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成都清代最大的四合院在這裡

成都清代最大的四合院在這裡

成都溫江區處於成都上風上水的區域,這裡人傑地靈,老成都有句話生動的方言形容這裡,“金溫江銀郫縣,叫花子出在雙流縣”,可見以前溫江在以前是多麼的富裕。這裡有一座成都周邊最大清代四合院還不為人們所熟知----這就是溫江區壽安鎮的陳家桅杆。▼

成都清代最大的四合院在這裡

說起為什麼在溫江壽安區會有這麼一座精美而宏達的川西名居至今也是個迷,據《溫江年鑑》這樣介紹:“清代咸豐年間,翰林陳宗典及其子武舉陳登俊所營建。”別無更多消息。,他們為什麼要遠遁出北京,到川西最蕭條的鄉間荒野築屋而居?從此於此休養生息,世代不遷移。▼

成都清代最大的四合院在這裡

桅杆原系江河船行航標與帆杆,在並非水鄉的川西民居前庭,罕有設造。川西民居常見多照壁,多天井,多牌坊,多木芙蓉。陳家桅杆為什麼在“門前原豎有雙鬥桅杆”,鄉民因此呼陳家宅第為“陳家桅杆”,這是一個有趣的事情。▼

成都清代最大的四合院在這裡

有人推測,陳家在北門高豎所謂“雙鬥桅杆”,並非桅杆也,乃是京城皇殿廣場常見的華表(形同雙鬥桅杆)。陳氏父子不知何原因自京卸官攜金返蜀,匿鄉造宅隱居,仍不忘京華,不忘聖恩,築雙華表於北大門前,朝夕相對,正是效忠之意。父子身份不俗,由此可見一斑。而鄉民呼為桅杆,主人並不糾正,匿笑不語,讓其以訛傳訛。▼

成都清代最大的四合院在這裡

修林茂竹雞犬之鳴中,這座豪華的川西鄉間民居,赫然有洗不去的帝京天威的烙印與痕跡。▼

成都清代最大的四合院在這裡

成都清代最大的四合院在這裡

從它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上可看出,它開時代風氣,領時代潮流,倘若不是見過大世面者,斷不可能在19世紀初葉即在蜀地邊隅造出如此“洋房”▼

成都清代最大的四合院在這裡

成都清代最大的四合院在這裡

成都清代最大的四合院在這裡

成都清代最大的四合院在這裡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開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劉禹錫名作《再遊玄都觀》倘徉在這座清代宅園中,主人的書屋“翠柏山房”有一首較為完整的詩作,原鐫刻石壁間,顯系主人得意言志之作,其謂:春花開得早,夏蟬枝頭噪。黃葉飄飄秋來了,白雪紛飛冬又到。嘆人生容易老,倒不如早清閒,樂逍遙,雖不能成仙了,倒亦不至泥俗滔滔

。▼

成都清代最大的四合院在這裡

當時的主人也十分的重視教育,郎朗的讀書聲映在眼前。▼

成都清代最大的四合院在這裡

小孩子不認真學習或學習不用功都會面壁思過。▼

成都清代最大的四合院在這裡

陳家桅杆記載陳氏家族上百年的變遷史,也濃縮了川西壩子的百年滄桑,還有許多未接之迷。陳宗典原籍重慶璧山,是什麼原因使他違背葉落歸根的慣例而從京城直接來到了溫江定居?是哪一個能工巧匠將川西民情與居住文化相結合,設計出這樣精美的院落?陳家桅杆所用巨大木材是從哪裡運來的?陳家桅杆前照壁上,殘缺的一組8個雕刻精細的人物源於何處?陳家桅杆附近曾經數次挖掘出深埋地下的銀錠,上面都鐫刻有:“

此銀只能用於修建房屋”的字樣,為什麼留下這樣的字樣?是誰埋藏的銀錠?看來陳家桅杆留下了許許多多的秘中之秘。▼

成都清代最大的四合院在這裡

成都清代最大的四合院在這裡

感謝觀賞

最美風景盡在指尖

路線:成都---溫江區 壽安鎮----陳家桅杆

喜歡我們作品的朋友多多關注我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