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興唐傳頭號憋屈兄弟:為報家仇力勝宇文成都,被小人暗算難報國恨

關於隋唐時代的歷史演義小說,在民間一直有很深厚的受眾基礎,一方面是由於書中的角色眾多,特點各異,湧現出了無數的英雄名將,另一方面在於,相關的小說版本眾多,除了最有代表性的《隋唐演義》之外,還有非常有影響力的《說唐》、《興唐傳》等等,甚至連這個時代以後的相關人物都被附會上了繼承人的身份,比如薛家將的故事,被稱為《說唐三傳》,郭子儀的故事叫《月唐演義》,李存孝等人的內容屬於《殘唐演義》。總之,這些所有跟唐朝相關的小說評書,如果追根溯源的話,第一代人都是秦瓊、羅成等隋唐英雄。然而,有些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羅成的歷史原型是羅士信,秦瓊也不是什麼威震山東半邊天的捕快,因此這些故事,不過都是明清時代的藝人們,經過適度加工後流傳開來的。那麼,既然允許脫離歷史進行藝術加工,自然也就不需要被規定出條條框框,所以有些講述同時代內容的書,也難免出現互相“矛盾”的地方,實力超強的“伍氏兄弟”,就是一個例子。

興唐傳頭號憋屈兄弟:為報家仇力勝宇文成都,被小人暗算難報國恨

伍氏兄弟指的是大隋忠孝王伍建章的兒子,南陽侯伍雲召,和伍建章的侄子,陀螺寨寨主伍天錫,這對堂兄弟在隋唐眾多好漢的武力排名中,大致都是在羅成之上的,只不過有的版本中將伍雲召排在第五位,伍天錫第六位,而有些版本將兩者調換了一下而已。但整體而言,隋唐時代的英雄除了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慶、雄闊海之外,沒有誰比他們更強了,因此還有些小說家,稱伍雲召為“南槍王”,跟“北槍王”羅成相對應。然而,這只是大家普遍認可的一種武評,還有一種說法,就跟剛才說的大相徑庭了,此武評來自《興唐傳》,這套書對不少隋唐英雄都有“顛覆性”的設定,它給名將的排名並非是按照武藝,而是純粹的力氣,這樣一來,伍雲召的排名就相對靠後了不少,直接落到了第十三位,而伍天錫還是第五位。另外,這對兄弟還看成是《興唐傳》中,最憋屈的一對豪傑。

興唐傳頭號憋屈兄弟:為報家仇力勝宇文成都,被小人暗算難報國恨

說他們憋屈,絕對不是武力排名降低這麼“膚淺”的理由,而是說這哥倆在書中,給人的感覺就是能耐忽大忽小,武力忽高忽低,他們厲害的時候,都曾經可以說自己打贏過天下第二的橫勇無敵將宇文成都,儘管都不是絕對意義上的勝利,但他們真的是贏了。先說伍雲召,他戰勝宇文成都是在南陽關的時候,由於伍家滿門蒙冤遭斬,所以遠在南陽的伍雲召被逼反隋,宇文成都則是奉聖旨前來平叛。但宇文成都也理解伍雲召的冤屈,因此並沒有真正對伍雲召下狠手,而伍雲召為報家仇心切,又著急突圍,潛力自然大爆發,就在這種此消彼長的狀態下,他一槍桿抽在了宇文成都後背上,趁機搶來了一條生路,也就留下了戰勝無敵將的美名。至於伍天錫的勝利,那就來得更僥倖了,那是他後來跟伍雲召和雄闊海匯合後,哥三個車輪大戰宇文成都,給無敵將累的夠嗆後,精力充沛的裴元慶又半道殺出,打得宇文成都吐血,雖說是撿了一個便宜,但這場勝利也確實有伍天錫的功勞。

興唐傳頭號憋屈兄弟:為報家仇力勝宇文成都,被小人暗算難報國恨

如果說這哥倆的高光時刻離不開幸運的話,他們的悲慘結局卻與“運氣”二字無關,因為在揚州舉行的搶玉璽比武大會上,他們全都命喪武科場,因為這本來就是隋煬帝楊廣設計的陰謀,他以比武奪魁讓玉璽為由,邀請天下群雄來揚州,目的就是先讓名將們自相殘殺,而後再將剩下的人一網打盡,所以在小說中,必須要設計幾位名將在這裡遇害,伍氏兄弟便不幸地成為了這個角色。首先,伍雲召為報國恨,巴不得立刻搶來玉璽,除掉楊廣,便奮勇當先,衝上比武場,結果卻遇上了竇建德的手下大將劉黑闥,劉黑闥在歷史上確實有些影響力,可是在小說中,他的武功並沒有什麼太出色的地方,可就是這個劉黑闥,竟然用自己的“真本事”斬殺了伍雲召,這也算“出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了。

興唐傳頭號憋屈兄弟:為報家仇力勝宇文成都,被小人暗算難報國恨

流淚最多,最悲痛的自然是伍天錫,他為了給堂弟報仇,衝到了劉黑闥面前,沒幾個回合,就用大刀磕飛了劉黑闥的刀,嚇得劉黑闥一溜煙跑回本陣,沒等伍天錫追上他,他的主帥,蘇烈蘇定方催馬搖槍接住了伍天錫,而蘇定方的武功還不如劉黑闥,但是他有一個獨門絕技,就是弓箭神準,而且擅長詐敗,在逃跑時突然回射,殺傷敵將。所以在跟伍天錫打了一會兒後,蘇定方便自認實力不濟,敗退下去,頭腦發熱著急報仇的伍天錫立刻緊追不捨,根本顧不上蘇定方的冷箭,就這樣,《興唐傳》第五條好漢被蘇定方暗箭射死。如此結局,使得家仇國恨與伍氏兄弟再也沒什麼關係。

興唐傳頭號憋屈兄弟:為報家仇力勝宇文成都,被小人暗算難報國恨

這就是《興唐傳》中,頭號憋屈兄弟的故事,他們哥倆都有過“戰勝”宇文成都的經歷,卻最終都意外地亡於小人之手,堂堂隋唐排名靠前的名將,竟然在戰場上輸給了“沒名次”的人物,這種設定也讓不少讀者或聽眾對《興唐傳》不認可,認為作者是在胡編。不過老樂倒是覺得,這種邏輯還是比較合理的,要是所有書的邏輯,都按照排名高的打排名低的毫無懸念來,又有什麼意思?因此,按力氣排名可以解決這個弊病,畢竟力氣大小可以比出來,但力氣不是決定各位英雄單挑成績的唯一因素,這還要考慮武功、狀態、年齡等好多因素,所以在《興唐傳》中,只有絕對的大力士,卻沒有絕對的天下無敵大將軍,伍雲召可以在著急的情況下,戰勝宇文成都,卻也能被小說中名不見經傳的劉黑闥所殺,這樣反而顯得更合理。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能說明問題,如果按照傳統隋唐書中,刻板的武力排序的邏輯,石頭剪子布都沒法玩了——你說石頭、剪子、布誰更厲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