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澳門廿載|澳大校長:沒“一國兩制”,就沒有今天的澳門大學

今年是澳門迴歸20週年。迴歸後,澳門經濟快速增長、民生持續改善、社會穩定和諧,向全世界展示了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成功實踐。

澎湃新聞深入澳門細部,觸摸20年間澳門各個領域的變化,解開“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澳門密碼。從澳門的實踐經驗來看,“一國兩制”“完全行得通、辦得到、得人心”。

澎湃新聞今天講述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與澳門科教事業發展的故事。

澳门廿载|澳大校长:没“一国两制”,就没有今天的澳门大学

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 本文圖片均來自澳門大學

北京時間1999年12月20日,倫敦西郊的英國布魯內爾大學內,英國曆史上最年輕的工程學教授、留英中國學者宋永華通過BBC新聞廣播收到了一則來自祖國的消息:澳門迴歸了!

20世紀80年代,中國最高決策者通過對“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構想的推動,解決了香港和澳門歷史遺留問題。

澳門迴歸的兩年前,關於香港迴歸和“一國兩制”的話題,就已經受到宋永華所在的留英中國學者圈的熱烈討論。“小平同志提出‘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真是創舉!既實現了國家的統一,又保留了國家對外的兩個窗口。”與留英中國學者討論香港、澳門迴歸的消息時,宋永華激動地說。

澳門迴歸的消息並沒有在宋永華當時的生活裡引起太大波瀾,“畢竟當時澳門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沒有那麼高,城市經濟發展也還比較蕭條”。

但是,宋永華沒有想到,澳門在迴歸祖國後會發生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據澳門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統計,澳門人均GDP由1999年的1.5萬美元漲至2018年的8.3萬美元,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盧森堡,遠高於香港特區;2018年底,澳門累計財政盈餘達到5088億元,外匯儲備為1636億元,較1999年分別增長193倍和6.2倍,大大增強了抵禦外部風險的能力;澳門本地居民充分就業,失業率從迴歸之初的6.3%下降到2018年的1.8%。

更讓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會在澳門迴歸後的第十八個年頭,就任澳門唯一一所國際化公立綜合性大學的校長。

1991年,宋永華從清華大學電氣工程博士後出站後,走出國門到英國留學訪問。1997年,時年33歲的宋永華被英國布魯內爾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聘為教授,成為英國曆史上最年輕的工程學教授。2004年,宋永華當選為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並被委任為英國布魯內爾大學副校長,他也是在英國直接進入大學高層管理的第一位華人副校長。2007年,宋永華出任英國利物浦大學副校長。2009年,宋永華應邀回國發展,擔任清華大學校長助理。2012年11月起,宋永華出任浙江大學常務副校長、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學院(海寧國際校區)院長。2018年1月,宋永華出任澳門大學校長。

雖然宋永華出任澳門大學校長僅兩年時間,但他在本世紀初就與澳門“結下不解之緣”。2002年,宋永華受澳門特區政府邀請,擔任澳門特區政府科技委員會顧問,此後十幾年來,時時心繫澳門科技教育事業的發展。

“澳門大學(簡稱澳大)前身是1981年3月成立的私立東亞大學。1999年澳門迴歸祖國,澳大在完成配合過渡期培養人才的使命後,開始了新的發展階段。新的《澳門大學法律制度》及《澳門大學章程》在2006年經立法會通過正式生效。2009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澳大在廣東省橫琴島建設新校園,並授權由澳門特區依照澳門特區法律實施管轄。”宋永華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時直言,“澳大是‘一國兩制’在澳門結下的碩果。可以說,沒有迴歸,沒有‘一國兩制’,就沒有今天的澳門大學。”

澳門特區政府“對科教的前瞻性”

澳门廿载|澳大校长:没“一国两制”,就没有今天的澳门大学

2001年6月21日至25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

出席本次大會的代表共947名,特邀代表128名。由於香港、澳門相繼迴歸祖國,大會設立了港澳臺及海外科技工作者特邀代表團。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國的具有中國國籍的科技工作者,第一次參加中國科協的代表大會。

留英中國學者宋永華正是其中一位。也是在這場大會上,宋永華結識了他與澳門結緣的“介紹人”——來自港澳臺地區的代表唐志堅。

澳門迴歸祖國後,本地各行各業亟待發展。2001年,澳門特區政府籌備成立澳門特區政府科學委員會(簡稱科委會),以通過大力發展科學教育事業來促進澳門經濟發展。

為新成立的科委會尋找頂尖的科技工作者擔任顧問,成為身兼數職的時任澳門特區第一任立法會議員、特區政府行政委員會委員、發言人、科委會科普組召集人、科技發展基金主席唐志堅此行的一個重要任務。

“開會期間,唐先生邀請我擔任科委會的顧問,當時我就欣然答應了。”宋永華回憶道,“第一,澳門迴歸祖國後需要發展,我義不容辭;第二,我對唐先生印象極深,他曾參與創辦澳門多所中學,是一名傑出的教育家;第三,唐先生開出的顧問名單上全是我當時崇拜的‘偶像’,我能不答應嗎?”

