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年度盤點·湖南亮點丨 營商環境,這五縣市憑什麼躋身全國百強


湘伴導讀


“年度盤點”捷報頻傳

“湖南亮點”催人奮進

湖南日報

《年度盤點·湖南亮點》大型系列報道

深入解讀湖南在GDP增長、規模工業、投資增速、智能製造、營商環境、減稅降費、民營經濟、“房住不炒”、廣電出版等十大經濟領域發展亮點

今天推出第八篇,題為——

《營商環境,這五縣市憑什麼躋身全國百強》


11月12日,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發佈“2019年賽迪縣域營商環境百強縣研究成果”,我省長沙縣、瀏陽市、醴陵市、寧鄉市、邵東市躋身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分列第12位、第25位、第26位、第34位、第71位。


這5縣市憑什麼躋身全國百強?

其營商環境優在哪裡?

走,跟湘伴君一起去看看


年度盤點·湖南亮點丨 營商環境,這五縣市憑什麼躋身全國百強

邵東市湘商產業園,以民營資本投資為主,採用“工業地產”模式,企業可拎包入駐。(資料圖片)劉昭雲 攝


營商環境,無疑是2019年的年度熱詞。


11月12日,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發佈“2019年賽迪縣域營商環境百強縣研究成果”,我省長沙縣、瀏陽市、醴陵市、寧鄉市、邵東市躋身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分列第12位、第25位、第26位、第34位、第71位。


我省5縣市憑什麼躋身全國百強?其營商環境優在哪裡?

1、從企業最急的事著眼,從群眾最盼的事著手,推動行政效能大提速

不久前,28歲的周明媚從北京回湖南創業,打算在長沙縣註冊一家酒業貿易公司。她沒想到的是,不到兩個小時,她就在長沙縣政務大廳辦好了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公司印章等,回去後隨時可以開業。

“‘開戶即開業’,這在很多大城市都做不到,在長沙縣卻辦到了!我要為長沙縣的辦事效率點贊!”拿到證照,周明媚興奮地說。

今年以來,長沙縣全面貫徹落實長沙市委、市政府開展“營商環境優化年”行動部署,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從“便利化、可預期”目標出發,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審批效率,壓縮企業開辦時間。7月8日,在全省率先試點“開戶即開業”改革。今年1至11月,該縣新增商事主體18684戶,平均每天有51個“老闆”誕生,市場主體年增幅已連續5年超過25%。


圍繞優化營商環境這個大課題,各項改革工作在瀏陽、醴陵、寧鄉、邵東等地也快速推進。各地從企業最急的事著眼、群眾最盼的事著手,推動行政效能大提速。


年度盤點·湖南亮點丨 營商環境,這五縣市憑什麼躋身全國百強

市民在長沙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窗口辦理“開戶即開業”業務。(資料圖片) 長沙縣行政審批服務局 供圖


今年5月,瀏陽市住建局在瀏陽高新區推行“容缺許可、拿地開工”審批服務,推動瀏陽建設項目報建審批再提速。“推行‘容缺許可、拿地開工’審批服務後,項目報建審批時間進一步提速,由年初75天壓縮至目前的30天。”瀏陽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7月1日起,瀏陽又率先在全省縣市中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免除企業開辦環節刻公章這項唯一的涉企費用,讓“零成本”開辦企業成為現實。11月19日,瀏陽市在全省率先推行涉水行政審批整合改革,將水資源論證報告、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洪水影響評價報告“三合一”,合為建設項目水影響評價。僅此一項改革,將為全市需辦理取水許可登記的839家企業節約2000餘萬元,為需辦理水土保持登記的192家企業節約480餘萬元。


12月12日,記者在寧鄉市民之家政務服務中心大廳看到,前來辦理業務的市民絡繹不絕。長沙鴻澤澳龍水產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周婷在服務中心窗口,不到10分鐘就辦妥了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業務。“現在辦業務,只進一扇門,只入一個窗,一次就辦好,太方便了。”周婷感慨道。


辦理業務“輕鬆”,切實增加了群眾的獲得感。過去,不少群眾到政府辦事的一大感受是“麻煩”。而現在,“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改變了政府部門“各自為戰”局面,群眾辦事只需跑一個窗口即可辦成。


