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團長被俘,戰士大部犧牲,追憶冀南抗日戰史上慘烈異常的呂洞固突圍戰


團長被俘,戰士大部犧牲,追憶冀南抗日戰史上慘烈異常的呂洞固突圍戰


1941年7月,剛剛打贏中條山戰役的日本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駿被晉升為大將後調回國內。多田走後,其由原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大將接任。作為侵華日軍中有麼的“中國通”,岡村寧次深諳“新官上任三把火”這句中國古語!他剛一上任,便大力強調“總力戰”,要“實施積極的不間斷的作戰討伐”。為此,他四處網羅兵力,使得其指揮下的兵力達到了20餘萬人,此外還有30餘萬偽軍。掌握了足夠兵力之後,岡村寧次開始了旨在“摧毀”華北敵後根據地的 “掃蕩”、“清鄉”和“蠶食”。從作戰特點上看,其所出動的兵力一次比一次多,作戰範圍一次比一次大,持續時間一次比一次長。

團長被俘,戰士大部犧牲,追憶冀南抗日戰史上慘烈異常的呂洞固突圍戰


隨著華北日偽軍的擴編補充,其在冀南地區的兵力也不斷增加。至當年12月,冀南日軍已增至4970餘人,偽軍14000餘人。8月份開始,日軍對冀南各軍分區連續“掃蕩”,每次所用的兵力少則千餘,多則數千。至1942年1月中旬,我冀南2分區新4旅的幾個團和1分區的基幹團均曾在為敵合圍後陷入苦戰並蒙受了不小的損失。1月23日,敵獨立混成第1旅團長鈴木少將又糾集了5000多日偽軍在大炮10餘門、坦克6輛和十幾輛汽車的配合下,合擊我冀南3分區。根據鈴木的作戰設想:他將於24日對被“驅趕”至呂洞固(曲周縣)的八路軍發起“決斷”的殲滅戰。應該說,他的這一計劃差點兒就實現了。因為,被其圍在呂洞固的“獵物”確實有冀南軍區第3分區主力、新8旅22團。

我們被合圍了!

團長被俘,戰士大部犧牲,追憶冀南抗日戰史上慘烈異常的呂洞固突圍戰


23日下午,部隊在代理團長徐國夫(團長田厚義因病離崗,由副團長徐國夫(時名徐國富)擔任代理團長職務)、政委於笑虹的帶領下轉移到北下堡(廣平縣)宿營。16時許,兩位團領導接到了旅參謀長王波派人送來的緊急信件。王參謀長在信上通告了最新敵情:廣平、肥鄉兩縣城之敵24日將大舉出來掃蕩。據此,他命令22團須做好群眾轉移的掩護工作。

本來,按照於政委的意見,部隊應執行上級命令。不過,徐國夫提出了不同意見。他根據日軍進攻重點由北向南逐漸轉移這一跡象及友鄰分區幾個主力團近期的戰鬥遭遇得出判斷,對手的目的不在“掃蕩”而是“合圍”。據此,徐國夫主張部隊立即轉移。略加思索後,於政委同意了他的建議。這時天色已近黃昏,徐國夫命令偵察排派人迅速摸清附近據點敵情,並要求部隊“做好轉移準備,原地待命”。時近午夜,此前派出的幾組偵察員無一人返回。不能再等下去了,徐國夫在徵得於政委同意後,下令立即轉移。就在各連緊急集合時,從西邊村莊傳來了犬吠馬嘶與嗡嗡的汽車聲。人們發現,明晃晃的一大串燈光,有汽車燈也有坦克燈,正從平固店向東南方運動。

團長被俘,戰士大部犧牲,追憶冀南抗日戰史上慘烈異常的呂洞固突圍戰


“22團可能已經被敵人合圍了!”徐國夫迅速做出判斷。儘管他還不清楚日軍的兵力規模,合圍圈直徑大小以及火力配備,但根據此前友鄰部隊迭遭合圍等情況判斷,這次敵人使用的兵力將近3000人(實際5000多),合圍直徑約為5、6公里。徐國夫認為:南面的肥鄉、廣平方向是敵人主力所在,西面邯鄲和北面曲周也有重兵把守,只有東面的敵情稍緩。此外,如果部隊向東急進35公里,就可以隱蔽到邱縣的沙棗林地帶。因此,他主張向東北方向轉移。這個建議得到了於政委的贊同。兩人還約定:徐國夫帶著人數最多的3連(80餘人)走在前面開路,2連、4連依次跟進,於笑虹帶著機關後勤人員由1連隨行。


