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明明是村落,卻被畫家驚為“漢墓”,深藏在山西黃土高原的山坳裡

國畫大師吳冠中先生,一生中有三大“發現”:一個“名珠”,湖南武陵源張家界;一個“漢墓”,山西臨縣磧口李家山村;一個“金礦”,橫亙山西陝西內蒙等省的黃土塬

這個“漢墓”,並非真的漢墓,指的是山西省呂梁地區臨縣的李家山

明明是村落,卻被畫家驚為“漢墓”,深藏在山西黃土高原的山坳裡

吳大師曾在1976年和1989年兩次來到這裡,住在村裡一戶農家中,一住半月,埋頭寫生作畫

他說:我在山西有一個重要發現,就是臨縣磧口李家山村,李家山從外部看像一座荒涼的漢墓,一進去是很古老講究的窯洞,古村相對封閉,像與世隔絕的桃花源,山體與建築結合之完美,人居環境自然之美,窯洞層層疊置錯落之美,盡在這裡得到了完美體現,這樣的村莊,這樣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再難找到!

網上找了一張吳冠中先生當時在李家山的山樑上畫的速寫

明明是村落,卻被畫家驚為“漢墓”,深藏在山西黃土高原的山坳裡

評價雖高,但李家山並未因為大師的驚呼而出名,也許是因為山區閉塞交通不便,也許是與我們想象中青山綠水鳥語花香的桃花源相去甚遠,至今,李家山也未能成為眾所周知的旅遊景區,來這裡的遊客多是戶外旅遊愛好者、攝影師和採風寫生的學生

也正是因為來的人少,李家山依舊保持著最原始的風貌和淳樸的民風

明明是村落,卻被畫家驚為“漢墓”,深藏在山西黃土高原的山坳裡

一個初冬的早晨,我們來到晉西黃土高原的山坳裡,尋訪隱於大山深處、似乎被時間遺忘了的李家山村

明明是村落,卻被畫家驚為“漢墓”,深藏在山西黃土高原的山坳裡

到李家山的時候,天還沒有大亮,月光清冷,老樹妖嬈,天邊有一顆星星尚未落下,叮地閃了一下

明明是村落,卻被畫家驚為“漢墓”,深藏在山西黃土高原的山坳裡

我們是來等日出的

這裡沒有門票,也沒有講解員,一切都靠自己去看、去感受、去慢慢體會

風過處,黃土飛揚

明明是村落,卻被畫家驚為“漢墓”,深藏在山西黃土高原的山坳裡

與世隔絕是真的,世外桃源的感覺卻不太找得到,走在臨淵掛壁的山道上,反倒生出些荒蕪和恓惶

明明是村落,卻被畫家驚為“漢墓”,深藏在山西黃土高原的山坳裡

只有山崗上高踞的牆門訴說著惡劣環境中生生不息的頑強

明明是村落,卻被畫家驚為“漢墓”,深藏在山西黃土高原的山坳裡

《李氏宗族薄》記載:始祖李端,明成化年間(1465-1487),由臨縣上西坡村遷往臨縣招賢都三甲李家山村

從此,李氏家族在這裡繁衍生息,到清朝中葉,磧口商埠日漸繁榮,李氏後人善經營者進軍磧口經商,終成大戶

當時李家山有東西兩大財主,東財主李登祥,人稱祥財主,在磧口開的“德合店”、“萬盛永”;西財主李德峰,在磧口開的“三和厚”。依著磧口水陸碼頭的絕佳地理位置,兩大財主生意興隆,日進斗金

財主有了錢,就想著回村裡興土木、建房舍,於是他們請來風水先生勘探

李家山村有兩條向南流的小溝,在村南匯合,注入黃河,兩溝之間的山峁,形似鳳凰頭,左右兩山則是鳳翼,整個李家山宛如一隻展翅的鳳凰

風水先生看過連連說好:“此屯系艮龍庚向,東山月出中格穴也,毋逶迤者恐醜寅氣入也,富而且貴龍之應……”(載自宗譜)

