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一個重慶人跑到什邡,用小小蘿蔔撬動鄉村振興大產業

“誰來種田,如何種好田”是“三農”發展亟待破解的重要命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破解這一命題的關鍵在於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並明確提出“必須通過富裕農民、提高農民、扶持農民,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近年來,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農村面貌煥然一新,讓農村成為了創業的熱土,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城裡人到農村創業,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選擇在農村創業,把種地當成事業的年輕人——郭川平。

一个重庆人跑到什邡,用小小萝卜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農曆臘月,川西壩子進入到了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可在禾豐鎮鎮江村的一片蘿蔔地裡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30多名村民正在拔著蘿蔔,剛拔下來的蘿蔔成排地擺放在田裡,裝滿了蘿蔔的拖拉機在田間來回穿梭,機械的轟鳴聲和村民的吆喝聲構成了動聽的鄉村旋律。

一个重庆人跑到什邡,用小小萝卜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正在拔蘿蔔的大娘叫李春蓉

今年61歲

雖然她看起來略顯蒼老

可她的身體很是硬朗

幹起活來非常麻利

一个重庆人跑到什邡,用小小萝卜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李春蓉告訴記者

現在屋裡基本沒有田

都租給小郭了

一个重庆人跑到什邡,用小小萝卜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李大娘說的小郭就是這片蘿蔔地的承包者郭川平,郭川平是一名80後,來自重慶,他的父母從事建材行業,家庭條件也很殷實,可他並沒有子承父業,而是選擇了跨界發展,成為了一名職業農民。

一个重庆人跑到什邡,用小小萝卜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禾豐鎮鎮江村種植大戶郭川平說:“大家都覺得農業髒、累、沒有前景,但是我覺得農業還是比較可以,國家的政策扶持比較好,優化了扶持力度。”

一个重庆人跑到什邡,用小小萝卜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2018年,郭川平來到什邡

在禾豐鎮流轉了1500畝土地

專門從事蘿蔔種植

再讓土地流轉的村民在他的種植基地幹活

增加收入

一个重庆人跑到什邡,用小小萝卜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禾豐鎮鎮江村村民劉永發說:“我們把田地租給他們,在他們手裡打工划算些。我們種菜要花本錢,比如說買肥、打藥,現在我們直接就可以把錢掙回去。”

一个重庆人跑到什邡,用小小萝卜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正如劉大爺所說

如今在農村,大多數都是老年人

他們經濟的唯一來源就是土地和種植技術

在將土地流轉後

又可以在家門口打工掙錢

可謂一舉兩得

一个重庆人跑到什邡,用小小萝卜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我們年齡大,都是六七十歲的人了,在外面打工,進廠沒有人要,因為年齡大,保險係數低,在這裡打工很近,工資也能兌現,又有安全感。”禾豐鎮鎮江村村民李春蓉如是說。

一个重庆人跑到什邡,用小小萝卜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相比村民的一舉兩得

承包戶郭川平要面臨的

風險和挑戰就大得多

為此

他也為了這塊1500畝的承包地付出了許多

一个重庆人跑到什邡,用小小萝卜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郭川平稱

汗水和心血都是次要的

應該在三到五年

才有明顯的收成

一个重庆人跑到什邡,用小小萝卜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作為“半路出家”的職業農民,基地建起來以後,郭川平每天都會往返於種植區和庫區,種植、採收、運輸、清洗、分揀、裝車發貨,每一項工作流程,郭川平都會親力親為,不僅是為了帶著村民幹,更重要的是為了積累經驗、學習技術。

一个重庆人跑到什邡,用小小萝卜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入一行要愛一行,如果說跨行搞其他行業的話,你要花一些精力和時間去學習。其實,只要肯幹,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相信自己會有不錯的成績。”郭川平如是說。

一个重庆人跑到什邡,用小小萝卜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郭川平做事踏實有幹勁

而對於自己今後的發展方向

他也早有規劃

一个重庆人跑到什邡,用小小萝卜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郭川平說:“因為我們是第一年來,確確實實不知道這邊氣候的特點,所以才流轉了一千多畝土地。等我們真正瞭解了這邊的天氣變化後還會有一個初步的規劃,萬畝蔬菜基地就是我們的初步規劃,在沒有摸透天氣行情的情況下也不敢盲目地擴張。”

一个重庆人跑到什邡,用小小萝卜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農村是個好地方,如今越來越多像郭川平這樣的人選擇到農村大展拳腳,他們通過集中土地、集中經營、集中加工和集中銷售,實現土地流轉增值增效,形成了“興一項產業、活一片經濟、富一方農民”的效果。同時,通過土地流轉使得特色產業發展壯大,土地收益率大大提升,促進了現代農業轉型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