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 這部二戰經典電影,來自於一個英勇的故事,其實打輸了

“市場―花園”行動,是二戰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後最為重要的作戰行動。多年來人們只記住了英軍第1空降師在阿納姆英勇而又悲壯的奮戰,卻對兩個美軍空降師在這場戰役中所起的卓有成效的作用知之甚少——尤其是第82空降師強渡瓦爾河的戰鬥。這是一場戰爭史上少有的傘兵兩棲登陸戰,後來被拍成一本著名的史詩式電影《遙遠的橋》,由肖恩·康納利擔綱主演。這也是戰爭電影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一、遙遠的橋

這部二戰經典電影,來自於一個英勇的故事,其實打輸了

1944年6月,盟軍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後,戰略反攻進展得非常順利。然而,8月底盟軍地面部隊的推進距離已經超出後勤補給的有效範圍。 這使盟軍統帥艾森豪威爾必須在英軍蒙哥馬利所部和美軍巴頓所部兩個主攻方向中做出選擇,因為盟軍的補給狀況僅能確保一個方向的持續攻擊。艾森豪威爾最終選擇了蒙哥馬利。因為如果讓巴頓率部解放了整個法國後再攻入德國本土,戰爭肯定要拖入下一年。而蒙哥馬利如果能率部從荷蘭方向追殲殘敵,奪取對德國至關重要的魯爾工業區,則可能迅速擊敗德國。

蒙哥馬利的作戰計劃新奇而大膽,“他希望一舉穿越阻隔西面盟軍和德國重要的魯爾工業區之間的所有水上障礙,從北面繞過德軍縱深的‘齊格弗裡德防線’,打開進入北德平原的通途”。一旦跨過萊茵河,德軍將無險可守,德國的心臟地帶將完全暴露在盟軍面前。然而,盟軍攻擊路線經過的地區地形複雜、河流眾多,特別是沿途的多座橋樑,是盟軍進攻部隊的必經之處。如果說幾處運河上的小型橋樑對戰役的影響還不是很大,那麼瓦爾河上的奈梅亨大橋、萊茵河上的阿納姆大橋等這些跨越大河的主要橋樑則關係戰役的成敗。一旦德軍大舉增援並扼守這些交通樞紐,盟軍將無法前進,甚至有被分割包圍的風險。

這部二戰經典電影,來自於一個英勇的故事,其實打輸了

盟軍的作戰計劃由兩部分組成。空降作戰行動代號“市場”,由美軍第101、第82空降師、英軍第1空降師,自南向北沿荷蘭埃因霍溫、奈梅亨、阿納姆地區的公路進行空降,奪取一系列河流上的橋樑,並堅守至地面部隊趕到。地面作戰行動代號“花園”,即在空降作戰發起半小時後,由英軍第30軍裝甲部隊為前鋒,沿空降部隊奪取的支撐點攻擊前進,並最終到達阿納姆大橋。這座橋是扼守萊茵河下游的關鍵通道,也是跨過萊茵河從荷蘭攻入德國北部的門戶。

作為一次大規模的空降——地面聯合行動,其特點在於作戰地域遼闊,地面部隊從荷蘭—比利時邊境附近出擊,最終目標阿納姆城要遠在北面103公里之外,而且部隊只能在僅有一條公路的狹窄的走廊裡向前推進。為了達成戰役突然性,理想的計劃要求參加空降行動的3個半師應該在進攻首日的同一個小時內被運送到空降區域,然而由於運輸能力有限,空降部隊最終在數天內才全部空投完畢。

按照計劃,美軍第82空降師位於走廊中央地段的作戰區域長16千米、寬19千米,南起赫拉弗北到奈梅亨,該師必須奪取馬斯河和瓦爾河這兩條大河上的橋樑,確保地面部隊能向阿納姆順利推進。與此同時,該師還必須奪取運河上幾座較小的橋樑,堅守奈梅亨東南3公里處的赫魯斯貝克高地以掩護這些橋樑。除此以外,美軍空降兵還要警惕東邊的森林,因為德軍援兵隨時可能從那裡出現。

第82空降師師長詹姆斯·加文准將把全師的任務按照優先級順序分成4個目標,奈梅亨的瓦爾河大橋最為重要也最難奪取,因此放在了最後。加文意識到如果不能奪取並堅守住其他目標,單單奪取這座瓦爾河上的大橋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如果最初的幾座橋樑沒有拿下,如果德國人控制著赫魯斯貝克高地,那麼供地面部隊通行的走廊就會被切斷。因此,英軍第1空降軍軍長布朗寧中將特別指示,在奪取主要目標之前,第82空降師不得嘗試對奈梅亨大橋發起攻擊。

