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生產、銷售受影響,2020年我國奶業該如何發展?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奶業振興帶來了巨大挑戰,奶業效益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日前,中國奶業協會副秘書長張智山在一次公開發言中表示,今年我國奶業將在困難中振興,挑戰和機遇並存。


一、疫情影響奶業發展

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影響,我國奶業尤其是原料奶運送加工遇到了很大困難,張智山主要歸納了三個問題:

一是原料奶問題。在疫情期間,為解決奶牛養殖和倒奶問題,各方面都很給力。在很快解決了交通和復工復產的情況下,養殖企業和加工企業抱團取暖,很多加工企業採購大量原料奶噴粉庫存,據不完全統計,2 月日噴粉奶量高達 1.6 萬噸,每噴粉一噸企業要負擔一萬多元。

二是乳製品銷售問題。據統計推測,2 月中國奶業 20 強企業的乳製品銷售,同比大多下降 30-50%,商超零售也存在類似問題。

生產、銷售受影響,2020年我國奶業該如何發展?

三是資金問題。隨著疫情防控時間的延長,乳製品銷售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資金質押日趨突出,資金短缺問題日趨嚴重。


二、2019 年我國奶類生產、消費兩旺

張智山介紹,2019 年全國牛奶產量 3201 萬噸,同比增長 4.1%,加上羊奶等其他奶類,預計全國奶類產量 3310 萬噸,是 2014 年以來增長幅度最大的一年。

奶業振興的成績來之不易,可喜可賀。他表示,預計 2019 年全國乳製品消費總量首次超過 5000 萬噸(實際 5041 萬噸),其中淨進口折鮮產量 1700 多萬噸(實際 1731 萬噸),預計人均乳製品消費 36 公斤,較上年提高約 1.7 公斤。


三、2020 年,奶業在困難中振興

面對疫情的影響,張智山認為,今年我國奶業將在困難中振興,挑戰和機遇並存。

一是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向好。疫情給我國奶業振興帶來巨大挑戰,奶業效益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需要從危機中捕捉機遇,強化利益聯結和線上購銷等措施,克服困難,爭創佳績。

生產、銷售受影響,2020年我國奶業該如何發展?

二是國內乳製品消費拉動是奶業振興的主要動力。去年我國乳製品消費突破了 5000 萬噸,疫情過後會出現乳製品消費反彈,今年消費量將繼續提高,我國奶業振興的機遇和挑戰並存。去年我國進口液態奶超過 90 萬噸,同比增長超過 30%,有盲目消費的問題,也有價格、服務和宣傳等問題,今年的國內消費市場競爭仍將十分激烈。

三是奶業振興環境持續向好,奶業振興機遇大於挑戰。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支持奶業等生產。各級政府和有關方面支持奶業振興的環境繼續向好,為減輕本次疫情對奶業的衝擊,國家和部分省、自治區(浙、冀、黑、蒙、甘等)還出臺了新的支持政策。同時,奶業科技支撐力度也持續加大。據瞭解,農業農村部發文明確提出,紮實推進奶業全面振興,提出多項具體措施。包括:提出新建高產優質苜蓿基地 100 萬畝,改造提升 2000 個奶牛家庭牧場,大力發展全株青貯玉米、苜蓿、燕麥等優質飼草生產,力爭全年完成 1500 萬畝以上,繼續促進畜禽有機肥還田利用等等。


四、三點建議,推動種養雙贏

現今正值春耕播種的關鍵時期,青貯玉米和苜蓿是奶牛的主要粗飼料,對於奶牛場非常關鍵,直接關係牧場一年的效益。

據悉,2019 年中央安排苜蓿項目資金 6 億元,超額完成 100 萬畝播種任務;安排糧改飼項目資金 20 億元,資金主要用於開展全株青貯玉米等收儲,一般每噸補貼 40-60 元。兩個項目資金很少,但效果很好,推動了我國奶牛粗飼料從“有啥喂啥”向“需啥喂啥”的重要轉變。我國優質飼草不足,去年進口乾草 160 萬噸,我國草業大有可為。

生產、銷售受影響,2020年我國奶業該如何發展?

為養而種、種養雙贏或多贏的理念,助推了奶業振興,增加了種養收入,得到了廣泛支持。針對如何推動種養雙贏,張智山也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積極推動簽訂青貯飼料購銷合同,儘早明確青貯品種、質量、數量、價格等關鍵指標,推動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和誠信關係,中國奶業協會一直為會員單位提供宣傳服務,願利用網絡會展平臺,積極為草產業企業和奶牛養殖企業牽線搭橋。

二是積極推動建立種養循環發展模式,助力養殖企業與種植合作社或大戶,簽訂有機肥購銷合同,推動落實綠色發展理念。

三是繼續強化科技支撐,為種養企業提供系統化服務,總結推廣典型發展模式,助力實現好草、好牛、好奶、好效益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