左衝右突了一天

凌晨5點,22團沿交通溝向東北方向疾進。當他們抵達西張孟村南時,從東北方向駛來十幾輛汽車。這些汽車遭機槍掃射後向西退去,但我軍前進的路溝已被其火力封鎖。見此情形,部隊改經崔莊朝邱縣方向轉移。


團長被俘,戰士大部犧牲,追憶冀南抗日戰史上慘烈異常的呂洞固突圍戰


據隨前衛部隊行動的徐國夫後來回憶:當他們快到村口時,突然遭到日軍猛烈阻擊。當時3連長不在崗,由指導員李如海帶隊。從徐國夫那裡接受“搶佔崔莊”的命令後,李如海親自帶著兩個排衝了上去。當3連在前面全力朝崔莊衝擊的時候,其身後的團主力被另一股日軍糾纏住暫時動彈不得。這些敵人搶佔了村東一大片墳地,用機槍和大炮組成的密集火網擋住了部隊的前進步伐。關鍵時刻,於笑虹政委從後面趕了上來。他找到4連長張玉華,命令其務必衝破敵人封鎖,保障主力安全轉移。張玉華是個打仗不要命的漢子,在他的帶領下,4連所有人端著上好的刺刀、高舉擰開後蓋的手榴彈義無反顧地衝向敵人的火線。當衝在最前面的5班全體犧牲後,1班長帶著本班戰士高喊著“為5班復仇”的口號頂了上來。1班又為突圍成功流盡了最後的一滴血,但敵人也被4連的決死氣概所壓倒,開始向後退卻,其精心編織的火力網被撕開了一道口子。戰至7時許,崔莊被拿下。

剛一進村,徐國夫便從當地老鄉口中瞭解到:前一天,這裡開來了1000多日偽軍。傍晚時候,敵人主力朝向邱縣方向去了,但在村裡留下了100多人防止“八路逃跑”。為了進一步掌握敵情,徐國夫又用望遠鏡觀察動靜。他注意到:在村子東北方向大約5裡左右,大批敵人正在那裡構築工事,邱縣了去不成;東面的衛河雖已封凍,但部隊很難在敵圍追堵截之下快速通過。最後,22團準備向西北的侯村突圍。

團長被俘,戰士大部犧牲,追憶冀南抗日戰史上慘烈異常的呂洞固突圍戰


雖然日軍在侯村村口的兵力不大,但徐國夫考慮到3連爭奪崔莊時傷亡較大,特意將2連調到了前面。這個連突擊得很堅決,在他們壓倒一切的氣概之下,村口陣地上那五六十個日本兵嚇得躲進村裡一個院子不敢動彈。9點鐘前後,侯村被我控制。但形勢依然很嚴峻,大量敵人正在村子北面集結。2連在前面做了幾次嘗試,都被堵了回來。徐國夫見狀帶隊直奔西面的聶陽固村殺去。快到目的地時,徐國夫讓隊伍放緩步伐。他要2連先派一個排做個試探性一下村內虛實。隨著連長的一聲口令,十五六名戰士躍出了交通壕。但他們向前衝了不及百米,便全部倒在從聶陽固噴射出的重機槍火力之下。前路之路再次受阻,部隊遂折向南邊的高固村。在聶陽固與侯村之敵的交叉射擊下,包括22團政治處主任吳新之、供給處長周撥雲、2連長張金玉,1連長馬武、直屬隊支書張傳經等幹部在內的數十人英勇犧牲。

經過激戰之後,22團奪下了高固村。還沒等他們在站住腳,敵人的炮火就跟了過來。大家只好向南面七八里外的呂洞固邊打邊走。其間,王建功和其他三名戰友被不幸被俘,敵人把四個人關進一個房子後就去捉雞了。這時王建功發現,由於敵人搜查不嚴,身邊還保存了兩顆手榴彈。他和其他幾個人商定:拿出一顆向鬼子拋去,如果打好了,即拿另一顆手榴彈往外衝;如果打不準,就用剩下的一顆集體殉國。行動開始後,第一顆打出的手榴彈不幸被屋門彈回,院裡的敵人被嚇跑了。四人情知衝不出去,就頭對頭的臥倒,把手榴彈置於中間,毅然拉開了導火索……