奈梅亨位於荷蘭東南部,距荷蘭和德國邊境僅有約10千米的路程,被認為是荷蘭最古老的城市。寬闊的瓦爾河從奈梅亨城北流過,一座鐵路橋和一座公路橋連接著南北兩岸,其中1936年落成的4車道公路橋是當時歐洲最大的單孔大橋。


這部二戰經典電影,來自於一個英勇的故事,其實打輸了


1944年9月17日,戰鬥打響後盟軍憑藉戰役突然性在初期取得了一系列戰果。第82空降師504傘兵團順利拿下了赫拉弗的馬斯河大橋,到當天晚上該師的4個目標中僅剩下奈梅亨的瓦爾河大橋還未得手,一切看起來都在朝最好的結果發展。向大橋首先發起攻擊的是羅伊·林德奎斯特上校的第508傘兵團,該團1營在營長小希爾茲·沃倫中校率領下穿過幾乎空無一人的街道向大橋南入口的環形交叉路口推進,當部隊路過一座公園時,打頭的A連突然遭到德軍火力阻擊。黑暗中A連和跟進的B連都陷入火網之中,街道上甚至爆發了白刃戰,不知身在何處的美國人意識到他們被德軍擋住了去路。

在這有史以來最強大的空降突襲行動的首日,截止午夜時分,盟軍空降兵在戰場各處與強大而又出乎意料頑強的敵人展開激烈搏殺。通過一系列遭遇戰,盟軍奪取了大部分目標,而這些目標在計劃中原本應該是可以輕鬆拿下的。儘管傷亡很大且形勢混亂,但盟軍仍然很樂觀,空降兵們深信解圍部隊就在路上,一切都會按計劃進行,第二天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這部二戰經典電影,來自於一個英勇的故事,其實打輸了

盟軍原以為荷蘭的德軍正在瓦解之中,而且兵力不足,根本不可能對盟軍的進攻做出及時反應。盟軍也不清楚駐紮在阿納姆附近的黨衛軍第2裝甲軍有多少實力,更沒料到德國人反應如此神速,在英軍搶佔阿納姆大橋之前,黨衛軍第9裝甲偵察營已經先一步南下進入了奈梅亨。此後,更多的德軍通過渡船從阿納姆以東的渡口過了河,他們在瓦爾河大橋南入口挖壕固守,多次擊退了第508傘兵團1營的進攻。德軍的力量每個小時都在增強,而加文卻抽不出更多的兵力來全力奪取這座橋,在300平方千米的作戰區域內,到處都有德軍在構成威脅,尤其是空降部隊生命線的空投場更是雙方爭奪的焦點。

18日上午,第82空降師的形勢一度非常危急,好在下午2點龐大的機群終於出現,為空降兵送來了他們急需的援兵和補給物資。當天下午,獲悉盟軍再次空投的黨衛軍第2裝甲軍軍長比特里希向莫德爾元帥建議炸掉奈梅亨和阿納姆的大橋,這樣一來盟軍的進攻就會身首相離,但莫德爾拒絕這樣做。

二、瘋狂的計劃

19日,由於通信聯絡不暢,盟軍方面並不清楚阿納姆的英軍空降師的情況,因此奪取奈梅亨大橋成了當務之急。當天中午,英軍第30軍的先頭部隊抵達了奈梅亨郊外,而此時在大橋南端抵抗的德軍起碼有數百人,他們佔據著構築良好的陣地,並得到了炮兵和裝甲部隊的支援。加文命令本傑明·範德沃特中校的第505傘兵團2營立即配合英軍坦克向大橋發動進攻,約40輛英軍坦克和裝甲車搭載著傘兵分成兩路分別向瓦爾河公路橋和鐵路橋推進,他們遭到了德軍火炮、機槍和狙擊手的猛烈打擊,進攻被擊退了。後續的戰鬥一直持續到深夜,盟軍的所有嘗試都失敗了,攻擊部隊被擋在距離瓦爾河大橋不到360米的地方——而這正是前往阿納姆之路上的最後一道河流屏障。


