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海東市政府領導高度評價2018年汛期氣象服務工作

近日,海東市委常委、副市長李青川在《海東市氣象局汛期氣象服務工作專報》上作出批示:“今年以來,海東市遭受了50年不遇的特大洪澇災害,面對嚴重的災情,全市氣象部門講政治、講大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防汛救災工作的安排部署,主動作為、用於擔當,提前預測,提前研判,及早預報,為贏得防汛救災工作的主動權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發揮了‘消息樹’、‘發令槍’的作用,為戰勝特大災害作出了巨大貢獻,得到了海東干部群眾的一致好評。希望再接再厲,再做貢獻!”。

2018年主汛期,海東市天氣氣候異常,氣候表現出旱澇急轉、區域性強降水過程多、暴雨強度歷史罕見、多項氣象數據突破歷史記錄等特徵,其中8月2日和3日樂都區中壩鄉降水量分別達133.4mm和116.9mm,連續兩天24小時降水量達到大暴雨量級,實屬罕見;7至8月,全市降水異常偏多,其中平安、樂都、民和較歷年同期偏多1.35~1.46倍,其餘地區偏多6~9成;全市共出現9次區域性中到大雨、局地暴雨天氣過程;出現短時強降水(小時雨強≥8mm)343站次、大雨228站次、暴雨42站次、大暴雨5站次。

面對異常嚴峻的防汛形勢,海東各級氣象部門將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加強組織領導,嚴密監視天氣演變,科學研判,準確預報8次大降水天氣過程,及時發佈和變更暴雨預警信號,充分發揮氣象預報預警的參謀和引導作用,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為防災、抗災、救災贏得更多時間和主動權。市、縣(區)、鄉(鎮)各級政府部門充分採用氣象部門的預報預警,採取有力措施,各類險情得到及時處置,群眾得到及時疏散,確保了在大災面前無大難,將災害損失降到了最低限度,氣象服務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殷顯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