近兩年來,寧鄉一直在優化營商環境上發力。2018年,該市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融合發展的做法,獲國務院第五次大督查通報表揚;2019年,“三無城市”(無證明城市、無收費園區、無跑腿審批)創建相關經驗,獲央視等多家媒體推介。


今年,寧鄉按照“成熟一批、公佈一批、實施一批”原則,第一批梳理公佈的103項“一件事一次辦”事項全部落地落實。12月6日,又公佈了第二批“一件事一次辦”事項242項。目前,寧鄉還有590項事項實現“不見面審批”,佔“最多跑一次”事項53%。


在“2019年賽迪縣域營商環境百強縣研究成果”中,醴陵市名列第26位。這與近年來醴陵厚植營商沃土,先後出臺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措施,破除阻礙發展的條條框框和陳規陋習分不開。


今年2月,醴陵農商銀行因地制宜推出“服飾貸”,以產業基金為擔保,讓服飾企業通過集體土地抵押、稅收和貿易鏈融資等,解決融資困難,降低融資成本。亞西歐服飾有限公司是醴陵市船灣鎮服飾產業龍頭企業之一,近年來業務快速擴張。為提高生產效率,企業計劃新建一條自動化生產線,卻因資金問題犯了難。通過醴陵農商銀行“服飾貸”,公司獲得1000萬元貸款授信,解了燃眉之急。


邵東湘商產業園以民營資本投資為主,採用“工業地產”模式建設了多個特色園區。“‘工業地產’模式由政府補貼租金,企業可拎包入駐,往往一家企業帶動多家企業入駐。”泰國湖南商會會長劉純鷹告訴記者,邵東湘商產業園內的隆源中小企業創業園,目前入駐企業30餘家,多以出口為主,年出口創匯超3億美元。


邵東市以湘商產業園為龍頭,帶動廉橋醫藥工業園、仙槎橋五金工業園、黑田鋪印刷工業園、團山打火機工業園等4個鄉鎮專業園區發展,全市形成了“1+4”產業平臺格局。目前,專業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佔邵東規模工業增加值72%。

2、以刀刃向內的硬功夫、親力親為的硬本事,推動改革舉措落地落實

12月11日,長沙市重大產業項目觀摩團來到瀏陽經開區,現場觀摩長沙惠科金楊LCM綁定貼合生產線項目。


該項目是今年9月12日引進的,總投資320億元。項目簽約後,僅48天就完成了800畝主廠區徵拆及平地工程,11月26日打樁啟動建設。這是瀏陽實施“交地即開工”審批服務改革的成功案例,這項改革有效解決了項目落地慢、時限長、環節多等“老大難”問題,也是瀏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助力項目建設的生動實踐。


以刀刃向內的硬功夫、親力親為的硬本事,推動各項改革舉措落地落實,從而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是長沙、瀏陽、醴陵、寧鄉、邵東等縣市的一個共同特徵。


今年3月,瀏陽市通過機構改革,在全省縣市中率先成立優化營商環境協調事務中心,專門負責全市優化營商環境評價、投訴受理、宣傳培訓、意見建議收集、指導協調、信息綜合等工作。該市還在全省率先成立幹部效能中心,重點處理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幹部不擔當、不作為的問題。同時,出臺“營商環境優化年”實施方案,瞄準政務服務便利化、政策環境法治化、政商關係親清化目標,致力打造全國縣域機制最活、審批最少、流程最短、成本最低、服務最優、誠信最好的縣市。


邵東市創新一站式服務平臺,成立“創新辦”,為企業發展提供服務,做到“企業圍牆內的事自己辦、圍牆外的事平臺幫”“企業與審批職能部門零見面”。推行“首問責任制”,要求首問責任人(企業最先聯繫的責任人)對群眾提出的問題或要求,無論是否在自己職責(權)範圍內,都要給予一個令人滿意的答覆;對職責(權)範圍內的事,若企業手續完備,首問責任人要在規定時間內予以辦結;若手續不完備,要求一次性告知辦理要求和所需材料,確保“最多跑一次”。


長沙縣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開設全省首個服務實體經濟專窗與聯合窗口,實現“一次辦”比例達97.8%;出臺工業投資項目“拿地即開工”實施方案,並將“交房即交證”試點範圍拓展至5個樓盤;全力推動水電氣綜合窗改革,實現水電氣報裝和外線工程行政審批“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並聯審批”。


