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駱惠寧:建設沿黃生態屏障推動流域地區高質量發展

駱惠寧:建設沿黃生態屏障推動流域地區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山西省在黃河支流源頭設立保護區,開展汾河等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嚴格壓減地下水開採,推動山西黃河流域的水生態整體好轉。圖為偏關縣黃河老牛灣。 李鵬程攝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山西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推動山西沿黃地區在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從黃河流域省份及黃河流經市縣的兩個層次,統籌把握,一體推進,形成良性互動、整體推進的貫徹工作格局,為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山西應有的努力和貢獻,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堅持加強“兩山七河”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築牢築好京津冀的重要生態屏障。山西是黃河流域省份,黃河山西段總長965公里,流經4市19縣,流域面積佔全省的62.2%。近年來,山西省啟動實施太行山、呂梁山以及以汾河為重點的七河流域生態系統保護修復重大工程,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在黃河支流源頭設立保護區,開展汾河等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嚴格壓減地下水開採,推動山西黃河流域的水生態整體好轉,汾河流域地下水位普遍回升,河流水量得到有效改善。全省每年新增營造林面積400萬畝以上,黃河流經市縣林草覆蓋率接近60%,向黃河的年輸沙量由上世紀末的1.2億噸減少到目前的1700萬噸。山西省開展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實施沿黃四市6.9萬戶、20.1萬人的搬遷安置,礦區生態得到保護和修復。經過不懈努力,山西沿黃地區正在從生態脆弱區變為京津冀的重要生態屏障。下一步,要瞄準減少水土流失,全力加大黃河流經市縣水資源保護力度。大力實施退耕還林、荒山綠化、經濟林提質等營造林工程。繼續深化採煤沉陷區治理,加快礦區生態保護和修復。系統研究、全面提升沿黃防洪水平,加強蓄水能力建設,不斷提高抵禦旱澇和地質災害能力。同時,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依水資源供給能力,合理規劃人口、城市和產業發展,大力發展節水產業和技術,實施全社會節水行動,使有限的水資源實現效益最大化。

堅持環保倒逼轉型發展,逐步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環境保護工作,堅持鐵腕治汙、環保倒逼、綜合治理、改革創新,鮮明提出“寧可犧牲點GDP,也要把環保指標提上去”。2018年7月,召開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出臺《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就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作出安排部署。嚴格能耗、質量、安全等門檻和標準,加快推進焦化等行業改造升級,對排放不達標的企業深度治理,限期達標。加強散煤汙染治理,加快實施煤改氣、煤改電清潔取暖改造,全省11個市建成區全部建成禁煤區。大力推進出租車、公交車電動化,太原成為全球第一個出租車全部電動化的城市。開展“小散亂汙”專項整治行動,持續開展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啟動違法排汙大整治“百日清零”專項行動,引導樹立綠色消費觀,讓人民群眾自覺養成節能環保的綠色消費習慣。全省生態環保總體態勢、發展方式與動能、生態環境質量狀況、生態文明建設格局正在發生積極變化,經濟運行和生態環保呈現同向好轉態勢。下一步,要加強水汙染治理,繼續推進省內“五水同治”,確保2019年年底前汾河入黃水質退出劣V類。堅持環保倒逼產業轉型,加快沿黃礦山、化工類企業、重汙染企業退出步伐,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堅持以“三大目標”為引領,鞏固提升全省高質量轉型發展強勁態勢。山西沿黃地區集生態脆弱與粗放增長於一體,轉型任務十分艱鉅。近年來,山西省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西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確立建設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示範區、打造全國能源革命排頭兵、構建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三大目標”,開啟了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嶄新曆程。主動推動煤炭“減優綠”,去產能走在全國前列,先進產能佔比由2016年的36%提高到目前的68%,2019年上半年新能源裝機佔比超過30%。堅定擔起開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的國家使命,努力實現從“煤老大”到“能源革命排頭兵”的歷史性跨越。橫下一條心培育新興產業,加快推動工業內部結構反轉,近兩年全省煤炭產業年均增長1.9%,製造業年均增長9%,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通用航空、光機電、現代煤化工等產業集群快速挺起。2018年全省煤炭產業佔工業比重下降2.5個百分點。近期,省委省政府先後就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中部盆地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工業高質量發展等作出部署,各地各部門加快轉型發展的積極性進一步激發。2019年前三季度,全省經濟保持穩中有進且向優的良好態勢,GDP增長6.6%,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發展效益穩步提升,實體經濟活力有效激發,新舊動能加快轉換,高質量轉型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當前,山西沿黃地區轉型態勢良好,一大批轉型項目在這裡佈局,資源優勢正在逐步轉化為經濟優勢,山西“小雜糧王國”和有機旱作農業品牌正在形成。下一步,要堅持改革“補考”、“趕考”一起抓,堅持兩眼向外、擴大開放,不斷鞏固和發展來之不易的良好勢頭。黃河流經市縣要著眼全局和長遠,在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強化區域協作協同,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路子。

堅持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持續推進文旅深度融合。山西根祖文化、德孝文化、佛教文化、晉商文化等聞名遐邇,紅色文化內涵豐富。堅持大力弘揚太行精神、呂梁精神、右玉精神,不斷堅守初心、踐行初心,努力扛起使命、不辱使命。山西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共有53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居各省份之首。堅持在繼續做優五臺山、雲岡石窟、平遙古城“老三篇”的同時,提出加快打造黃河、長城、太行“新三板”,構建起文旅融合發展新格局。2019年上半年,全省接待旅遊者3.9億人次,旅遊總收入增長20%以上。下一步,要堅持以文化人,弘揚革命傳統與精神,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充分發揮文化資源優勢,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努力建設文化旅遊強省。加強對根祖文化的田野考證和系統研究,為增強中華文化的凝聚力和影響力作出新貢獻。

堅持以深度舉措攻堅深度貧困,確保沿黃老區人民如期實現全面小康。山西貧區皆老區,沿黃19個縣中有12個貧困縣,其中6個是深度貧困縣。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太原主持召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兩年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採取一系列超常舉措,攻堅深度貧困取得決定性進展,帶動脫貧攻堅整體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全省58個貧困縣中有41個摘帽,10個深度貧困縣貧困發生率由18.4%下降到7.2%。堅持在“一個戰場”上同時打贏脫貧攻堅和生態治理“兩個攻堅戰”,聯動實施退耕還林、荒山綠化、森林管護、經濟林提質和林產業增收“五大項目”,帶動52.3萬貧困人口增收,使建設綠水青山的過程成為群眾脫貧增收的過程。下一步,要以“打不贏脫貧攻堅戰,就對不起這塊紅色土地”的決心,繼續打好制度、政策、資金、項目、黨建的“組合拳”,確保年底貧困縣全部摘帽。統籌做好就業、收入分配、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安全等各項民生工作,確保沿黃地區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原載《求是》2019年第22期)

駱惠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