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以鄉村振興為“筆” 寫物阜民豐之“詩”——潞城區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紀實

“綠桑高下映平川,賽罷田神笑語喧。林外鳴鳩春雨歇,屋頭初日杏花繁。”在潞城大地,美麗的鄉村引人入勝。走進鄉村,美在鄉間,一條條新修的大道,暢通了鄉村田野;一股股清冽甘甜的自來水,從農戶家中汩汩湧出;一幢幢新建的農家庭院,紅磚青瓦屋舍儼然;一陣陣朗朗笑聲,道出了農民的歡樂,農村的幸福;一次次集體分紅,壯大了鄉村,富裕了農民……潞城的鄉村,處處景色怡人,處處歡歌笑語,有歷史的印跡,也有創新的開墾,所有的希冀,都充斥在這廣袤的田野上。

打響“農”字品牌 助燃產業興旺

潞城,農業品牌有哪些?又有哪些走在了同行業的前列?

近年來,潞城區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按照“錯位發展、彰顯特色、塑造優勢、爭創精品”的發展理念,完善農業調產獎補政策,持續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一個個響亮的農業品牌走出潞城,走向全省、全國,乃至全世界。向土地要效益,已經成為該區農業發展、鄉村振興的真實實踐。

在傳統的玉米種植受到衝擊之下,該區通過宣傳發動,專家指導,獎補到位等方式,大力進行產業結構優化,小麥種植,穀子、高粱等特色小雜糧,中藥材、油用牡丹等特色種植,大蔥、生薑、尖椒、旱地西紅柿等特色蔬菜在全區蓬勃興起,成為農戶的首選,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壯大集體經濟,促進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聖堂醋業、薑黃小米、熬腦大蔥,早先就是潞城聞名三晉的特色品牌,如今,潞城區規劃了五大特色產業,以龍頭企業為引領,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農業效益進一步凸顯。

中藥材是潞城區近年推廣的重要農業項目。2019年11月8日,立冬,史回鄉白家溝村的柴胡豐收了。“今年每畝地能收三四百斤,眼看著價格能夠過萬,心裡非常高興。”村民黃金旺一邊收撿柴胡一邊高興地說。白家溝村的農民們在玉米地裡套種了耐寒耐旱的柴胡,大旱天也不怕沒收成,為自己的收入上了一份“雙保險”。與傳統種植相比,在玉米、高粱地裡套種柴胡,既省工省時省地,解決柴胡幼苗期遮陰保溼的難題,利於保全苗,還不影響當年套種作物的產量,有一舉多得的優勢。柴胡有著耐旱的生長特性,非常適合在相對乾旱的地區種植。白家溝全村共有耕地1000多畝,其中有600餘畝種植了柴胡,今年可收穫的地有200餘畝,相比種植玉米、高粱等傳統作物,每畝可增收5000元。

綠色小雜糧、大田蔬菜、設施蔬菜、中藥材生產、乾鮮果種植……在潞城區各個鄉村,這些產業已經為農民帶來了不菲的收入,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同時,潞城區還在推進旱地西紅柿、大蔥加工的基礎上,通過引進資本或鼓勵本土企業家建設傳統農產品加工企業,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進一步加大玉米機收補貼力度,實現了玉米機收率、農機化綜合水平顯著提高。

留住綠水青山 建設宜居鄉村

綠水青山就是最好的發展環境。潞城經濟處在轉型期,昔日的煤焦行業紛紛退出,高精尖的綠色產業正在崛起。一個宜居宜業的生產、生活環境是十分必要的。農村環境如何改善?鄉村垃圾怎樣處理?如何讓農民擁有乾淨、整潔、舒適的居住環境?

潞城區各鄉鎮辦事處緊扣當地文化、資源特色,明確產業發展要素,精心組織實施,讓潞城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告別以前的髒、亂、差形象,真正成為高品位、上檔次、有特色的魅力之城。

史回鄉的曲裡村,村內古房屋建築以窯洞瓦房相間,有多處典型的北方“四合兩進院”,造型各異,其中以“李家圪攣”古建築群為主體,趙樹理紀念館、大禮堂、古陶藝址、舊石器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我們要好好挖掘曲裡村豐富的文化資源,一個是其古建築非常多,並且別具一格,保存完整,再一個是陶瓷文化深遠,明朝就有了製作人。”曲裡村黨支部書記李太勝說:“今後我們要深度挖掘本村的傳統建築文化、陶瓷文化,藉著申請傳統村落機遇,積極打造美麗、文化曲裡。”

