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政務雲成雲計算市場戰略高地 華為等中立雲服務商優勢凸顯

不久前,一則關於公有云項目競標的消息在業界廣受關注。根據財政部政府採購信息公告,在“國家稅務總局網絡學院培訓平臺轉型升級公有云租用項目”中,阿里雲投訴華為提供虛假材料謀取中標一事,因為證據不足,投訴事項缺乏事實依據,被駁回處理。

公告還顯示,華為軟件投標文件中提供的部分認證證書不符合招標文件有關要求,扣除相應得分後,華為軟件仍排名第一,不影響中標結果。可見,在綜合得分上,華為領先較多。

消息一出,在公有云市場上一石激起千層浪,作為公有云企業必爭之地,政務雲正在成為市場戰略高地。

政務雲成雲計算市場戰略高地 華為等中立雲服務商優勢凸顯

近日,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紛紛加速佈局雲計算領域。從阿里的“雲棲大會·武漢峰會”到騰訊“雲+未來峰會”,再到百度的““2018百度雲智峰會”,這些企業集中展現出在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政務雲等細分領域的全新佈局。

如此種種,我們可以看出,政務雲市場空間很大,機會很多,任何一個雲計算企業都不會放手;不僅如此,政務雲的部署實施並沒有那麼簡單,必須要有足夠的經驗積累才能真正做出效果。

不是所有的雲計算企業 都擅長政務雲市場

“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這一形象的描述不僅正在成為當下政務服務的焦點,也在加速推動政務從管控型向服務型的轉型。

在很大程度上,這得益於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在政務服務中的深入應用。政務雲平臺的搭建,不僅可以大大提升政務服務的效率,還能打通不同部門的信息壁壘,實現數據的全聯接。

在此基礎上,通過對交通、醫療、公共安全等部門數據的分析和挖掘,政府也將獲得更多的洞察,進而推動政務服務的精細化和智能化。

根據IDC發佈的《IDC MarketScape:中國政務雲市場廠商評估2017》報告顯示,有超過65%的省市已經建有政務雲平臺。政務雲市場的基礎架構建設即將結束,即將進行服務化重構、混合雲主導、PaaS層加速建設、大數據應用創新等新的部署階段。

在政務雲建設過程中,包括華為、浪潮、新華三等在內的眾多中立雲服務提供商表現突出,同樣是在IDC發佈的這份報告中,華為雲更是憑藉過硬的綜合實力和前瞻性的戰略佈局排名第一。相比較風起雲湧的公有云市場,為何在政務雲市場,華為等中立雲服務提供商的優勢如此明顯,這與政務雲市場本身的特點又有什麼關係?

政務雲成雲計算市場戰略高地 華為等中立雲服務商優勢凸顯

如今,隨著政務從管控型向服務型加速轉型,政務的數字化轉型已經迫在眉睫。通過政務雲建設,打通各部門的信息壁壘,實現數據的全聯接,並對醫療、教育、交通、公共安全等各部門數據進行精準分析及深入挖掘逐漸成為政務數字化轉型的必由之路。

要實現這一設想並非易事。首先,由於政府部門紛繁眾多,信息孤島現象嚴重,部門間的共享與協同並不順暢;其次,由於基層數據採集困難、部門間的共享不暢,數據的拉通並非易事,在此基礎上開展業務創新更是無從談起;第三,在複雜的網絡環境下,不同產品和解決方案的應用也帶來了潛在的風險,雲計算企業必須保障業務上雲的安全可靠性。

在筆者看來,相比較互聯網企業出身的雲計算企業,包括華為雲、新華三、浪潮集團等在內的中立雲服務商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層面首先,多年來一直服務企業級客戶的中立雲服務企業擁有豐富的服務經驗;

其次,中立雲服務商在整體產品和解決方案覆蓋上更為全面;第三,中立雲服務商更加註重產品和服務的提供,並不過多涉足數據層面,在系統穩定性、可靠性以及數據安全性上更有保障。

從產品技術到生態構建 華為雲等正在全面佈局

隨著政務雲建設的升級,目前政務雲架構已經覆蓋IaaS、PaaS、DaaS、SaaS等多個層面,產品更是涵蓋了服務器、存儲、網絡、安全、系統軟件、應用軟件等,而這恰恰是華為、新華三、浪潮等的強項。

以華為云為例,可以為政務雲客戶提供端到端的軟硬件產品和解決方案,這裡不僅包括數據中心、服務器、存儲、網絡設備等,也包括FusionCloud解決方案、FusionInsight大數據平臺、FusionStage PaaS平臺等。

不僅如此,面對政務雲客戶在公有云、私有云、混合雲等方面的需求,華為雲都有相應的解決方案。而這些不同的產品和解決方案都基於統一的架構、統一的API、統一的生態,政務雲客戶完全不用擔心不同產品和解決方案間的融合問題。

