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6 女娃入園被勸退?孩子的“危機教育”,不應比幸福教育少

女娃入園被勸退?孩子的“危機教育”,不應比幸福教育少

看綜藝《媽媽是超人》,幾位媽媽帶娃的方式各有所長,其中馬雅舒,給我的觸動最大。

馬雅舒的女兒叫米雅,兒子叫愛登,兩個孩子都很可愛。

為了給兩個孩子從小營造遊樂場式的娛樂環境,也怕磕著、碰著,馬雅舒想到一個辦法,就是把客廳裡的傢俱,全搬空。

女娃入園被勸退?孩子的“危機教育”,不應比幸福教育少

面對空空如也的客廳,吃飯時,只能選擇撐一塊布到地上,大家圍著團團坐,像外出野餐時一樣。

女娃入園被勸退?孩子的“危機教育”,不應比幸福教育少

吃完飯,收起來,客廳就是孩子玩樂的場地,兩個孩子可以隨意地玩鬧。

客廳,三年沒有過傢俱。直到三年後,老公一再直呼,不能再沒有自己的生活,才放了一些傢俱在客廳。

這時,三歲的米雅面臨上幼兒園,但由於母女雙方都無法面對分離,入園過程並不是很順利。

入園後,還因為自己不會脫褲子上廁所,被學校發出警告:如果兩週內,無法教會這一習慣,學校會採取勸退。

造成這一結果的很大原因,在於馬雅舒長期以來的護子心切,不願放手。

女娃入園被勸退?孩子的“危機教育”,不應比幸福教育少

馬雅舒生活中的口頭禪,就是:“米雅小心”、“愛登小心!”表現出對孩子的極度關心和擔憂。這樣的父母,很容易造成孩子因為被溺愛,無法獨立。

學會放手,就像在黑暗中走鋼絲,因為對孩子未來未知的恐懼,所以會收緊內心,不願意面對,但是,父母學會放手,才可以把孩子推向獨立。

在與育兒專家的對話中,專家這樣問馬雅舒:“你為什麼會這麼擔心(米雅在幼兒園的生活)?”

馬雅舒鎮定了一下,說道:“因為我總是一直把她捧在手心裡。基本上只要她喊媽咪,我就會給她回應,讓她處於溫暖之中。”

對馬雅舒的行為,專家回應道:“今天你們對她的好,明天就是別人對她的傷害。”

01

當媽後,都會有這樣一種心理。

看著那個粉嘟嘟、肉乎乎的小臉蛋,愛的不得了,看再多次也看不夠。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口裡怕化了。孩子一哭,媽媽的心也跟著碎了,孩子笑了,世界也變得燦爛了。

哪怕大人的世界裡,遇到再大的困難和挑戰,也要給孩子最好的。生怕孩子受一點委屈,不想讓孩子經歷絲毫傷害。

這是作為嬰兒的媽媽都會有的狀態,這樣無微不至的愛撫和關懷,能夠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為一生的情緒穩定和快樂奠定基礎。

但隨著孩子長大,自主意識覺醒,媽媽就要改變以前對待孩子的模式,減少對孩子的關注程度,不再像以前一樣,任何事都要親力親為,把孩子的生活“控制”到自己手中。

溺愛,並不是真正的愛;真正的愛,是放手,給予孩子體驗生活的機會。

體驗獨立生活的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飯,自己拿東西,自己上廁所等;

體驗情緒的變化,如,自己生氣了,媽媽吼叫了,老師生氣了;

體驗生活的規則,如,晚上了,要到睡覺的時間了;別人的東西再喜歡,也不可以私自拿回家……

只有經歷了真實生活中的快樂和悲傷、痛苦與艱難,孩子才能在磨練中成長。

女娃入園被勸退?孩子的“危機教育”,不應比幸福教育少

等孩子進入學校後,其他小朋友不會像父母一樣,讓著他;社會更不會因為父母的溺愛,就對他格外寬容;孩子的一切,得來的太容易,會讓他覺得都是應該的。

最終,受傷害的,還是孩子,心痛的,還是父母。

《觸龍說趙太后》中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我們不僅要有愛孩子的能力,還要做好讓他受苦的準備;不僅要給幸福教育,還要對他進行危機教育。

02.