環境整治,不僅事關經濟發展,更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的生產生活的嚮往。近年來,潞城區突出狠抓“拆違治亂、廁所革命、垃圾治理、汙水治理、衛生鄉村、村莊綠化”六項行動,摒棄陋習,建立新秩序,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切實改善生產生活環境,城鄉面貌煥然一新,農村的生活環境更美,農民的出行更安全,群眾外出辦事更方便,為打造全域旅遊綠色長廊奠定了基礎。

鋪就文明底色 繪就鄉風文明

理事會“管”出節儉風,文明銀行“攢”下道德力量,村規民約“約”出文明鄉風……如今的潞城,讓人感受到的是精神文明建設帶來的種種變化。“小鼓開始,預備,起!”12月23日,在山西省長治市潞城區潞華街道,一支由社區組建的樂隊正在排練。這支樂隊的隊員們來自各小區居民,他們排練完畢後,將為社區內婚嫁喜事服務。“誰家有喜事,只要說一聲,我們都回去演出助興,即不失熱鬧,又為居民節省開支。”潞華街道盧醫社區樂隊隊長魏愛平說。

潞華街道辦事處是我區政治、經濟的中心區。新設的四個社區,不僅讓遷入居民有了“管家”,更加讓文明建設有了陣地,為擴大移風易俗群眾知曉率,社區向居民發放移風易俗倡議書,同社區黨員幹部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多次組織社區志願者開展移風易俗入戶宣傳活動,同時,依託各小區宣傳欄、宣傳牌、LED顯示屏等載體,開展以“反對封建迷信、革除陳規陋習、杜絕大操大辦、樹立文明新風”為主要內容的移風易俗政策宣傳。

自移風易俗工作開展以來,潞城區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設置了“一約四會”、組建文明志願者隊伍、獎勵文明新風家庭,將倡導移風易俗、反對大操大辦作為“三服務”的一項內容,做實念活求、引、傳、獎“四字訣”,以此來幫助群眾減輕負擔,涵養節儉文明的風俗習慣。

社會快速發展,呈現鄉村社會多元化、複雜化、極端化,鄉風文明受到了衝擊,優良家風與歪風邪氣博弈。鄉風文明,貴在“恆”,成在“實”。當前潞城區正在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為途徑,持續發力,飽蘸濃墨,把文明之風吹在在潞城大地上,印在群眾心坎裡。常態化組織開展道德模範、潞城好人、最美人物、當代鄉賢、“新時代好少年”等先進典型評選表彰和學習實踐活動,讓幹群的日常言行在思想上有引領,在行動上有指南,在實踐上有遵循。以整治鋪張浪費、炫富攀比、天價彩禮、大操大辦、薄養厚葬、封建迷信、賭博敗家等陳規陋習為重點,健全完善“一約四會”(村規民約,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會),廣泛設置“一牆四榜”(核心價值觀文化牆,善行義舉榜、當代鄉賢榜、脫貧光榮榜、移風易俗“紅黑榜”),深入推進婚喪禮俗改革,逐步治理“一婚窮十年”“一喪三年緊”,讓人情負擔減下來、文明新風樹起來。志願服務溫暖人心,全面推廣使用全國志願服務信息系統,建設社區志願服務中心,打造一批社區、公共文化設施、窗口單位學雷鋒志願服務工作示範站點。優質服務打造文明窗口,以“弘揚時代新風,窗口單位在行動”為主題,組織開展了以“比場所建設美,賽服務環境好;比服務品質優,賽誠信建設好;比服務水平高,賽行業作風好;比服務管理強,賽常態長效好”為主要內容的“四比四賽”文明優質服務競賽活動,以“四比四賽”來創優優質高效的營商環境。

踐行楓橋經驗 鄉村治理有效

近年來,潞城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省委決策部署和長治市委提出的“把長治打造成全省最安全城市”總體目標,堅持以“三基建設”為魂、“三治融合”為體、“十有十無”為標,大力學習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開啟“楓橋經驗”新實踐,破題鄉村治理新路徑。區委高點站位,把治理有效作為鄉村振興的保障性工程率先推進,在全區各個鄉村實行“十有十無”,即有“組織保障、集體收入、議事規則、村規民約、民主監督、調解機制、便民服務、防控體系、村風家風、鄉賢楷模”。無“黑惡、毒害、盜騙、賭博、刑案、邪教、非訪、脫管、事故、陋習”。通過“十有十無”創建,最終實現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群眾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穩步上升的目標。