政務雲成雲計算市場戰略高地 華為等中立雲服務商優勢凸顯

與華為雲類似的是,新華三基於在雲計算、大數據、大互聯、大安全等領域的技術研發,打造出全面支撐政務雲建設的各類產品和解決方案。除此之外,在服務政務信息化的經驗和生態合作等方面,新華三同樣也具有深厚的積累。浪潮雲則基於數十年的信息化積澱,已經具備了為政府和企業提供IaaS、PaaS、DaaS、政府Service、企業Service服務的能力,在安全、可信等方面表現較為突出。

綜合而言,在產品和解決方案層面,浪潮的強項在包括服務器、存儲等的IaaS層,兼顧PaaS、DaaS等;而新華三的強項則在包括網絡、安全等的IaaS層以及DaaS層,兼顧PaaS層。相比較而言,華為云為政務雲客戶提供的是端到端解決方案,更加全面。

尤其在生態夥伴佈局上,華為的戰略佈局更為清晰明確,也更加開放共享。華為云為全球企業和政府提供雲服務時始終堅守的“三不”原則,更是成功團結了一大批合作伙伴:“上不做應用、下不碰數據、不做股權投資”。正因為如此,華為雲目前已經發布14大類100+雲服務,60+解決方案,在用戶數、資源使用量方面實現300%的增長,雲服務夥伴超過2000家。

服務政務雲市場 中立雲服務商這樣獲得客戶青睞

不管是華為,還是浪潮、新華三,他們之所以能夠在政務雲市場位居領先地位,不止是擁有堅實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以及合作伙伴的助力,多年來在政務雲市場所積累的經驗更是重中之重。從國家部委到各個省、市、自治區,再到地市區縣,華為、浪潮、新華三等都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

政務雲成雲計算市場戰略高地 華為等中立雲服務商優勢凸顯

​以國家稅務總局的公有云服務採購項目為例,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網站公佈的《國家稅務總局網絡學院培訓平臺轉型升級公有云租用項目合同書》,華為雲將按照合同的規定為國家稅務總局提供以下服務:租用部署雲服務器、雲存儲、負載均衡、CDN、雲數據庫等設備,為網絡培訓平臺提供穩定可靠、動態彈性的硬件支持等。而在國家稅務總局公佈的“國稅系統政府採購信息系統信息化產品入圍採購項目第4包安全設備”結果中,新華三全線安全產品則以最大份額和最大金額成功中標。

在深圳,深圳交警聯手華為雲合作組建了“智慧交通”創新機構,致力於從頂層設計入手,全面規劃深圳城市交通體系,並以視頻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技術核心,建立一個統一、開放、智能的交通管控系統。相比以前人工執法的工作方式,深圳交警通過利用人工智能構建了大數據研判平臺,實現了對卡口數據運算的秒級響應,基於二次識別技術日處理圖片能力可達到1000萬張,對違章圖片的識別達到95%以上,提升了10倍的識別效率;基於交通時空引擎,融合卡口、浮動車等數據,深圳交警建立了全市所有信號交叉口的實時監控系統,從而制定出精準的交通信號管控模式,使道路通行能力提高了8%左右,大大提升了市民的出行體驗。

江蘇徐州市通過攜手華為雲構建的時空信息雲平臺,實現了時空數據的互聯互通:一個平臺提供通用GIS服務,消除重複建設;一張圖實現協同,跨部門多業務共享與交換。如今,徐州政務雲已經為57家部門、523類業務提供時空信息雲服務,打破了行業、部門間的信息壁壘,通過國土、稅務數據交換,解決各委辦局數據無法互通的問題,實現“以地控稅,以稅節地”,為徐州增加稅收1.3億元/年。無獨有偶,新華三也參與到了智慧徐州雲平臺的建設之中。

類似國家稅務總局、深圳、徐州這樣的政務雲應用案例,華為雲還有上百個。目前,華為已經建立起一整套成熟的IT交付能力,擁有4千人的專家團隊,廊坊、西安、武漢三大IT交付中心,以及業界標準的方法論和豐富的項目實踐,全方位提供政企雲運維管理服務,實現數據中心的高效平滑整合遷移。

目前,不論是從整個雲計算市場發展的趨勢看,還是從政務雲客戶的應用需求看,混合雲都將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常態。在這種情況下,從產品技術到解決方案,從服務交付到經驗積澱,包括華為等在內的中立雲服務商們相比互聯網基因的雲計算企業更具優勢。

在筆者看來,沒有什麼比過硬的產品和技術更有發言權,沒有什麼比開放合作共贏的行動更有吸引力,沒有什麼比成功實施的案例更有說服力。不管是政務雲,還是整個雲計算市場,空間都足夠大,每家企業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