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很多人跟爺爺奶奶很真心,對父母動不動惡言相向?

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經過觀察和分析,我認為這種情況產生的原因有兩個方面。

為什麼很多人跟爺爺奶奶很真心,對父母動不動惡言相向?


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有很多孩子是爺爺奶奶帶大的。特別是農村,這種情況更多。父母長年在外打工,與孩子見面的機會很少,更別說言傳身教了。爺爺奶奶既要帶孩子,還要做農活,非常辛苦。但他們都知道責任重大,對孩子照顧得非常仔細,幾乎是有求必應,侍候少爺一般,對爺爺奶奶就特別依賴。再加上爺爺奶奶特別疼愛孫子,幾乎不說一句重話,孫子也就養成了只能聽好話不能聽逆耳之言的習慣。農村娶媳婦幾乎傾家蕩產,特別是婆婆心裡有疙瘩,對媳婦會有怨恨。雖然很少見面,但老人難免會對孫子嘀咕,孩子心中對母親的印象就會逐漸變差。加上眼見著爺爺奶奶的艱辛,對爺爺奶奶就產生同情。本來對父母的不照顧就有怨恨,加上爺爺奶奶的訴說,年長月久後對父母的感情逐漸變淡。

為什麼很多人跟爺爺奶奶很真心,對父母動不動惡言相向?


如果是受到父母歧視的女孩,心中更是委屈,只有爺爺奶奶能夠給予適當的庇護,當然也有比父母歧更歧視女孩的爺爺奶奶,在此不予探討。被爺爺奶奶寵溺的孩子,大多以自我為中心,言行舉止有失禮儀,父母自然會出言訓斥。從沒聽過刺耳的話,乍一聽到哪裡能接受?

為什麼很多人跟爺爺奶奶很真心,對父母動不動惡言相向?

自然是能多狠就多狠地頂撞。

城市孩子的情況大致相同,由於父母每天見面,對孩子管教非常嚴厲,學習任務又重。孩子在沉重的壓力之下十分煩惱,只有爺爺奶奶可以聲援,可以出面訓斥父母,獲得心靈的慰籍。當教育孩子的理念出現分歧時,父母和爺爺奶奶產生衝突,加上生活中的瑣碎意見,爺爺奶奶也會在孫子面前嘀咕父母的不是,使孩子產生更強的逆反心理。孩子一旦進入青春期,就會出現暴躁情緒,對父母的恐懼感大大減弱,就口出惡言頂撞父母,對爺爺奶奶反而很親近真心。

為什麼很多人跟爺爺奶奶很真心,對父母動不動惡言相向?


孩子的童年十分重要,甚至影響一生。有人說幸福的童年快樂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來治癒,的確是這樣。因為受家庭經濟條件限制,這些父母無奈之下只有尋求父母幫助,這可以理解。但這種方式確實存在很多弊病,不但加重了父母的負擔,更對孩子的成長十分不利。所以只要能夠克服,孩子還是自己帶比較好,更利於孩子的成長,將來能更好地融入社會,更有出息。

為什麼很多人跟爺爺奶奶很真心,對父母動不動惡言相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