、愛攝影、愛旅行、愛美食的駐足點。

浙江台州“大陳島”的“老街”,“海島民居”的一個“活樣本”

今天珊珊三丫頭繼續帶大家遊玩浙江台州的大陳島,在前面我們瞭解了大陳島的發展歷史,參觀了大陳島的漁民居住的 “石頭城堡”,看到了大陳島的“大陳黃魚”養殖場,近距離接近風雨中出海打撈的漁民,欣賞了大陳島的海島夜色,品嚐大陳島新鮮生猛的海鮮和美味海鮮麵早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閱前面的文章)。今天,珊珊三丫頭繼續帶大家走進台州大陳島,看看"大陳老街"上的 “海島民居”。

浙江台州“大陳島”的“老街”,“海島民居”的一個“活樣本”

在大陳島的鎮上梅花灣街區吃完早餐後,珊珊三丫頭便沿著石頭臺階,走進了下大陳島港灣的中心地帶:大陳老街。在古代,大陳島是古台州通往朝鮮、日本的商貿船必經的島嶼,所以大陳島在古代是繁華海上島鎮。在清乾隆年間,島上居民越來越多,浙江道臺在大陳島上設治管理,到清末民初,整個大陳島的居民達到萬人以上規模,隨著大陳島海上繁華,大陳老街也越來越興旺的發展起來。

浙江台州“大陳島”的“老街”,“海島民居”的一個“活樣本”

當珊珊三丫頭踏著臺階向上走,見到一塊寫著牌子上寫著“大陳老街”,周圍居然沒有其他遊客,我就這樣獨個兒在老街來回地走了幾次,細細的品味了一番大陳老街上的“海島民居”。

浙江台州“大陳島”的“老街”,“海島民居”的一個“活樣本”

近年,大陳島中許多年輕島民嚮往城市生活,許多島民外遷,留守在這裡的以“老人“及在島上經營生活的人為主;再加上現在大陳島正在搞開發旅遊,下大陳島上新建起了一條“環島路”,幾乎所有的景點都在環島路上。遊客的目光,似乎都在景點上,而這條“大陳老街”越發寧靜。

浙江台州“大陳島”的“老街”,“海島民居”的一個“活樣本”

走在大陳老街上,發現除了幾座同民居改建築的民宿外,還保留著許多原汁原味的 “海島民居”,可是說是“海島民居”的一個“活樣本”,非常值得遊客們細細品味。

浙江台州“大陳島”的“老街”,“海島民居”的一個“活樣本”

首先,大陳老街的“海島民居”充分體現島民的選扯智慧。海島最早的居住村落群,有兩種選址的情況:第一種是在海灘邊,開門見海,利於居民在退潮時下灘塗或出海捕捉;第二種是選址在海島的山坳處,遠離海灣和海口,依山而築,這樣建房,可以提防海盜上島劫掠,也不易受到大潮的傷害。

大陳老街的民居,依著島上的山坡而建築,錯落有致。民居沿山坡而建,層層疊疊,一直到山頂,鱗次櫛比。走累了,我小憩時,目光從民居瓦背上移去,海港盡收眼底,那些停泊的漁船,海岸上的燈塔……真美啊!

浙江台州“大陳島”的“老街”,“海島民居”的一個“活樣本”

浙江台州“大陳島”的“老街”,“海島民居”的一個“活樣本”

其次,大陳老街的“海島民居”充分體現島民建築時選材的智慧。在大陳老街的民居大都用石頭築牆,俗稱石屋,海島上多的是石頭,島民就地取材,省力又省錢,用堅固的石頭築牆,能抵搞颱風,擋暴雨和耐腐蝕。

大陳老街的石屋,連兩三米寬的路面也是大石塊砌的,露出拼接的紋路,是那種粗礪的樣子。老街兩邊的民居大多是兩層的,也有平屋,部分是三層結構,夾雜著水泥樓。大多石屋頂上蓋有磚石,是抗颱風所需,以免被颱風揭瓦。

浙江台州“大陳島”的“老街”,“海島民居”的一個“活樣本”

最後,大陳老街,保留著一幢飛簷翹角的古建築,是蔣經國的舊居,獨門獨院,青磚黑瓦,富有江南民居的建築風格,舊居臨於向上攀升的石級旁,一樓還在裝修,二樓為硬筆書法展,三樓、四樓為蔣經國生平圖片文字簡介,免費對外開放。來這裡參觀,還可以品味一段歷史。

浙江台州“大陳島”的“老街”,“海島民居”的一個“活樣本”

現在,原來熱鬧的“大陳老街”似乎開始變得“安靜”,但來到大陳島,來到這個人少的老街走走,感受寧靜,看看這裡的特色民居,“海島民居”的一個“活樣本”,感受一段已過去的歷史,也是一種不錯的體驗。

那麼,你有沒有到過浙江台州大陳島旅行?你對大陳島的印象怎麼樣?來大陳島遊玩,你有到大陳老街走走嗎?在這條海島的老街行走,你有什麼驚喜的發現?你有留意大陳老街的民居嗎?從這個“海島民居”的活樣本,是否能感受海島人的生活?歡迎大家留言分享哦!本文是版權作品,未經珊珊三丫頭書面授權,嚴禁搬運、轉載、洗稿。如需轉載,請與作者珊珊三丫頭聯繫,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