趁夜突圍

下午3點左右,22團進佔呂洞固。在村西口,徐國夫和於笑虹聚在一起分析了形勢。徐國夫認為:馬上就要天黑了。那時,仗就會好打一些,但敵人已經從東、北、南三面壓了過來。因此,這裡也不是久留之地。最後,兩人商定:徐國夫帶4連先突一下。如能撕開一道口子,於政委就帶人跟上來;就算打不開突破口,也能吸引敵人兵力火力,便於主力從另一個方向突圍。考慮到此時各連的情況,徐國夫決定帶著4連一起行動。這時該連只剩下40多人,但張玉華毫不猶豫地接過了為全團再次開路的重任。行動開始了,4連很快就衝出村子直奔西南而去。徐國夫等人衝出村後發現,這裡並沒有交通壕,只能曠野上奔跑。他們向西南跑出不過1000米,敵人坦克就從右後方快速追了上來。由於4連反坦克武器加之無遮無蔽的不利地形,隊形很快被衝散。混戰指揮,4連大部傷亡,包括徐國夫(不久成功越獄歸隊)在內的一部分人員被俘。跟在後面的於政委見4連突圍失利,只好帶人退回了呂洞固。

團長被俘,戰士大部犧牲,追憶冀南抗日戰史上慘烈異常的呂洞固突圍戰


為了迎接更為殘酷的戰鬥,於笑虹剛一回村便開始整頓部隊。經過大半天的拼殺,此時全團所剩兵力不到300人,其中還包括100多沒有戰鬥力的勤雜人員和團直屬隊的幹部,建制也被打亂。隊伍還沒整頓完畢,日軍坦克就從東面尾追而來,西南方向也出現了敵人騎兵。情況緊急,於政委立即指揮部隊搶佔了北街的兩個院子。部署剛剛到位,敵人就四面八方圍了過來,步兵、騎兵、坦克將這兩個院子圍個水洩不透。生死關頭,於笑虹鼓勵所有人“在戰鬥中團結得像一個人一樣堅守在呂洞固……生在一塊,死在一起”。很多人用實際行動響應了這個號召。衛生隊長常永順從別人手裡接過來一支 “三八大蓋”步槍,向著身近的一群缺乏戰鬥經驗的衛生員說道:先看看咱的槍法吧!說罷連打兩槍,撂倒了兩個鬼子。幹部的身先士卒給全體指戰員帶來了勇氣與勝利的信心。激戰中,一輛坦克衝到我方佔據的的房下,手榴彈打上去不管用。戰士們著急了,拿起磚瓦投去,更有幾個人索性抬起一張耙子擲了下去。七手八腳之下,坦克竟然被嚇跑了。群眾的智慧總是無窮的。當敵人的一次衝鋒被打退後,戰士們先對向五塔方向打了一陣槍,又回頭給村內的敵人一陣槍。然後,打擊趴固守的房子上看“好戲”。果然,這兩股敵人互相打了起來,“激戰”了好久才發現是個“誤會”。

天近黃昏,敵人的攻勢開始減弱。幾番試探未得手後,其指揮官乾脆停了下來。看來,他們準備重整旗鼓。於笑虹不打算給對手卷土重來的機會。他指揮戰士們隱蔽而又快速地在院牆上挖洞,準備趁夜突圍。當呂洞固完全被夜色籠罩之後,敵人那邊依然沒有一點動靜。突圍的時機來了!全團戰鬥力相對完整的1連走在了隊伍的最前面,跟在戰鬥部隊之後的是直屬隊和其他非作戰人員。人們緊張的,靜悄悄的,從兩個洞裡爬出去,到村外又合成一支鐵流,直向西北方向衝去。當部隊走出半小時後,敵人才開始在早已沒有八路的呂洞固實施了準備已久的“圍殲計劃”

從分進合擊到鐵壁合圍:

團長被俘,戰士大部犧牲,追憶冀南抗日戰史上慘烈異常的呂洞固突圍戰


“慘烈”,是對呂洞固之戰最真實的寫照。據冀南軍區3分區司令員高厚良的《呂洞固反合擊戰鬥紀要》統計:在1月24日這天的戰鬥中,新8旅22團共98人犧牲、139人負傷、 27人被俘,另有293人下落不明。戰鬥中,我軍斃傷日軍250餘人。

無須諱言,22團蒙受了重大損失。究其原因,3分區在1942年12月所做的“年終軍事工作總結報告”時認為,是因為敵人使用了一種從未實行過的所謂“鐵壁合圍”(日本人亦稱“鐵環陣”)戰術。

