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池氏名人:池福新——湖北省孝感雕花剪紙非遺傳承人

池氏網推薦語:

池氏家族多藝術家,在我們不斷推介很多藝術人才的基礎上,我們今天推薦湖北孝感雕花剪紙非遺傳承人——池福新。

池福新,男,作為孝感雕花剪紙的省級傳承人,2008年10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北省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池氏名人:池福新——湖北省孝感雕花剪紙非遺傳承人


聚精會神創作中的池福新


池福新——湖北省孝感雕花剪紙非遺傳承人


01

池福新介紹

池氏名人:池福新——湖北省孝感雕花剪紙非遺傳承人


湖北孝感雕花剪紙歷史悠久,藝術風格自成一派,在技法、色彩和題材三方面均有獨特之處。

技法上,孝感雕花剪紙以刻為主,繪刻結合;

色彩上,以單色為主,日常家用突出紅色;

題材上,以動物為主,尤其是鳳及鳥類,並且題材的現實生活內容被高度虛化。

2008年6月,國務院公佈孝感雕花剪紙列入國家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名錄;

2009年9月,孝感雕花剪紙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池福新,男,作為孝感雕花剪紙的省級傳承人,1955年出生,大專文化,歷任朱湖農場文化站站長、孝感市孝南區圖書館副館長、孝感雕花剪紙協會主席、剪紙研究所所長。

2008年10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北省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池福新的雕花剪紙技藝來源於家庭傳承,祖母黃氏、母親管英均為孝感市南部湖區新府城一帶民間剪紙藝人。

湖北孝感剪紙主要以花、鳥、蟲、魚等圖案為主,以剪刻民間鞋花、帽花、涎兜花、枕頭花、門簾花、帳簾花(各種花樣主要用作刺繡底樣)等樣式見長,其剪紙樣式在孝感市南部湖區新府城一帶極具盛名。

池福新的二哥池春新是老三屆高中生,畢業後主要從事油畫、烙畫創作,兼有雕花剪紙創作。

在祖母、母親和二哥的言傳身教和潛移默化之下,池福新繼承了家傳雕花剪紙技藝,他深愛雕花剪紙藝術。

2001至2006年,池福新先後榮獲:

  • 首屆中國書畫之星大展中年組銅獎;
  • 湖北省首屆絕技絕活大獎賽銀獎;
  • 湖北省民間藝術之鄉畫展銅獎和成果獎金獎;
  • 全國剪紙大賽銀獎;
  • 世界園藝博覽會剪紙大賽銀獎;
  • 首屆國際剪紙藝術大賽優秀獎。


作品《警鐘長鳴》獲中國廉政剪紙大賽特別榮譽獎;

《丹鳳朝陽》獲第八屆中國藝術節金獎等。

2008年4月,剪紙《龍鳳呈祥》、《天上人間》入選中國剪紙藝術大展;


池氏名人:池福新——湖北省孝感雕花剪紙非遺傳承人


池福新進行雕花剪紙創作

池福新所有的業餘時間幾乎都用來進行雕花剪紙創作了,幾十年來從未間斷過,雕花剪紙已經成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每天晚上他都創作到深夜;週末、節假日也很少出去,基本上都在家裡研究、創作雕花剪紙。

他說:

如果沒有雕花剪紙,生活將會很無聊很單調;剪紙創作已經成為我娛樂、生活的全部。雕花剪紙雖然看起來十分枯燥乏味,但是隻要認真深入,領悟到雕花剪紙藝術的真諦,其創作過程就會其樂無窮。


池福新從事雕花剪紙40多年,雕花剪紙保護傳承工作16年,收集、製作民俗剪紙(如鞋花、帽花、枕花、帳花等)1500餘件。


池氏名人:池福新——湖北省孝感雕花剪紙非遺傳承人


2017年3月31日湖北省檔案館為池福新(右三)頒發代表作品《槐蔭記》收藏證書


池福新一方面蒐集整理剪紙藝術史料,一方面不斷研究創作新作品,先後同其他雕花剪紙藝人一起設計整理編輯出版《孝感雕花剪紙》畫冊三輯。孝感雕花剪紙作品每年參加國內、省、市各類藝術展出,先後十多次榮獲國家級、省級、市級各類獎項。

2018年8月13日至23日,孝感雕花剪紙、省工藝美術大師、省級非遺傳承人池福新應湖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邀請,參加了第十四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民俗展演展示活動,獲得海峽兩岸藝術家的熱烈歡迎。

池福新代表作品


池氏名人:池福新——湖北省孝感雕花剪紙非遺傳承人


池氏名人:池福新——湖北省孝感雕花剪紙非遺傳承人


2017年創作的“一帶一路”作品


池氏名人:池福新——湖北省孝感雕花剪紙非遺傳承人


池氏名人:池福新——湖北省孝感雕花剪紙非遺傳承人


池氏名人:池福新——湖北省孝感雕花剪紙非遺傳承人


池氏名人:池福新——湖北省孝感雕花剪紙非遺傳承人


古代二十四孝子代表作


遇見非遺傳承人 孝感雕花剪紙四代傳



池氏名人:池福新——湖北省孝感雕花剪紙非遺傳承人


圖為雕花剪紙用的蠟盤和刻刀


湖北日報網訊(記者連明明)

