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北大女孩王心儀:淡定如初笑迎新挑戰

北大女孩王心儀:淡定如初笑迎新挑戰

今年高考,棗強寒門學子王心儀以707分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她在北大自主招生考試中的一篇《感謝貧窮》,講述了“關於自己、關於貧窮、關於希望”的人生經歷。文章被媒體刊發後,王心儀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她稚嫩肩膀扛起艱難困苦,樂觀精神打敗重重壓力,讓很多人為之動容,省委書記專門作出批示,並委託省教育廳長前來看望。如今,社會的關注潮逐漸退去,王心儀也進入北京大學,開始了嶄新的生活。8月31日,記者再次來到王心儀的家,聆聽了她媽媽的講述——

由於王心儀和大弟弟已經相繼開學,家裡只剩下心儀的姥爺、媽媽和小弟弟。多次的採訪見面,心儀的媽媽李春花已然把記者當做朋友,滔滔不絕地聊起了女兒近段時間的情況。

過好自己的生活

接受眾多媒體的採訪後,王心儀一家已經為眾人所熟識,他們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呢?李春花笑著告訴記者,有一次去衡水汽車站坐車,同車的人一眼就認出了她,豎起大拇指,直誇她培養的孩子“真出息!”去鎮上交電費,去趕集,也經常被認出來:“這不是心儀的媽媽嗎?”大家善意的稱讚讓李春花心裡美美的。“開學前,心儀去奶奶家住了幾天,街坊鄰居也都誇她。”心儀和同學們一直都有聯繫,同學們有時也會開玩笑說心儀“紅啦”,但大家該怎麼處還是怎麼處,關係和以前一樣。

“驟然而至的光環並沒有讓女兒心緒有所起伏,接受採訪時,她會知無不言,真誠地配合。採訪結束後,她該吃吃該喝喝,聽聽音樂、看看書,跟之前毫無兩樣。女兒本身就是個學生,只是把自己的經歷和感悟分享給大家,如果能給大家一些正能量,我們覺得很開心。一些外在的東西,不會動搖孩子的內心。”李春花說,在所謂的“成名”之後,孩子的心態一直很平靜,對於網上的報道,也很少關注。她曾經說過,自己就是個很普通、很平凡的女孩,不管有沒有這些報道,都會堅持做自己,不妄自菲薄,也不沾沾自喜,過好自己的生活。

享受家人的陪伴

在送走紛至沓來的記者團之後,心儀暑假的尾聲在家人的陪伴中度過。

“我們一家人湊在一起特別不容易,因此格外珍惜。她啥都喜歡,有時靜下心來看會兒書,有時看會兒韓劇,我不讓她看得時間太長,對眼睛不好。看韓劇時,她都是看原聲的,我也聽不懂。”說起這些,李春花有些不好意思。她告訴記者,心儀還經常對著手機K 歌,“孩子特別喜歡唱歌,一有空就嘰裡呱啦地唱,她學歌特別快,聽幾遍就能唱出來。”對於女兒,李春花總是充滿自豪,不過,讓李春花感到最幸福的事,就是做飯時,心儀和弟弟們一邊打下手,一邊圍著她聊天。一家人天南海北,無所不談,媽媽就是孩子們的朋友。

感恩社會的關愛

王心儀的事情被媒體報道之後,引起很多人的關注,北京、遼寧、福建、江蘇等省市的許多讀者給她寄來信箋和書,對她給予鼓勵,對此,一家人充滿感恩。

對於每封來信,李春花一家都特別重視,特別珍惜。“留電話的,心儀就給人家打過去,或者發個短信,向人家表達感謝。收到好多勵志的書籍,心儀特別喜歡,一有時間就捧起來讀。”李春花說,心儀開學後,還有一些信箋源源不斷地寄來,每一封她都仔細閱讀,並準備得空就回信,“這是對人家的尊重,也代表著誠意”。

來信來電中,一部分熱心人想提供幫助,心儀都一一謝絕了。她說,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自己已得到了很多幫助,希望好心人去幫助更加需要的人。不管是現在還是以後,有了困難,首先會自己解決,儘量不給社會添麻煩。

迎接全新的挑戰

王心儀對於家人深深依戀,對於大學生活更加嚮往。在家時,她一直盼著開學,迫切想體驗一下大學生活。

8 月29 日,在親戚的帶領下,王心儀奔赴北京。因為家裡上有老下有小,地裡還有農活兒,李春花未能親自送女兒上學,但無時無刻不掛念著女兒,“晚上總睡不著覺,早晨早早就醒了,心裡總惦記著孩子,新生入學有那麼多程序,她自己能不能應付過來?和高中的封閉式管理不同,大學更加開放,那麼單純的心儀能不能儘快適應……”一連串的問題不時浮現在李春花的腦海中。鑑於不知道學校的作息時間,李春花不敢貿然打電話,只能在焦急中等待。

8月31日中午,李春花終於等來心儀的電話。心儀在向媽媽報了平安後,簡單介紹了學校的情況,並說,見到了輔導員,入學手續也已經辦妥。她告訴媽媽,大學是新的開始,她會以嶄新的姿態迎接新的挑戰,在風雨的洗禮中實現蛻變,不負重託,努力前行。

記者手記

父母的正確引導是孩子成才的重要基礎

因為採訪王心儀的事情,記者和她的媽媽李春花打交道很多。李春花是一位普通的農民,身上卻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李春花非常重視早期教育,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傳授他們感興趣的知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她尊重孩子的選擇,從不強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常常放下家長的架子,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瘋”,像朋友一樣。

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注意力集中,費盡心思讓孩子坐在教室前排,李春花從沒因為這個問題找過老師,而是鼓勵自己的孩子坐在後排,她說,坐在後排即使在角落裡,不僅可以鍛鍊自制力,而且也不容易患斜視。後排的個別同學因為距離老師遠,上課容易做小動作,許多家長對此避之不及,生怕影響了自己的孩子。李春花告訴自己的孩子,你可以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他,把他往好裡帶。高中學習緊張,一些孩子課間不休,爭分奪秒掙扎在題海中。她卻教育孩子,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不換換腦子哪有高質量的專注力,鼓勵孩子課間出去活動活動。

孩子因為穿著過時被嘲笑,李春花告訴孩子,咱們經濟上雖不寬裕,但精神一定要富足,內在比外在更重要。孩子有出息,屢被人誇讚,她並沒有沾沾自喜,而是指出對方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讓每個孩子都熠熠生輝。在她的影響下,幾個孩子對於“明星”“網紅”並不感興趣,最崇拜的都是科學家,他們說,那才是真本事。她不湊熱鬧不追劇,喜歡看時事新聞,因此,孩子們也關心時事,心繫祖國。

她善於發現每個孩子的優點和特長,發現心儀小時候有表演天賦,便騎著車子去縣裡坐汽車,坐了汽車倒火車,下了火車倒公交車,帶著孩子到河北電視臺參加《超級寶寶秀》……都說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李春花一直教育孩子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並以自己的行動去引導、影響著孩子,讓孩子們有堅定的信仰、樂觀的性格、開闊的心胸。我們在看到一個孩子成功的同時,更應看到父母背後的付出。 衡水新聞網—衡水晚報記者褚鳳娜 張洪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