這一論斷抓住了問題的要害!在這場戰鬥中,22團首次遭遇了使用新戰術的敵人。

團長被俘,戰士大部犧牲,追憶冀南抗日戰史上慘烈異常的呂洞固突圍戰


在1941年底之前,日偽軍在“掃蕩”我抗日根據地時多采取“分進合擊”的戰法,即敵幾路縱隊從不同方向朝著同一個目標點(一個或幾個村莊)合擊。這種戰法最大的漏洞是,各路敵軍相距較遠,以致我軍哪怕是大部隊行動也往往能從其“空隙”中跳出來。現在,日軍改進了戰術。他們先是使用優勢兵力,從外線合圍目標地域。當各部抵達第一道包圍線後,立即展開成小股部隊甚至分隊前進,並不是向著一個地點合擊,而是向著某一地區並列推進,企圖把我軍包圍縮小在狹小地區而消滅之。具體到呂固洞之戰中:在鈴木旅團長的指揮下,5000多日偽軍被編成工藤討伐縱隊、清水討伐隊;森討伐隊和松本討伐縱隊,另配有戰車隊(6輛坦克)。24日1時,上述四路敵人抵達所謂的第一道“統制線”(曲周炒寨-肥鄉東漳堡-張官寨-大名營鎮)。從這條線開始,他們以密集隊形,依次推向第二、第三道“統制線”,終將使得包圍圈越合越小,最後的合擊點就是呂洞固。歷史地看,22團的浴血奮戰有著更深遠的意義。接來下的一年多里,在冀南、冀中等平原根據地上演了更多的“呂洞固之戰”。

22團最終在苦戰之後仍能破圍而出,徐國夫和於笑虹的戰術處置其實已在不自覺中為日後更多兄弟在遭遇同類型戰鬥時提供了一種有益的經驗:

1、精兵簡政。“鐵壁合圍”的危害在於:敵人一旦合成達合圍,包圍圈內的部隊往往在強行突圍不成的情況下不得不與其決戰。如22團在呂洞固的經歷那般,即使最後能夠突圍,也蒙受了重大損失。因此,要想不被敵人消滅,我軍必須進一步分散。做到“主力部隊地方化,地方部隊遊擊化”。其實,當時我軍已經意識到“精兵簡政”的必然性了。據徐國夫回憶,百團大戰之後,129師各部已經開始精簡。其中,22團由原來的三個營11個連縮編為4個連。整編之後,部隊的作戰單位雖然減少了,但人員充實了,戰鬥力提高了。這就保證了部隊在連續作戰之後,仍能堅持到最後突圍那一刻。

2、村落防禦。岡村寧次新戰術的特點是以此種並列縱隊造成“鐵壁合圍”,企圖把目標包圍縮小在狹小地區而消滅之。這一變化使得我軍以往那套“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的傳統戰術受到抑制。這時,那些堅持在平原地區的部隊必須面對一個新課題,一旦在無有利地形依託的情況上“被敵人圈住了怎麼辦”?從上文中我們看到,22團在轉移過程中曾多次與敵遭遇。雖然尚缺打破“鐵壁合圍”的經驗,但老紅軍出身的徐國夫還是做了正確的反應:就近搶佔村落。這樣,我軍可以依託其中的街巷與建築抵銷敵人在兵力與火力上的優勢。 但進行村落防禦戰並不是目的,它只是為了一種爭取時間的手段。

團長被俘,戰士大部犧牲,追憶冀南抗日戰史上慘烈異常的呂洞固突圍戰


3、堅持到天黑。在24日的戰鬥中,22團曾多次試圖突圍,但遭遇優勢之敵封堵而未果。而重要的原因在於,突圍時機選得不好。在白天,敵軍於兵力於火力上的優勢便於發揮。此時突圍,很容易遭敵封堵。就算暫時衝去包圍圈,也易遭敵人機動兵力的尾擊。22團在呂洞固的第一次突圍失利,正反映了這一點。然而,一旦我軍將戰鬥堅持到天黑,則情況大不一樣。我軍利用我方人熟地熟的優勢及日軍不擅夜戰的弱點,不難從 “鐵壁合圍”中鑽出去。這一經驗,已經不僅僅為於笑虹等人的最後突圍所印證。(文\\張巖松)

《冀南軍區戰史》

《華北治安戰》

《鐵血狂飆—冀南區“四·二九”突圍追記》

《大漠風聲疾》,徐國夫

《抗日烽火歲月》高厚良

《岡村寧次回憶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