這部二戰經典電影,來自於一個英勇的故事,其實打輸了


19日晚,擔心橋樑隨時可能被德軍爆破的布朗寧中將召集手下的部隊主官們開會,必須儘快設法渡過那條365米寬的瓦爾河。會議上,加文准將再次提出先前被布朗寧否決的計劃——派出傘兵在奈梅亨大橋下游不太遠的地方乘船強渡瓦爾河,與此同時繼續發動正面進攻,奪取大橋南端的入口。在炮火掩護下,在德軍還沒有完全反應過來之前,美軍傘兵將突襲河北岸的敵軍防禦陣地奪取大橋。雖然困難重重,但他告訴參加會議的英軍將領“如果‘市場―花園’行動想要獲得成功,就必須嘗試一下”。英軍將領聽到這個建議後感到非常驚訝和疑惑,或許在他們的認知範圍內從未考慮過傘兵還能划船渡過數百米寬的大河在敵軍眼皮底下搶灘登陸,雖然空降部隊從未打過這種仗,但加文的計劃似乎提供了完整奪取奈梅亨大橋的最大希望。布朗寧的參謀長戈登·沃爾克准將回憶說,軍長“現在對這個主意的大膽充滿了敬意”,在別無他法的情況下,布朗寧批准了這項“縮微版的諾曼底登陸”計劃。

這部二戰經典電影,來自於一個英勇的故事,其實打輸了

20日上午,德軍在盟軍進軍的走廊區域內發動了多次規模不一的反擊,英軍地面部隊的推進道路有被隨時切斷的危險。比特里希再次請求摧毀奈梅亨大橋,仍為憤怒的莫德爾所拒。負責奈梅亨防禦的黨衛軍第10弗倫茨貝格裝甲師師長海因茨·哈梅爾旅隊長對形勢的估計可沒那麼樂觀,他一直擔心盟軍會突破德軍防禦衝過大橋,為此他做好了種種準備,甚至包括在情況危急時哪怕抗命也要炸掉大橋。可哈梅爾也沒料到美軍傘兵會強渡過河,發動一次大規模的水陸兩棲攻擊。

當第504傘兵團團長塔克上校將渡河計劃向3營長朱利安·庫克少校傳達的時候,後者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一直處於震驚狀態,他很清楚自己的很多部下從未坐過小船,卻要進行一次“搶灘奧馬哈海灘式的行動”,這實在令他覺得難以置信。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庫克沒有討價還價,他知道友軍仍在大橋的南端入口一次次嘗試突破,因為北面20千米外英軍空降部隊正在苦苦支撐,等待援兵的到來。

按計劃盟軍戰鬥轟炸機群將在攻擊發起前30分鐘空襲整片登陸場,接著所有的坦克和火炮再進行15分鐘火力準備。隨後,在坦克發出的煙幕掩護下,美軍傘兵將進行有史以來最為大膽的一次渡河行動。作戰計劃已經儘可能完善,可用來渡河的船隻卻遲遲未到,進攻發起時間不得不從13點推遲到15點。在奈梅亨鐵路橋下游一千多米的地方,庫克少校的3營正在待命,而少校本人則在為一些事情犯愁。


這部二戰經典電影,來自於一個英勇的故事,其實打輸了


首先是乘船渡河問題,渡河部隊除了他的3營外,威拉德·哈里森少校的1營也有幾個連將參加行動。每條船預計將乘坐13名傘兵和3名工兵,工兵負責將傘兵送過河去,再返回南岸接送其他部隊。整個渡河過程將在敵火下持續一段時間,還不知道究竟會付出多大的傷亡代價。其次是德軍在北岸的防禦準備,庫克在南岸的發電廠9樓通過望遠鏡仔細觀察了北岸的情況,從部隊的登陸地點到內地有一片200~300米長的開闊地,上岸後傘兵們將不得不穿過這塊沒有隱蔽處的地段。

在更遠處的河岸邊,有一道近6米高的斜堤,堤岸上面是一條東西走向的6米寬的公路,在距離公路大約700多米的地方,有一座被稱為荷蘭花園堡壘的低矮建築。庫克能夠清楚地看到敵軍沿著堤岸構築的防禦陣地,而且他確信敵人的觀察所和炮兵陣地就設在堡壘裡面,難怪“有人說這真是一場噩夢”。庫克的部隊能否成功登陸並佔領登陸場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己方的火力支援,唯有空軍和炮兵的有效支援才能削弱德軍的抵抗。

這部二戰經典電影,來自於一個英勇的故事,其實打輸了

負責為渡河行動提供火力支援的英軍軍官在獲悉計劃後個個都咂舌不已,愛爾蘭禁衛團第2裝甲營第2中隊中隊長愛德華·泰勒少校對整個計劃感到驚愕,他覺得這“簡直是在拿上帝嚇唬我”。他記得當他詢問塔克上校這些美軍傘兵以前是否演練過這樣的行動,後者很乾脆地回答說“沒有,他們正在接受在職培訓”。愛爾蘭禁衛團第2裝甲營營長賈爾斯·範德勒中校則認為強渡可能被證明是“可怕的會造成嚴重傷亡”的行動,但他打算讓2箇中隊的約30輛謝爾曼坦克在最大程度上給美軍提供火力支援,除了這些坦克,總共將有100門各類火炮對北岸進行炮擊。