2017年9月23日,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型網絡傳播活動湖北行來到孝感雕花剪紙研究所,所長

池泉帶領採訪團全面深入地瞭解孝感雕花剪紙的發展歷史和傳承。這個對雕花剪紙歷史演變熟捻於心的女子,如今已是家族中傳承雕花剪紙技藝的第四代傳人。

孝感雕花剪紙在晉唐時期已成為風俗,明清時期就出現了以剪紙為生的藝人。在農村,擅長女紅的巧媳婦兒做出的精美枕花、鞋花總是引來眾多鄉鄰前來討要,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群雕花剪紙的民間藝人。建國以來,歷經民間藝人的不斷創新,孝感雕花剪紙所反映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其獨特的美學價值和文化傳承也逐漸被重視起來。

四代家傳 延續“非遺”未來


池氏名人:池福新——湖北省孝感雕花剪紙非遺傳承人


圖為市級非遺傳承人池泉


孝感雕花剪紙研究所所長池泉是孝感雕花剪紙第四代傳人,也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其父親池福新是第三代傳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第二代傳承人則是池欣的奶奶管英

孝感雕花剪紙在2008年6月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次年9月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池泉的父親池福新功不可沒。


池氏名人:池福新——湖北省孝感雕花剪紙非遺傳承人


圖為省級非遺傳承人池福新


民間剪紙大師池福新自學生時代起就開始創作雕花剪紙,研究了大半輩子,獲獎無數。2016年代表孝感登上中央電視臺表演,孝感雕花剪紙名聲大振。2007年,池福新主持了孝感雕花剪紙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工作。據女兒池泉介紹,“父親除了在飯桌,就是在書桌;一輩子的心血都傾注在雕花剪紙上。”

在家庭環境的耳濡目染下,池泉在讀初中時第一次拿起了雕刻刀,這一拿就是近二十年。如今,池泉也有了自己的孩子,“9歲的兒子會把自己做的雕花剪紙作品帶到學校,讓更多的孩子認識孝感雕花剪紙。”

從散到聚 老藝人重拾“刻刀”


池氏名人:池福新——湖北省孝感雕花剪紙非遺傳承人


圖為民間藝人餘德意


餘德意的拿手絕活之一是不用拓印就能隨手剪字形。

俗話說的好,“名師出高徒”。但苦研半生的老師傅們也曾面臨進退兩難的尷尬:傳統雕花剪紙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日漸沒落,傳承衣缽的人越來越少,從事雕花剪紙的民間藝人甚至陷入生活難以為繼的困境,不少老藝人無奈放下了“刻刀”,舉起了“菜刀”,為生活而奔波。

黨的十八大以來,加強非遺保護與傳承在全國形成共識,湖北省在非遺保護與傳承方面作出多項舉措,孝感雕花剪紙老藝人遭遇的困境得到巨大改觀。

以前的民間藝人是“散”的,各自埋頭搞創作。如今,孝感成立了孝南區非遺中心、孝感雕花剪紙研究所,不僅把人聚起來了,還能提供更多機會幫助老藝人們“走出去”,把孝感雕花剪紙發揚光大。

前些年頭,雕花剪紙的老藝人無法將非遺技藝轉化成經濟效益,手頭緊。現在,孝感雕花剪紙研究所積極探索產業化運營,主動尋找市場、創新產品研發,努力讓祖宗留下來的好東西在現代社會也流行起來。訂單來了,老藝人們笑了;刻刀撿起來了,傳承也有譜了。

匠心傳承 年輕一代任重道遠


池氏名人:池福新——湖北省孝感雕花剪紙非遺傳承人


學員們正在練習雕刻“囍”字


一個蠟盤、兩把刻刀,這是孝感雕花剪紙研培班學員們的標配練習工具。蠟盤由蜂蠟、牛油和草木灰以適當比例調配秘製而成,這門絕學在研究所也僅有幾位大師掌握。學員們則是周邊社區慕名前來的雕花剪紙愛好者。

據學員介紹,孝感雕花剪紙研究所曾嘗試在當地中學開設雕花剪紙課,面向初一、初二學生集中開班,由雕花剪紙大師親自授課。此外,雕花剪紙進社區也成為研究所推廣傳統民間技藝的新形式,頗受市民歡迎。

省級非遺傳承人池福新表示,自2000年成立孝感雕花剪紙研究所以來,非遺保護和傳承工作已取得巨大進步,孝感雕花剪紙的文化研究已形成完整體系,接下來要靠年輕一代將之發揚光大。“‘坐得住’是年輕人學好這門技藝的關鍵。年輕人任重道遠!”




精彩由您續寫:

微信熱線:hackchi;263656393

郵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池氏網公益法律援助律師:池春燕WX:xuyuanchiw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