宋永華所說的這份顧問名單確實稱得上群英薈萃。世界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光纖之父高錕,著名化學家、原中國科學技術部部長朱麗蘭,著名機械工程學家、原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廣東省科協主席盧鍾鶴等人都曾任或現任澳門特區政府科委會顧問。

澳门廿载|澳大校长:没“一国两制”,就没有今天的澳门大学

2005年,朱麗蘭(左三)高錕(中)、宋永華(右二)等一行赴澳門大學訪問。

能把如此多中國乃至世界的科學界“泰山北斗”召集起來,為澳門科教事業建言獻策,可見得當時澳門特區政府的魄力和中央對澳門特區的大力支持。

2002年,宋永華接受科委會頒發顧問聘書,第一次來到澳門,“眼前的景象還是很蕭條的”。

經歷四個半世紀人世滄桑的澳門,何以在迴歸後從中國的邊陲小地蛻變至今天中西合璧的高度發達自治城市?冥冥之中,總有一些歷史碎片供後人拾撿,其中的啟示歷久彌新。

宋永華於2002年趕赴澳門參加的這場科委會籌備工作的座談會,就是這樣的一塊歷史碎片。

澳門科教發展的藍圖在這場座談會的討論中逐漸清晰起來。“特區政府在座談會上提出,澳門要把大學辦好,至少辦兩所大學;成立科學委員會,就科技發展及現代化政策事宜提出建議;成立科技發展基金,配合特區政府的科技政策目標,對相關的教育、研究及項目的發展提供資助;建設科學展覽館,計劃在澳門興建一座以教育為宗旨、同時設有科學展覽的科學館,培養澳門青少年對科學的認識等等。”宋永華感嘆,“在澳門當時經濟蕭條、科技基礎為零的情況下,特區政府對於科學教育發展提出如此‘宏圖偉業’,極具前瞻性,也得益於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

那場座談會上,政府官員、學者對於澳門科教事業描繪的宏偉藍圖,如今已一一實現。

2002年,澳門特區政府派代表團前往美國,邀請建築師貝聿銘為澳門科學館設計圖紙,並確定科學館選址。這座科學館位於澳門文化中心對出海面,自2005年開始填海造地,共填平6.2萬平方米建築用地,歷時4年耗資3.37億澳門幣建成。

2009年12月19日,澳門迴歸祖國十週年之際,澳門科學館正式對外開放。時至今日,已成為澳門的地標之一,肩負著推動青少年科普教育、配合澳門旅遊業發展,以及作為科普教育及會展平臺的使命。

澳门廿载|澳大校长:没“一国两制”,就没有今天的澳门大学

澳門科學館的主體建築面積約為2萬平方米,其中展覽中心呈斜圓錐體,高57米,共有5層。

現在的澳門,市民從3歲至18歲均享有免費教育福利,高中學生升讀大學率已經接近95%,全體就業居民中有近四成完成高等教育。

只有60多萬人口的澳門,現在已擁有10所高等院校,4所公立,6所私立。其中,包括綜合性教學和研究雙結合的大學,如擁有三所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澳門大學;亦有應用教學為主的多專業理工學院,如澳門理工學院;以及專業專科的院校,如旅遊學院和鏡湖護理學院,呈現全面和多元發展的辦學特色。

2019年特區政府財政預算中,僅澳門大學一所公立大學,就獲得預算27億澳門幣。

澳門特區政府科學委員會和科學技術發展基金自成立後,始終對澳門科技和教育事業發展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推動作用。

澳大是“一國兩制”在澳門結下的碩果

2009年,宋永華結束長達十八年的留英生涯,應邀回國發展,擔任清華大學校長助理,同時被委任為中國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專項辦公室主任。他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喜歡教師這份工作。我希望回到祖國實實在在做點事,幫助國家培養更多高端人才”。

2012年11月起,宋永華出任浙江大學常務副校長、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學院(海寧國際校區)院長。

“我第三次再來澳門,與第二次間隔了近十年。”2014年,時任浙江大學常務副校長的宋永華正是為了海寧國際校區的新校園籌建事宜,率二十餘人的團隊來到澳大剛剛遷入的橫琴新校區考察——這座極具歐式建築風格、全面引入住宿式書院系統的新校園讓宋永華眼前一亮,“2005年,我到訪澳大舊校園時,學校因面積狹小被稱為‘有校無園’,現在終於‘有校有園’了!”

