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造島神器”實現完全自主,“大國重器”為何頻頻在此誕生?

【編輯/王碩 統籌/劉姝蓉】近日,據媒體報道,首艘由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亞洲最大自航絞吸挖泥船——“天鯤號”目前即將出海試航。它的誕生意味著疏浚領域的“大國重器”牢牢掌握在了中國人自己手中,不再受制於人。

大白新聞注意到,“天鯤號”的設計者正是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708研究所。據悉,完成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學考察任務的“向陽紅01號”、1000噸級海監船“中國海監1001”、3000噸級出口護衛艦都是該所設計的。而這裡已誕生了百餘艘築建中國夢的國之重器。

“造島神器”實現完全自主,“大國重器”為何頻頻在此誕生?

“天鯤號”自航絞吸挖泥船(圖自新華社)

它填滿一座“水立方”僅需一週

近日,據媒體報道,首艘由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亞洲最大自航絞吸挖泥船——“天鯤號”不久前成功下水,目前即將出海試航。它的誕生意味著疏浚領域的“大國重器”牢牢掌握在了中國人自己手中,不再受制於人。

全世界只有荷蘭、比利時等少數幾個國家掌握自主設計、建造的核心技術,重型挖泥船也多作為國家戰略裝備統一管理。

“天鯤號”是“天鯨號”的姐妹船,在自主創新上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它是首艘國內設計建造、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型自航絞吸挖泥船。

從我國重型挖泥船由“天鯨號”到“天鯤號”的突破看,這種飛躍沒有侷限在實驗室裡,而是以應用為引領和驗證,在實踐摸索中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天鯨號”是現役亞洲第一的絞吸式挖泥船,“天鯨號”在吹填作業時,能以每小時4500立方米的速度將海沙、海水的混合物排放到6公里外,每天吹填的海沙達十多萬立方米。

它每小時可挖掘的海底混合物,可以填滿一個標準足球場大、半米深的坑,稱它削巖如泥毫不誇張。

自2011年投入使用以來,它在國內多個重點項目建設中顯示出強大威力,特別是在挖掘岩石與長排距疏浚工程中創造了顯著的效益,南海島礁施工更是一戰成名。

而“天鯤號”的創新突破就是在“天鯨號”應用基礎上不斷總結經驗的結果。

“天鯤號”集“天鯨號”在特殊條件下施工經驗之所長,在挖泥疏浚能力、抵禦風浪水平、保護海礁珊瑚等方面均有突破。

“天鯤號”全船長140米,寬27.8米,最大挖深35米,總裝機功率25843千瓦,設計每小時挖泥6000立方米,絞刀額定功率6600千瓦,最大可達9900千瓦。風化巖、岩石、淤泥、黏土等不同土質均不在話下,通渠造島一馬平川。

它還安裝了國內最先進的絞吸挖泥船智能集成控制系統。船監造組船體工程師孔凡震曾用過一個形象的比喻:“挖掘填滿一座‘水立方’,只需要6天半。”

“‘天鯤號’標誌著我國已經能夠自主設計建造新一代的重型自航絞吸挖泥船,實現了該船型關鍵技術的突破。”船舶設計大師、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708研究所副總工程師費龍表示。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用自己的設備和技術疏浚航道、吹填造地的國家之一。

揭秘中國“海洋重器智造所”

大白新聞注意到,“天鯤號”完全是國內設計製造的,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而設計者正是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708研究所(以下簡稱“708所”)等國內單位。

公開資料顯示,“708所”是中國船舶行業內歷史悠久,規模最大,成果最多的軍輔船及小型戰鬥艦艇,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開發機構,是船舶設計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是"九五"、"十五"國家高新技術船舶及海洋工程重大攻關項目的中堅力量。

“708所”組建於1950年。全所共有職工近700餘名,專業技術人員600餘名,覆蓋了20多個專業,是國務院批准的碩士、博士學位授予單位(船舶及海洋工程、船舶流體力學)。

該所下設軍船部、民船部、海工部等七個研究室。建所至今近六十年,“708所”在船舶及海洋工程領域已研究、開發、設計出850餘種型號產品,其中近40餘種型號開創了我國船舶工業的第一,駐港部隊中的5型艦艇中4型是由該所設計的。建所以來,獲國家、部委級科研成果獎的達493項。

據悉,近日圓滿完成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學考察任務的中國新一代海洋綜合科考船“向陽紅01號”、4月在大連交接入列的1000噸級省級執法維權專用海監船“中國海監1001”、3000噸級出口護衛艦以及十萬噸半潛船“新光華”都是由“708所”設計的。

“天鯤號”副總設計師獲評行業專家

“天鯤號”副總設計師丁勇,正是來自於“708所”。2017年7月,他獲評首批全國疏浚行業專家。

2001年,丁勇進入“708所”,擔任了多個重點項目或高難度項目的專業主任設計師和副總師,參與解決多個關鍵技術問題。他南下北上,頻繁現身於國內各大疏浚作業現場。

2005年,他先後擔任國內首艘3500立方米/時大型絞吸挖泥船“新海鱷”號的機械專業主任設計師、多艘3500立方米/時絞吸挖泥船的機械專業主任設計師或兼副總設計師的工作。

在大型耙吸挖泥船領域,他擔任天津航道局13000立方米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旭號”機械專業聯繫人,擔任中港11888立方米、南通港閘船廠12000立方米等大型耙吸挖泥船設計的副總設計師兼專業聯繫人。其中,“通旭號”榮獲中國航海科技獎二等獎。

2014年開始,他擔任國內最先進的自航絞吸挖泥船“天鯤號”的副總設計師,參與設計並解決該船多種技術難點。【資料來源: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官網、中國新聞網、經濟參考報、法制晚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