庫克的部下接到命令後來到河邊,面對寬闊的河流不少人認為這是一場自殺行動,還有人覺得營長在逗他們玩。3營的作訓參謀亨利·`基普上尉覺得“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極小”,美國傘兵幾乎無所不能,可“渡河卻是另一回事!它聽上去就不可能”做到。還有些軍官則覺得“必須玩命地渡過河去”,因為他們要去拯救在阿納姆陷入困境的英國同行。

空襲和炮擊都按照預定時間開始了,而渡船則在距離攻擊發起時間僅有10分鐘的時候才運到。雖然美國人從未用過這種帆布摺疊衝鋒舟,但已經沒有時間挑挑揀揀了。工兵們迅速組裝船隻,每組裝完一條,使用這條船的傘兵就把他們的裝備放到船上。26條船組裝完畢後,每個人都一把抓住船舷,開始用力拖著船朝河裡跑去。此時炮彈正從傘兵們的頭上劃過飛向對岸,白色的煙霧飄飄蕩蕩,逐漸籠罩住了寬闊的河面,進攻開始了。

三、搶灘登陸的傘兵

3營H連和I連的200多名官兵執行第一波攻擊任務,有些突擊小組的運氣不太好,船隻要麼陷在淺灘的淤泥裡動彈不得,要麼就被不小心的傘兵給搞翻了。有些船終於進入了深水區,卻因為嚴重超載而沉沒,一片混亂中3營長庫克少校身先士卒,一邊祈禱一邊划船,還不時對著周邊的部下大喊“別停下”。由於船槳不足,大部分傘兵不得不用他們的槍托划水。發現美軍正在渡河的德軍用迫擊炮和機槍進行攔阻射擊,巨大的水柱不時升起,偶爾會有被炮彈直接命中的船隻在水面上被炸飛,密集的彈雨將河面攪得如同一口沸騰的大鍋。冰雹般的彈雨中,有數條船被炮彈撕碎,船上的人在水裡消失的無影無蹤。由於帆布船舷毫無防彈能力,蜷縮在船舷後面的傘兵和操舵的工兵不時被子彈擊中,有的人甚至被子彈的衝擊力直接掀入水裡。

數百米寬的河面看似永無盡頭,疾風吹散了煙霧,德軍機槍手的命中率不斷提高,輕而易舉地射殺了一個又一個傘兵。I連有條人員傷亡殆盡的船進水後在河面上瘋狂地轉著圈,很快失控的船隻就被水流推送著緩緩地漂回到了南岸,人們發現船上的16人中只有1名重傷員還活著。缺乏經驗的美軍傘兵在駕駛衝鋒舟時可謂勉為其難,船隻在河面上拉出的航跡七拐八彎,為了躲避彈雨有些船甚至撞到了一起。有的船被打沉後,倖存的傘兵只能游完剩下的路程,還有人在距岸邊不遠的地方落水後,不得不提著沉重的彈藥箱從河底走上灘頭。

就在坦克煙霧彈即將耗盡之時,第一批衝鋒舟終於靠岸了,原先還驚恐萬狀的傘兵腳踩大地後突然覺得自己渾身充滿了力量。他們向著堤岸拼命跑去,力圖用最快的速度衝過開闊地,有人被子彈打倒在地,但其他人仍在奮勇向前。看到首批靠岸的衝鋒舟開始返航後,在南岸觀戰的布朗寧中將對身邊的人讚歎道:“我從未見過比這更為英勇的戰鬥場面了。”

16點左右,哈梅爾接到報告說“在荷蘭花園堡壘對面的河面上出現了一道白色的煙幕”,他和幾名參謀驅車來到距離瓦爾河大橋只有1千米的地方觀察敵情。根據他得到的情報和相關分析,無論如何都難以接受盟軍正在試圖乘船渡過瓦爾河,他決定親自觀察一下再做決定。

登上北岸的美軍傘兵拼命奔跑著離開河灘,誰也不願意死在這裡,他們衝上堤岸打死了仍在頑抗或者已經舉手投降的德軍士兵,沒什麼人願意抓俘虜。30分鐘後,美軍佔領了堤岸,摧毀了德軍的大部分防禦工事,屍橫遍野之中美國人才發現剛才還朝著他們射擊的德軍大部分是些不到16歲的孩子和上了歲數的老人。衝鋒舟從最初的26條減少到了11條,在來回擺渡了5次之後,所有的美軍都被送過河去。現在還不到休息的時候,成功登陸的傘兵要搶在德軍摧毀橋樑之前把它們拿下來。