明明是村落,卻被畫家驚為“漢墓”,深藏在山西黃土高原的山坳裡

於是東財主家佔了鳳身,西財主家佔了鳳的右翼,開始動工修建

明明是村落,卻被畫家驚為“漢墓”,深藏在山西黃土高原的山坳裡

東西財主暗暗較量,窯洞修得十分細緻,精巧的石雕、華麗的屋簷翹角,兩個字:講究

明明是村落,卻被畫家驚為“漢墓”,深藏在山西黃土高原的山坳裡

在幾百米約70度的山坡上依山就勢,從溝到頂修建窯洞,多達九層

九層,每層之間修成之字形、約40度的斜坡,沒有臺階,石塊墁地; 坡度是緩和了不少,但是繞來繞去走起來還是有點辛苦

明明是村落,卻被畫家驚為“漢墓”,深藏在山西黃土高原的山坳裡


幸好這裡不常下雨,只是下雪天結了冰石塊路容易打滑,上坡下坡的估計也是夠嗆

在這裡當財主也不是件輕鬆愉快的事呢

明明是村落,卻被畫家驚為“漢墓”,深藏在山西黃土高原的山坳裡

財主佔了鳳身和鳳的右翼,還剩一個左翼,鳳的左翼是舊村,住著陳、崔兩姓人家,他們說在李姓遷來之前,這兒叫陳家灣,陳氏先人何時、如何尋得此地,已經不記得了

明明是村落,卻被畫家驚為“漢墓”,深藏在山西黃土高原的山坳裡

太陽懶洋洋地升起,照在層層疊疊的窯洞上,這裡多是石砌窯洞,冬暖夏涼

明明是村落,卻被畫家驚為“漢墓”,深藏在山西黃土高原的山坳裡

年輕人大都出外打工了,留守在村裡的多是老人和孩子

大娘站在自家的小院裡,守著一匾籃一匾籃的紅棗,小院的下面就是山溝

遊人來了,大娘起身售賣,遊人走了,就抄著手安安靜靜地坐著,望望對面的山崗,算算外出打工的孩子們什麼時候能回來過年

明明是村落,卻被畫家驚為“漢墓”,深藏在山西黃土高原的山坳裡

紅棗一塊五一斤,據說聽著黃河濤聲長大的棗子最甜,這裡的棗就屬於這一種

明明是村落,卻被畫家驚為“漢墓”,深藏在山西黃土高原的山坳裡


現在李家山村有大大小小的院落百十來個,窯洞400多孔

據專家考證李家山民居的形態在八種以上,既有簡陋的穴居生活土窯洞,也有奢華的清代建築群

西面和鳳身上的清代建築群雖有一些破舊,但基本保存完好

明明是村落,卻被畫家驚為“漢墓”,深藏在山西黃土高原的山坳裡

每一戶都有一塊在山坡上闢出來的平整庭院和數孔在山體內開鑿出來的窯洞,各家各戶的窯院沿著山坡呈階梯狀分佈,我家的院子即是你家的屋頂

明明是村落,卻被畫家驚為“漢墓”,深藏在山西黃土高原的山坳裡

陡坡上一層一層的窯洞完美地結合了山勢的坡度與走向,錯落有致,層次分明,窯洞之間有之字形的小路相連, 歷經歲月,在大山的懷抱裡凝固成一幅蒼涼的西北風畫卷

明明是村落,卻被畫家驚為“漢墓”,深藏在山西黃土高原的山坳裡

百年的雨雪風霜,窯洞堆疊成的立體村落沉靜無語,厚重的畫面極具視覺震撼力,耳邊似有歌聲響起: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坡上刮過,,,

明明是村落,卻被畫家驚為“漢墓”,深藏在山西黃土高原的山坳裡

古老的村落如今只剩下老人孩子和慕名而來的遊客

遊覽山村的最佳時機是日出之後和日落之前,火紅的朝陽或金色的夕陽穿過雲層斜射在山坡上、窯院裡,被時間遺忘了的村落瞬間生動起來,蒼涼的歲月也有了溫度

明明是村落,卻被畫家驚為“漢墓”,深藏在山西黃土高原的山坳裡

到李家山一般選擇住在磧口,就是上面提到的水陸碼頭、繁華商埠,磧口的黑龍廟和明清街道值得一逛

磧口距太原市230公里,太原到磧口的大巴每天只有一趟,12:30由太原市客運西站發車,全程約6個小時,票價40元/人

也可以走太原-離石市-磧口:太原往離石市的客車在下午16:00以前每半個小時一班,兩個半小時到,全程票價51元; 離石西客站每天有多趟開往磧口的中巴和麵的,全程約1個小時,票價在5元至8元之間

從磧口開車到李家山村約10分鐘,徒步也就五十幾分鍾

明明是村落,卻被畫家驚為“漢墓”,深藏在山西黃土高原的山坳裡

山裡的習俗是一天吃兩餐飯,晚上睡的早,天一黑人就歇下

明明是村落,卻被畫家驚為“漢墓”,深藏在山西黃土高原的山坳裡

遊客不多,一般都當天來去,住在村裡的人很少

明明是村落,卻被畫家驚為“漢墓”,深藏在山西黃土高原的山坳裡

李家山村於2009年1月被國家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聯合公佈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但至今藏在深山人未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