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全球首款被廣泛應用的輕機槍——丹麥的麥德森輕機槍

十九世紀八、九十年代,法國首先研製了8×50毫米無煙火藥步槍彈,還有發射該無煙槍彈的勒貝爾M1886步槍,這一研製成功極大促進了槍械和彈藥的發展,成為當時槍械發展的潮流,正當各國奮力發展手動步槍的時候,1883年,時任丹麥炮兵軍官的威廉·赫爾曼·奧盧夫·麥德森上尉和在丹麥兵工廠的武器技術人員拉斯穆森兩個人進行合作嘗試研究自動裝填武器,而且最終成功了。

全球首款被廣泛應用的輕機槍——丹麥的麥德森輕機槍

麥德森-拉斯姆森M1888式步槍


他們首先研製的是一款使用槍管短後座原理的步槍,即通過後坐力來完成槍彈的自動裝填等動作,1888年,兩人的第一個成型作品麥德森-拉斯姆森M1888誕生。但是後來拉斯姆森家族改名為比亞爾諾夫家族,因此該槍也被後人成為麥德森-比亞爾諾夫M1888步槍,該步槍使用不可拆卸的彈夾條,子彈可以直接被壓入彈夾條,並且利用重力向槍機供彈,當槍械不使用時,彈夾條又可以向下進行摺疊覆蓋供彈口,就像可摺疊的標尺一樣,這樣攜帶比較方面。

丹麥軍方對該型號自裝步槍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為表支持,在M1888定型之前就訂購了70枝該型步槍,M1888步槍可以自動裝填彈藥,與早期的栓動步槍和槓桿式步槍相比具有更快的射速,栓動步槍的子彈在退殼、裝填、閉鎖等一些列方式都需要手動拉動槍栓,因此M1888式可自動裝填彈藥擁有更快的射速,在一定程度上為步兵增加了一定的火力壓制,1892年丹麥軍方又追加了200枝該型步槍,但是由於可靠性問題,最終交付的只有80多支,這些槍支被分配在北石勒蘇益格地區的堡壘防備德軍。M1888式步槍最初使用的是10發彈夾條,後來在丹麥軍方的要求下換用20發彈夾條,當時由於丹麥自身的經濟原因,該槍最終並沒有大量的裝備。

全球首款被廣泛應用的輕機槍——丹麥的麥德森輕機槍

麥德森-拉斯姆森M1896式半自動步槍


1896年,武器時任丹麥炮兵軍官的威廉·赫爾曼·奧盧夫·麥德森上尉和在丹麥兵工廠的武器技術人員Rustmester·拉斯穆森兩個人又針對軍方提出的麥德森M1888的弱點進行了改進,其中包括換用更為方面的10發彈匣,並且改進了其自動裝填機構,縮短了整槍的長度,使重量也大幅減少,可以進行單兵機動作戰,改進後稱為麥德森-拉斯姆森M1896式半自動步槍,丹麥軍隊購買了60枝以上的M1896,它們一直服役到1932年。

全球首款被廣泛應用的輕機槍——丹麥的麥德森輕機槍

麥德森-拉斯姆森M1902式輕機槍


後來該槍械的投資者創建了丹麥步槍製造廠,併購買了麥德森和拉斯姆森的專利權,在當時麥德森已經不在參與該項目,併成為了丹麥國防大臣。1899年,延斯·特奧多·斯考博中將成為了丹麥步槍製造廠的經理,以及一部分以他名字命名的設計專利。因此,麥德森步槍有時稱為斯考博步槍。1901年,他為麥德森機槍的設計申請了專利。但是此時麥德森機槍使用的仍是8×58RD黑火藥子彈,黑火藥是硝酸鉀、炭、硫等原料的混合物,容易受溼度影響,出現燃燒慢、燃燒不充分等缺點,導致能量釋放不穩定,在進行半自動裝填譬如:抽殼、拋殼等過程中會出現穩定性和可靠性的故障,因此1902年,該槍改用了6.5毫米的無煙彈藥,並將槍管短後座的槍擊方式改成了槍管長後座的方式。此時麥德森M1902式輕機槍正式誕生。