這部二戰經典電影,來自於一個英勇的故事,其實打輸了

登上北岸的美軍傘兵雖然傷亡很大,但倖存者的心理經歷了從恐懼到憤怒再到瘋狂的過程,他們或者單獨或者組成戰鬥小組向德軍的第二道防線發起衝擊,全然不顧橫飛的彈雨和不斷落下的炮彈。當部分美軍傘兵向德軍炮兵陣地發動攻擊時,I連和H連的一部分兵力直撲瓦爾河鐵路橋,盟軍從橋頭兩岸同時發動攻擊,得不到炸橋指令的守橋德軍突然間士氣崩潰,丟下武器亂哄哄地向鐵路橋北出口跑去。此時3營H連2排剛好摧毀了守軍的碉堡佔領了大橋北端,他們向迎面而來的德軍毫不留情地潑灑著彈雨,紛亂中許多德軍士兵中彈倒地或者從橋上掉了下去,戰後統計僅堆積在大橋上的德軍屍體就多達260多具,另有數十人當了俘虜,此時距離美軍渡河發起攻擊的時間還不到2個小時。

這部二戰經典電影,來自於一個英勇的故事,其實打輸了

在大橋北端觀戰的哈梅爾得到的信息混亂不堪,除了知道美軍在鐵路橋附近渡河外,沒有任何確切的消息。他得知美軍已經過了河,“但一切都被誇大了,我不清楚他們是坐10條船還是100條船過的河”。哈梅爾一直在考慮接下來該怎麼辦,他想炸掉兩座大橋,但一直下不了決心,因為鐵路橋以東1千米處更為重要的公路橋至今暢通無阻,沒有任何失守的跡象。當他終於決定下令炸掉鐵路橋的時候已經晚了,大橋已經落入美軍的手中。

隨著時間的推移,勝利的曙光終於出現,死守大橋南端的黨衛軍部隊在英軍坦克和美軍第505傘兵團2營的持續猛攻下終於開始潰散,而令人心悸的爆破聲始終沒有響起。奪取鐵路橋後第504傘兵團3營的部隊馬不停蹄地向公路橋的北端衝去,庫克少校通過無線電請求南岸派坦克衝上大橋支援他們,於是英軍擲彈兵禁衛團第2裝甲營第1中隊1分隊的4輛坦克在分隊長彼得·魯賓遜中士的率領下衝上了南端的引橋。北岸的德軍反坦克炮和橋樑上的步兵紛紛向著坦克開火,熾烈的火力沒能擋住4輛坦克的衝擊,在反坦克炮被打啞之後,德軍步兵手中的輕武器自然只剩下象徵意義。

這部二戰經典電影,來自於一個英勇的故事,其實打輸了

哈梅爾始終端著望遠鏡盯著公路橋的橋面,當他看到盟軍坦克接連出現時通知工兵做好炸橋準備,很快坦克就開到了大橋中央,他高喊著“炸掉它”,卻發現什麼都沒發生。哈梅爾知道要不了幾分鐘盟軍坦克就能衝到他現在站立的位置,他命令部下用所有的反坦克炮和火炮封鎖公路,隨後匆忙離去。很快他就獲悉鐵路橋也落入盟軍之手,現在全完了,他來到附近的一個指揮所與師部的首席參謀施託萊通了話,要後者向軍部報告盟軍已經過了瓦爾河。

衝過大橋的英軍坦克很快就與北岸的美軍傘兵會師了,興奮的美國兵親吻著英軍坦克兵,有的人甚至直接親吻著坦克。9月20日19點15分,“市場―花園”行動要奪取的各座大橋中,倒數第二座現在已經掌握在了盟軍手中,從這裡到阿納姆只剩下18公里路程了。

戰鬥並未就此結束,由於種種原因,英軍裝甲部隊並未最終突破德軍的阻擊與堅守阿納姆地區的英軍空降部隊會合,“市場―花園”行動在完成了90%的任務後仍然功虧於潰,英軍空降兵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10600人只逃回了2398人,以失敗收場。然而,美軍空降兵在此戰中的表現可圈可點,第82空降師504傘兵團在付出了100多人的傷亡代價後,用令人難以置信的方式突破德軍阻擊佔領了瓦爾河上的兩座大橋,為地面部隊前進打開了通道,為取得反法西斯戰爭勝利而犧牲的軍人們永垂不朽。

公眾號作者簡介:本壘打,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