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回顧港臺電視劇的風雲時代

回顧港臺電視劇的風雲時代

90年代末隨著港臺劇退出電視黃金檔,內地電視劇開始崛起 ,發展到現在已經進入備受追捧的時代。但內地電視劇的發展,和香港、臺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這三地所共享的文化也是一脈相承,共同根植於豐厚的華夏文明土壤。回顧這幾十年來,我國的電視劇經歷了從獨立發展到和諧共處的過程,創作出了很多優秀的經典電視劇,成為了眾多觀眾難以忘懷的時代記憶。

我國電視業最早發展於香港,電視劇的製作始於上個世紀60年代,在1968年時推出了第一部長篇電視劇《夢斷情天》,此劇在整個東南亞地區產生了深遠影響,從《夢斷情天》之後,電視劇成了香港電視節目的主流。進入70年代電視劇進入大發展階段,80年代走進它的黃金期。

回顾港台电视剧的风云时代

1981年,當時香港第一家電視臺,也是全球首家華語電視臺“麗的電視”,拍攝了20集電視連續劇《大俠霍元甲》,播出後紅遍全香港。該劇生動地描繪了清末著名武術家霍元甲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是一部能激起無數中華兒女蕩氣迴腸的經典劇集,也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民族正氣之歌。

1982年之後,麗的電視改名成我們現在所熟知的“亞洲電視”,簡稱“香港亞視”,此後不久,為了擴展香港電視劇在內地的影響,《大俠霍元甲》被送到中央電視臺作為交流、宣傳使用,這時也恰好趕上廣東電視臺為辦好節目向中央臺求援,便免費獲得了該劇的播放權。

回顾港台电视剧的风云时代

作為內地第一部引進的港臺電視劇,1983年,廣東電視臺先後播出粵語和國語兩個版本,掀起了一股誓不可擋的武打片風暴,每週播出之時收視率極高,盛況空前,造成了大陸的武俠文化熱潮和學習粵語的熱潮。

那時的中國正處於一個思想解放的年代,《大俠霍元甲》的出現彷彿給觀眾打開了一扇窗,看到了一個全新的影像世界。劇裡呈現的武打效果讓人看了眼花繚亂,所傳達的國家情懷和憂患意識讓人看了熱血沸騰,由此也在內地形成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力,不論在內地怎樣輪番播出,都能引來無數好評喝彩。

當時電視機在內地還未形成普及現象,左鄰右舍圍坐在一起,一邊看《霍元甲》一邊討論劇情成了那個年代最美好的風景。每當主題曲《萬里長城永不倒》響起時,人人都會激昂地跟著一塊唱。《大俠霍元甲》成功走入內地,使香港武打動作電視劇積累了無數擁躉,也為後來進入內地的同類型電視劇,比如《陳真》《霍東閣》等打下了紮實的受眾基礎。

回顾港台电视剧的风云时代

1985年,香港的無線電視臺拍攝的25集電視劇《上海灘》把香港電視人眼裡的舊上海黑幫片帶進了內地。該劇以民國年間的上海為背景,描述了上海幫會內的人物情仇以及許文強與馮程程之間的愛情故事。

《上海灘》播出以後,產生了很大的轟動效應,不僅創下了極高的收視率,還影響了後來華語影視劇的創作路數,帶出了一股拍攝以民初舊上海黑幫爭鬥為背景的民國劇的熱潮,而此劇也一舉成為80年代最具影響力的一部港劇,被稱為“劃時代的經典”。

回顾港台电视剧的风云时代

當時的內地處在改革開放時期,觀眾對新鮮事物充滿渴求,《上海灘》和內地觀眾的見面,讓大家看到了和主流電視劇截然不同的故事模式,無論是愛情故事,還是國仇家恨背景下的小人物奮鬥,都讓人有強烈的新鮮感。

劇中的幾位主演也快速紅遍全國,而黑帽、風衣、白手套的經典“許文強”造型,以及梳著兩個麻花辮的“馮程程”髮型更是成為觀眾對於那個純真年代的集體回憶,甚至帶來了一股全新的服飾潮流。可以說《上海灘》是一部寫入一代人記憶的經典作品。

回顾港台电视剧的风云时代

80年代除了以上兩部經典作品之外,還有另一部影響巨大。它就是香港無線電視臺於1983年攝製,改變自金庸同名小說的59集電視劇《射鵰英雄傳》。

《射鵰英雄傳》在香港播出後,收視率極高,成為一部公認的經典武俠劇,1985年被引進內地,也造成了很大轟動。作為一部被華人地區各大電視臺多次重播的電視劇,《射鵰英雄傳》影響了中國內地兩代人的價值觀和擇偶觀,成為內地眾多70、80後的集體回憶。

時至今日,這部堪稱武俠劇高峰的電視劇都是金庸小說改編電視劇中公認的佳作,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人成長的一道重要精神食糧,它已經從一部單純意義的武俠劇延伸成一個涵蓋了心動、單純、青春、熱鬧、浪漫等多味組合的記憶。儘管這部電視劇的拍攝技術有所欠缺,但翁美玲、黃日華、苗僑偉等演員的精湛演技卻征服了很多觀眾。

