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去年降低用能成本 涉及金額近1500億元

本報記者 蘇詩鈺

去年,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的決策部署,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認真開展降低企業用能、物流等費用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從數據來看,2019年持續降低用能成本,涉及金額近1500億元。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一是貫徹落實《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分兩批出臺降電價措施,年降低企業用電成本846億元,在2018年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10%的基礎上,2019年全國一般工商業平均電價再降低10%。二是通過增值稅率調整同步降低成品油、天然氣和跨省管道運輸價格,2019年全年降低用戶成本支出650億元以上。

降低物流成本方面, 2019年切實降低物流成本,涉及金額超過170億元。孟瑋表示,一是降低、合併港口等收費。通過降低港口設施保安費等四項收費標準,將港口經營服務性收費項目由15項減併為11項,引導督促國際班輪公司降低碼頭操作費等,年減輕企業負擔35億元。二是取消、降低鐵路收費。取消貨車篷布使用費等6項雜費項目,降低貨車延期佔用費等4項雜費收費標準,降低鐵路專用線代運費等收費標準,年減輕貨主負擔近70億元。三是降低公路、民用機場等收費。通過全面推廣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降低民用機場收費等,年降低物流成本約67億元。

國新未來科學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徐光瑞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總的來看,降成本是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而電價等用能成本是一般工商業和大工業用戶比較敏感的生產要素,特別是對於高耗能企業而言,電費往往是其生產成本的重要構成。因此,與其它成本相比,“降電價”對於降低企業成本往往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20年降成本方面還有進一步發力空間,這包括深入落實減稅降費,持續降低企業用電價格,減少物流收費及各項政府性收費支出等。此外在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方面,預計央行將深化LPR改革,繼續引導LPR報價下行,並重點針對製造業、民營和小微企業實施“精準滴灌”,讓企業切實感受到融資成本在下降。這也意味著2020年部分鐵路、港口及電力能源等行業以及整個金融部門,將繼續對製造業、民營和小微企業適度讓利。

徐光瑞表示,做好降成本工作,主要有兩點意義:一是有利於大幅降低企業非稅負擔,提高市場主體活力,助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二是有利於提高我國產品價格競爭力,讓市場主體共享改革紅利。降成本主要有兩個層次:一個是顯性層面,包括降低用能成本、降低物流成本、降低用地成本、清理規範相關服務收費、降低行政事業性收費標準等;另一個是隱性層面,主要是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包括破除民營經濟發展壁壘,營造公平競爭環境等。

王青表示,在降低企業用能和制度性成本方面,預計今年力度會進一步加大,涉及金額有望超過2019年。另外,在逆週期調節力度加大過程中,央行今年計劃將企業浮息貸款利率全面轉向LPR定價,這意味著2020年企業在融資成本方面的支出有望大幅低於上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