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投資中的預測心理和普通邏輯

在投資中,預測之所以不靠譜不僅在於預測所使用邏輯的不確定性以及變量的干擾—包括所掌握信息本身的不完整,以及偶然性的侵蝕等,完整來看,是預測這個行為本身是脫離整體的一種努力和嘗試,是對完整的一種切割。預測者、預測對象(結果)和剩餘變量(過程,變化)被預測這個行為割裂了,但本質上,這三者是結合的,在此時此刻預測的一個對象其實是處於此時此刻這個整體世界之中的,它受環境、不同變量和預測者自身的影響,無法擺脫波函數影響,在一個相對長的週期內始終存在多樣性和可能性。市場是一個豐富、多維的全息場,預測則是單一結果導向的行為,用線性因果邏輯去代替多維的可能性,失敗率是很高的。更何況猜對結果而死在複雜過程中的案例比比皆是。

至於芒格、巴菲特鎖定偉大企業、(一定程度上)完全忽略市場變化的投資方式,可以提煉出兩點:一是絕對的邏輯是可以以一抵百甚至抵萬的,常識性、穿透性的因果判斷可以達到鎖定結果的效果,但這需要極深的分析研究能力和極強的定力;同時這種絕對性依然是附著於整體之上的,比如可口可樂、沃爾瑪這樣的企業畢竟是在美國這樣的成熟資本主義生態和市場體制下成長起來的,裡面隱藏了在商業模式和產品輸出上對全球市場的定價權,這種定價權不可能沒有最強的國家機器和經濟乃至文化霸權作為後盾,所以這種硬邏輯也要站在最強者的立場並順應上升週期背景才能完成。對絕大多數人而言,這兩者都不具備,也很難通過個人的努力而獲得,所以只能去利用它而不能去奢求駕馭它。大部分人在預測包括執著於純基本面的價值投資犯的錯誤就在這裡。

回到整體,放棄了預測和絕對強者的努力後,會發現即便是基本面投資,大部分時候賺的錢其實很難找到絕對的因果邏輯去解釋(事後用成功推導是不公正的),很多時候只能勉強歸結於運氣、偶然性、市場的多樣性。

所以普通人的投資應該更多的立足於創造利用這些運氣、偶然性和多樣性的條件,比如先活下來,先考慮風險,先把能把握的可能性保住,而非押注於某個即使自認為再深的判斷,因為你不是最強者,你無法替市場做出預測和決定。而有了這個普通人的心態和立足點後,就要善用硬邏輯和死邏輯,用變通的節奏和靈活的視角去借用最強者的力量,用常識、無需辯駁的因果框架去放飛利潤。這就要求思維的靈活、心態的平常和敢於在關鍵階段的下注,在人性的處理上就是要把自我放棄掉,融入整體去感受和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