回顾港台电视剧的风云时代

金庸武俠劇在內地獲得巨大成功之後,根據古龍小說改編的武俠電視劇《絕代雙驕》也在1988年登陸內地熒屏。

作為內地最早引進的古龍武俠劇,《絕代雙驕》點燃過無數武俠迷的收視熱情,還被部分觀眾推崇為與83版《射鵰英雄傳》並列的武俠劇“雙聖”之一。曲折的情節、精彩的人物和幽默詼諧的對白等特色,在這部劇中得到了充分體現。由吳岱融扮演的花無缺,以及由梁朝偉扮演的小魚兒,更是成為讓幾代人懷念的角色。

回顾港台电视剧的风云时代

香港電視劇在特殊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背景下成長,獨立的藝術品格里也透漏出了鮮明的本土特色,使得內地觀眾很大程度上開闊了視野。港劇成功走進內地後,臺灣電視劇也開始登陸內地電視熒屏,讓觀眾感受到了另一種背景下的風格藝術。

1984年,臺灣中華電視公司攝製的25集電視劇《一剪梅》,講述了梁永昌和蘇雯音的另一段感情糾葛,因而牽扯出剪不斷、理還亂的兩代情仇的故事。作為第一部被引進大陸的臺灣電視劇,在播出後立即引起極高的收視率,其主題曲《一剪梅》廣為傳唱,也成就了演唱者費玉清。

該劇雖說講述了很多感情上的磨難,但傳達的卻是中華民族精神品格的美好,積極向上的主旨,情和義、生與死的曲折故事,深深打動了內地觀眾的心。

回顾港台电视剧的风云时代

三年後,依舊是臺灣中華電視公司,根據著名作家林語堂同名小說,改編了一部40集的電視劇《京華煙雲》。曾在《上海灘》中出演“馮程程”一角的趙雅芝,在《京華煙雲》中再次挑大樑出演女主姚木蘭,她塑造的明事理、忠國愛家的舊時代新女性的完美形象,深深觸動了觀眾的心扉

這部電視劇在內地播出時,成為了當時的收視熱點,觀眾在感受三大家族在北平三十多年的悲歡離合和恩怨情仇時,也重溫了一段段風雲變幻的歷史。劇中呈現的袁世凱篡國、張勳復辟、五四運動、三一八慘案等諸多歷史事件,構成了一幅近現代中國的全景圖畫。這樣的題材在此之前還不曾出現於那時的國產劇中,如此一來也令觀眾耳目一新。

回顾港台电视剧的风云时代

1988年,內地再度引進臺灣中華電視公司,於1984年攝製的17集電視劇《昨夜星辰》。該劇講述了自小在都市長大的邱素雲,和哥哥邱偉隆陪患病的父親回鄉下老宅後,引來的一場纏綿悱惻、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故事。這是一部探討兩代人情感衝突的愛情劇,劇情將母女情、兒女情刻畫得入木三分,可以說這部劇是一段臺灣人的“大陸往事”

該劇之所以能深得內地觀眾的喜愛,絕不僅僅是因為觀眾渴望瞭解臺灣人的思想世界,更主要的是電視劇藝術創作上的成功,劇作題材雖小卻足以牽動千家萬戶,因為這樣的生活就存於我們身邊,觀眾為劇中人物或喜或悲,完全是出於情感的觸動。

這種關注現實社會中普通家庭情感世界的電視劇,給內地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影響了內地電視劇製作人的創作思路,為家庭題材電視劇在內地的出現和發展積累了龐大堅定的支持者。

回顾港台电视剧的风云时代

舉了以上這些例子,我們不難發現,港臺電視劇已然成為,80年代內地電視熒屏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幾乎每一部都能引發萬人空巷的收視奇觀,也留下一部部經典。港臺電視劇的成功,對內地通俗電視劇的創作產生了巨大影響,豐富了內地電視劇的種類、創作內容和題材。

隨著內地電視劇的快速發展,港臺電視劇搶佔內地主流電視臺黃金時段的鼎盛風光也逐漸遠去。但此後也不乏經典之作的再次湧現,比如《新白娘子傳奇》《創世紀》《大時代》《雪山飛狐》《戲說乾隆》等作品。

時光荏苒,中國電視劇走過五十多年的探索歷程,海峽兩岸一脈相承,內地電視劇工作者從港臺劇的成功經驗中汲取了營養,積極拓寬創作視野,使內地的電視劇在創作方面也達到了新高度。與此同時,內地也湧現出一批和港臺合作的優秀電視劇,例如《香港的故事》《澳門的故事》《臺灣海峽》等。

曾經,港臺電視劇的引進為內地電視增添了無數絢麗色彩,帶動了內地多類型電視劇的發展,電視劇所傳達的中華傳統文明,也在兩岸同胞心中產生了強烈的共鳴,用藝術架起了兩岸交流的橋樑,繪製出了美好的人文圖景。

文|朝陽魏瓔珞

--END--

【第一製片人服務影視創業者】

2013年6月創立,微信內創建最早、人數最多、影響最大的影視商業圈平臺

關注中國最具創造力的製片人

匯聚能夠引領中國電影未來成長的商業力量

中國影視人學習、創作、 交流、宣傳、交易的必要工具

傳遞影視人和商人們最新動向和信息

組織國內外各種培訓、沙龍、論壇等行業分享

幫助影視人獲得更多信息、資源並達成各種合作

公司、項目合作 ◇ diyizhipianren

項目、影視宣傳合作 ◇ dyzpr816

我們在一起, 看看將來影視業是個什麼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