走進翟店鎮小天貢村,這裡的“老牛調解室”牌子分外醒目。據村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矛調主任牛忠安介紹,“村民之間一些問題,我們都在茶餘飯後、房前屋後,一邊說話一邊就把問題解決了。來到這裡的,我們主要是請外面的法律工作者,為當事人講解和普及一下法律知識,讓他們懂法、知法、守法,在這個基礎上再去積極的做工作,讓雙方都能滿意。這個調解室成立以來,已經成了一個宣講法律的陣地,化解矛盾的前沿。”為了更好地發現矛盾,排查矛盾,使矛盾糾紛得到及時化解和調處,小天貢村高度重視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把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作為維護社會穩定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和第一道防線,擺上重要位置,夯實了調處工作基礎,搭建了良好的工作平臺。

為紮實推進全區平安建設工作,潞城區聚集區鄉村三方力量,成立了一支巡查巡邏守護隊伍。即在區級成立平安巡查隊,鄉鎮(街道)成立平安巡邏隊,村(社區)成立平安守護隊,完成本地區的平安建設宣傳、維護生產生活秩序和協助上級部門開展平安創建等工作。專職隊伍成立以來,各鄉鎮、各村積極開展巡防工作,排查上報技防設施運行情況,對重點區域和重點行業進行巡查等,積極落實常態化全區域平安巡查和重要時期全天候巡查機制,以“大巡查”守護“大平安”。通過區巡查、鄉巡邏、村守護,初步實現了全區社會政治穩定、治安秩序良好、防控能力增強、發展環境優化、人民群眾滿意、基層平安創建等六大目標。

新的歷史起點上,潞城區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步伐鏗鏘有力,演奏“楓橋經驗·潞城在實踐”的樂曲高亢激昂,努力為建設平安潞城創造更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潞城區在鄉村治理的征程中砥礪前行,真正讓每一位群眾都能切身感受到平安建設帶來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激活農村市場 農民生活富裕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代詩人陸游的這首詩,寫出了農民熱情好客的情形,更道出了豐收後的喜悅。為了讓更多的農民就近就業、就近致富,潞城區除了狠抓特色農業,更注重挖掘農村本身的潛力,以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為要,以集體經濟“破零”為機,激活了農村市場,盤活了閒置資產,增加了農民收入。

隨著農村基礎設施的改善,山水、林田、道路各種設施日臻融合,生產生活生態功能協調發展,潞城區的農村逐漸步入產業、村鎮、旅遊互動發展的新格局。2020年1月6日,大雪過後,瑟瑟寒風也阻擋不了北村村民的熱情。大家成群結隊、高高興興地向村委會走去,一路上說說笑笑,好不熱鬧。這一天,村裡將2019年的村集體所得收入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下去,讓人們在臨近年根能拿到一筆可觀的收入,喜氣洋洋過個好年。村民杜漢明拿著分紅描述著自己的新年願景,“我打算將錢留下一部分,將剩下分紅交給子女,自從去年分紅到現在,一年比一年多,去年分了1600多,今年分了3300多,心裡面特別高興,這是對老百姓的一項惠民政策。我打算把錢給孩子,讓他們減少些負擔,也讓他們知道村裡政策好,我們有錢花,別擔心我們。”

“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喚醒了農村沉睡的資產、聚攏了各級分散的資金、拓寬了村民增收的渠道,改革的紅利正在加快釋放。

自產權制度改革完成以來,潞城區為進一步鞏固產權改革成果,連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相關制度,規範農村治理體系,土地確權全面完成,村集體資產股權改革基本完成,深入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流轉土地5.3萬畝,為120戶流轉戶抵押融資2億元,貸款額度位居全省6個試點縣(市)之首,同時全面推行“土地確權找資源、理順合同盤資產、三賬分設激活力”等十種模式,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全區202個村全部實現集體經濟零突破,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達到一半以上。今年,潞城區將繼續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穩妥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加快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進一步鞏固土地確權、集體資產股權改革成果,促進農村土地規模經營,多途徑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健全收益分配製度,將收益量化為村集體成員股份,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

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村穩則社會安,農民富則國家盛。正是有了這樣“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美好向往,才讓我們有了“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閒情逸致。鄉愁如斯,寄託了潞城人民的願景;心境如斯,打開了物阜民豐的大門;青山依依,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嚮往;其樂融融,幸福走進了每一個家庭。鄉風和諧、產業興旺,生活富裕,身處潞城的每一個角落,看到的都是群眾的笑臉,感受到的都是鄉村振興帶來的美好希望。(來源:潞城新聞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