㈠麥德森輕機槍的原理

麥德森輕機槍採用槍管長後坐式的槍擊方式,也屬於管退式自動原理。主要方式是子彈擊發以後,槍管與槍擊2共同完成整個後座的過程,隨後槍機開鎖,解除與槍管之間的連接,此時槍擊仍然停留在後方,而槍管首先復進,並在復進過程中完成抽殼、拋殼等一些列動作,當槍管復進到位後,這時槍機被釋放復進,推彈上膛,最終與槍管重新連接閉鎖的過程。在整個過程中由於槍管後退的行程較大(長於槍彈長度),自動機往返時間也較長,因此長行程後座當式射速較慢。因此麥德森輕機槍的理論射速只有350-450發/分。

缺點:

①這樣的低射速很明顯會出現火力不足的缺點,漸弱對敵人進行火力壓制。

②由於槍管和槍擊後座的距離較長,導致槍管在復進過程中抽殼、拋殼等動作存在能量不足的缺點,嚴重會導致卡殼、拋殼故障。

優點:

①穩定性好,另外在拋殼時,安裝在槍管下方的槓桿式抽殼鉤/拋殼頂杆樞轉到後部,抽出空彈殼並且通過機匣底部的拋殼口將它排出。然後槍機上的操作凸輪會將槍機面強制向下樞轉,將槍機左側供彈槽與膛室對準。當槍機與槍管會向前復位的時候,安裝在槍管延伸部上的一根強制推動子彈槓桿會樞軸向前,裝填下一發子彈。麥德森輕機槍這一操作機構使他可以把機匣做的更短,大大減少了整個機槍的重量。

麥德森機槍的閉鎖機構為槍機擺動式,是仿製了早期的馬蒂尼槓桿式步槍,並且混合了後座作用的閉鎖系統,以皮博馬提尼的後膛閉膛塊系統作為槓桿式槍機方面的圖形化所形成的鉸鏈式槍機原理以完成閉鎖。當子彈射擊後,槍擊內部受彈器開始向右旋轉留出槍彈位置,最後由推彈杆推人彈膛,退殼機構為撥殼式,槍管後退使撥殼挺下端與機匣退殼面相撞產生迴轉,上端將彈殼從膛內撥出,並從下方滑出槍外。其槍管和槍機在運動中始終保持連接,但運動方向不一致。由機匣導板上的曲線槽控制槍機上下襬動,完成開、閉鎖動作。

儘管麥德森機槍的閉鎖機構非常複雜,內部有大量的零配件,而且槍彈在裝填的過程中的路線是走曲線的,看起來很容易出問題,實際上麥德森的生產質量高、工作可靠性強、而且故障率很低。

全球首款被廣泛應用的輕機槍——丹麥的麥德森輕機槍

麥德森M1902式輕機槍


全球首款被廣泛應用的輕機槍——丹麥的麥德森輕機槍

麥德森M1902式機槍


㈡麥德森機槍供彈

麥德森輕機槍採用頂部供彈的方式,採用的弧形彈匣通過重力和復位彈簧的組合供彈方式,供彈可靠性較高。彈匣的容量分別有25發30發和40發。麥德森輕機槍的彈匣跟布倫機槍的彈匣非常相似,採用頂部供彈的一個重要原因:輕機槍需要通過腳架支撐在地面上進行射擊,如果彈匣在底部導致彈匣的長度受到限制,影響彈匣容量,如果彈匣設計在側面供彈的話,彈匣同樣也不能太長,否則影響整槍的重心,而且側面供彈也可能為副射手更換彈匣帶來麻煩。頂部供彈無論從彈匣容量還是副射手的更換彈匣速度上都有較大的優勢。不過後來又出現更先進的彈鏈供彈的方式。

麥德森輕機槍也是全世界上第一種大量生產的真正實用化的輕機槍。並且麥德森得以將其製成12種不同的口徑銷售至全世界超過34個不同的國家,在許多戰爭中都會發現他的身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