寧鄉市則對所有工業項目推行“三先三後”管理模式。即所有項目“先建後驗”,允許企業先行建設,再按承諾時間補齊有關審批材料,最後進行驗收;所有事項“先批後核”,由企業簽訂承諾書,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所有補貼“先撥後審”,按政策先行發放給企業,強化事後審查。


今年2月,醴陵市展開溫暖企業“三百”行動(百家單位幫扶企業、百家企業成長計劃、企業問題百日銷號),幫扶471家“四上”企業(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等)發展,對100家規模大、成長性好的重點企業實行“一名市級領導、一套成長計劃、一個專門班子”幫扶,其餘企業由100家單位安排精幹力量組成工作組,開展一對一服務,協調解決企業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助力產業發展。至11月底,該市溫暖企業“三百”行動已進行3輪走訪,市級領導和各單位負責人共走訪企業1000餘人次,辦結問題185個。


年度盤點·湖南亮點丨 營商環境,這五縣市憑什麼躋身全國百強

12月5日,位於瀏陽經開區的長沙惠科第8.6代超高清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項目施工現場一派繁忙。張迪 攝

3、環境好了,企業來了,推動縣域經濟走向高質量發展

世界銀行發佈的一項報告表明,良好的營商環境會使投資率增長0.3%,GDP增長率增加0.36%。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營商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著經濟活力的大小、招商引資的多寡,最終對企業發展、財稅收入、社會就業等產生重要影響。


一個地方的營商環境好不好、發展質量高不高,企業和群眾最有發言權。

今年9月,在三一集團智聯重卡項目簽約儀式上,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發出感慨,長沙經開區僅用50天就完成了一個千億級項目的落地,創造了三一發展新紀錄。

“我為什麼在長沙一期、二期、三期不斷投,就是因為政府的誠信感動了我。”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表示,隨著寧鄉經開區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不再是企業家有困難找政府,而是政府主動上門服務企業,各部門的幹部主動幫企業解決問題。這樣的營商環境,讓企業可以集中精力抓創新、抓發展。

“今年,公司產值將突破20億元,比在深圳時翻了一番。2期項目也將在明年投產。”回邵東市創辦湖南創億達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的鄧彪接受記者採訪時感慨道,“沒想到發展這麼順利,當初回鄉投資的決定是完全正確的。”

“我們考察了很多城市,最後選擇落戶瀏陽高新區,主要是這裡的服務好,讓我們很有歸屬感。”長沙華恆機器人系統有限公司負責人說。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的機器人及精密減速器項目簽約落戶瀏陽高新區,該項目總投資2億元,年產機器人設備5000臺、減速器3萬臺,2020年建成投產後年產值將突破5億元。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促進了投資活躍、市場繁榮,推動經濟走向高質量發展。


12月16日,第19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百強縣揭曉,長沙縣連續第二年居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第5位,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排名升至第4位。瀏陽市名列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第10位,首次挺進全國10強。此外,寧鄉市、醴陵市入選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分列第25位、第70位。

在長沙縣、瀏陽市、醴陵市、寧鄉市、邵東市5個縣市中,前4個既是全國營商環境百強,也是全國縣域經濟百強,邵東市也重返全省縣域經濟十強。這再一次證明,良好營商環境促進了縣域經濟實力提升,發展縣域經濟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

“數”說亮點


長沙縣:

全國營商環境排名第12位

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排名第4位

今年1至11月,增商事主體18684戶,平均每天新增51個“老闆”

市場主體年增幅已連續5年超過25%

瀏陽市:

全國營商環境排名第25位

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排名第10位

今年商事主體總數預計可突破10萬戶大關,企業數量預計比上年增長23.76%


今年前3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3%


醴陵市:

全國營商環境排名第26位

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排名第70位

今年前3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達9.6%、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3%


今年1至11月新簽約項目98個,合同引資105億元

寧鄉市:

全國營商環境排名第34位

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排名第25位

中國工業百強縣(市)排名第13名

今年1至11月新引進產業項目91個,合同引資362.06億元

邵東市:

全國營商環境排名第71位

重返全省縣域經濟10強

今年1至8月,規模工業增加值101.1億元,同比增長11%




【湖南日報記者 張福芳 李治 王文 李曼斯 肖祖華 張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