一則視頻,讓我們認識了日本的幼兒園教育。

在幼兒園公開日這一天,和日本很多家幼兒園一樣,孩子們每天穿著禮服來到幼兒園。

到幼兒園後,三四歲的孩子會自己將禮服脫下,換上專門用於遊戲玩耍的衣服。

女娃入園被勸退?孩子的“危機教育”,不應比幸福教育少

中午,孩子們自己刷牙,自己分牛奶。

女娃入園被勸退?孩子的“危機教育”,不應比幸福教育少

如果要進行戶外運動,則要自己換運動鞋。

每個孩子都要會自己換衣服,自己換鞋,做應該做的獨立的事情。

孩子們,早早的就開始學會獨立。

並且,冬天無論多冷,幼兒園的孩子都被要求,穿非常短的短褲上學。

不讓孩子多穿衣服,這與日本的氣候有一定關係,但也有家長的用心,讓孩子從小練就健康的體魄和頑強的意志。

女娃入園被勸退?孩子的“危機教育”,不應比幸福教育少

還會讓孩子赤裸著上身,光腳跑步,除特殊日子以外,其他時間不間斷。

無獨有偶,被稱為“戰鬥民族”的俄羅斯,在教育孩子方面,也頗為大膽,其中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雪地冷水澆身訓練”。

女娃入園被勸退?孩子的“危機教育”,不應比幸福教育少

俄羅斯的冬天,分外寒冷,到處被冰雪覆蓋。即使這樣,幼兒園也會組織孩子到雪地中去,把冷水澆到孩子身上。

這樣做的目的,是增強孩子的體質,鍛鍊孩子的意志。

看到這樣的教育,似乎有些不可思議,這和我們平常所見到的教育不一樣。

幼兒園的孩子,竟然可以獨立到這種程度?

孩子那麼弱小,大冬天穿短褲,不會生病嗎?

雪地裡,給孩子澆冷水,這怕是瘋了吧!

我們不必刻意做到像日本、俄羅斯的危機教育那樣,每個國家的國情、氣候和體質不同,但孩子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脆弱。

早些開始對孩子進行一些危機教育,不是對未來的恐懼,而是在孩子成長期間,給他提前準備好,應對成長的條件。

不要等到困難來臨,不知所措,早早做準備,把成長所需的能力滲透到生活的一點一滴中,成長中,會少些阻力,多些從容。

03.

最基礎的,我們可以給孩子做這3項危機教育:

女娃入園被勸退?孩子的“危機教育”,不應比幸福教育少

在《媽媽是超人》中,馬雅舒的女兒因在學校無法完成上廁所這件事,被學校“警告”,留有兩週學習期,如果到時還完成不了,面臨要被退學。

女娃入園被勸退?孩子的“危機教育”,不應比幸福教育少

當問到:“其他小朋友都自己上廁所嗎?”

老師肯定地回答,是的。

但兩週時間,對於一定要養成一個習慣,顯然時間不充裕。那如果讓孩子在三歲前,完成生活自理能力,就需要

提早把一項項的習慣,穿插在生活中,加以訓練。

如,2歲左右,如果孩子能夠聽懂父母的一些指令,並且會蹲下、坐下,就可以開始嘗試教孩子上廁所了……

當孩子的發育達到相應的水平,父母的訓練即可進行。

孩子一旦有足夠的自理能力,他就可以自己去體驗生活,開始嘗試獨立帶來的快樂,社交帶來的愉悅,和探索中所有發現的新奇。

女娃入園被勸退?孩子的“危機教育”,不應比幸福教育少

小時候,和孩子多談錢,會讓他受益一生。

近些年,小孩子鉅額打賞主播的事情,層出不窮。

19年4月,10歲女孩打賞主播,刷掉2.7萬元,花掉母親一年收入;

19年6、7月,江西2位小女生,打賞主播近6萬元,家長都不知情!

19年7月,山西10歲男童10天內,花3萬多元打上女主播和購買遊戲裝備。

這些血淋淋的現實告訴我們,從小讓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多麼重要。

可以讓孩子知道金錢的來源。錢不是大風颳來的,是父母付出辛勞,才得來的,花每一分都要珍惜。

而且,自己長大後,也要靠勞動掙錢。

可以讓孩子學會“精打細算”。這樣做,並不是說要省著錢不花,而是說,如果有10塊錢,如何買到更多自己想要的東西。這其中,需要孩子計算和思考,鍛鍊孩子的財商能力。

女娃入園被勸退?孩子的“危機教育”,不應比幸福教育少

無論孩子小或大,生活中都會遇到困難,可以提早,教會孩子應對困難的能力。

當看到孩子有困難時,不是直接把困難解決掉,可以先試著問一下孩子,這時該怎麼辦。

這樣做的目的,不是讓孩子立即給出解決辦法,年幼的他,也不會做到,可以讓孩子試著思考一下。然後,父母再一點點的引導出結果。

當下次、下下次再遇到這些問題,孩子會逐漸形成遇事思考的習慣。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換言之,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不如教會他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式。

教孩子危機教育,也是在教孩子生活教育,言教不如身教。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先做到,然後孩子才能做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