與澳門凼仔島一河相連,背倚蔥綠秀美的橫琴山。這座橫琴新校區,不僅美麗寬敞,更是“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澳合作標誌性項目,更充分體現中央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對澳門教育事業的支持。

“澳大是‘一國兩制’在澳門結下的碩果。可以說,沒有迴歸,沒有‘一國兩制’,就沒有今天的澳門大學。”宋永華說。

澳门廿载|澳大校长:没“一国两制”,就没有今天的澳门大学

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

澳大舊校園位於澳門凼仔島觀音巖,校園面積僅約5.4公頃。2002年開始,澳大開始尋求一片綠色田野來建設澳大新校園,尋求較長遠的發展空間。

2006年2月,澳門特區立法會通過了《澳門大學法律制度》,奠定了澳大的法律地位。在此基礎上,澳大於2007年向特區政府提出數個撥地建校方案,但基於各種原因而無法實行。同年,澳大開始制定10年發展規劃,覓地建校的要求變得更加迫切。

2007年5月,由時任澳門特區行政長官何厚鏵主持的澳大大學議庭及校董會聯席會議中,橫琴島撥地建校的可能性首次被提出討論。校董會經過勘察調研後,於2008年中正式向特區政府提交了在橫琴島興建校園的建議。

2009年1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視察訪問澳門期間第一次到橫琴,其間明確表示,中央政府已決定同意開發橫琴島。

2009年4月,澳門特區政府正式向國務院提交了報告,請求中央政府同意澳門大學在珠海橫琴島建設新校區,並授權澳門特區對澳門大學新校區實行法律管轄。

2009年6月,中央批准澳門大學在廣東珠海橫琴島上建設新校區,並授權特別行政區政府在新校區內實施澳門法律和行政體系。

澳大新校園於2009年12月20日奠基。2013年11月5日,澳大在新校區大學會堂舉行正式啟用儀式。2014年8月,澳大正式完成了遷校,搬入橫琴校區。

2014年12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時隔五年再次來到澳門。當得知澳大新校區比原校址大20倍,可容納10000多名學生,學校自主研製的納米級芯片、中醫藥現代化研究處於領先水平,習近平十分高興,鼓勵澳門大學為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出新的貢獻。

“這個新校區的建設,在某種意義上來講,使澳門大學邁入了一個歷史的新階段。”宋永華感慨地說。

培養愛國愛澳人才是責任和使命

“2008年四川大地震中,我曾經就讀的家鄉小學倒塌了,獲得了澳門同胞的捐贈重建,所以我一直對澳門有一種特別深厚的感情,很希望有機會為澳門做點貢獻。”宋永華是四川巴中人,每談及就任澳門大學校長的原因,他總不忘補充這個小故事。

每當國家發生天災,澳門同胞總是自發伸出援手。

“對內地同胞的關心和愛,是從我們內心發出的。”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12月5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一國兩制”中,“一國”是我們最堅強的後盾。澳門同胞與內地同胞的同呼吸、共命運不是短期行為,而是長期以來形成的。

2017年,強颱風“天鴿”襲擊澳門造成巨大破壞,中央人民政府應請求批准澳門駐軍協助救治災害,官兵夜以繼日奮戰三天三夜,讓澳門同胞深受感動。

澳門在迴歸前,已經具有深厚的愛國傳統;迴歸後,愛國愛澳已從一種民間情懷轉化成為全社會的核心價值。澳門特區政府、社會團體和教育界三個層面形成合力,不斷弘揚光大愛國愛澳這一傳統。

崔世安介紹,迴歸以來,澳門在全社會推廣憲法和基本法,將憲法和基本法作為澳門最重要的法律依據。澳門教育界及愛國愛澳團體與澳門特區政府有機結合在一起,全面推廣愛國愛澳核心價值,在一代又一代澳門同胞中傳承。

在澳門大學,憲法和基本法被列為澳門大學必修課;各書院還積極組織學生赴內地交流的活動。“我們的學生不僅是去到內地發達的省份,感受祖國的發展變化;同時也去到像貴州、西藏等不發達的省份,讓學生們瞭解到祖國發展還不均衡,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作出貢獻。”宋永華介紹說。

澳门廿载|澳大校长:没“一国两制”,就没有今天的澳门大学

澳大舉行首次升旗儀式。

2018年5月26日,澳門大學在畢業典禮上舉行首次升旗儀式。

升旗隊伍由“澳大學生國旗隊”擔任。隊員為確保儀式順利進行,之前特意到駐澳部隊凼仔軍營訓練,學習升國旗儀式的程序、步驟、動作和要領,並在校內進行多日的練習,駐澳部隊教官專程到場指導。

“澳大日後將於舉行重要典禮和重大日子的早上舉行升旗儀式,包括畢業禮、開學禮、國慶、澳門特區成立紀念日、元旦等。尊重國家、熱愛國家是教育的底線,培養愛國愛澳人才是澳門大學的責任和使命。”宋永華說。

教育是樹人大業。

澳門迴歸祖國二十年來,愛國愛澳教育不斷深化,科學教育事業蓬勃發展。

2018年1月10日,宋永華上任澳門大學校長的第二日。他會見傳媒時說:“我希望可以幫助澳大辦成一所澳門人滿意,最優秀的學生都願意來讀,能夠立足澳門,融入灣區,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卓越大學。期望與澳大人、澳門社會各界,同心同德,攜手合作為澳門和國家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建設澳門,服務國家,貢獻人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