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抄襲、互撕、上市,喜茶類茶飲洗牌更加殘酷

抄襲、互撕、上市,喜茶類茶飲洗牌更加殘酷

時代週報記者:李靜

“終於喝上了!”3月4日,剛剛復工的上海白領柏玉(化名)激動地向時代週報記者表達了自己喝到奶茶的心情。

經歷了在家裡數次“炮製”奶茶失敗後,柏玉太想念公司樓下的茶飲店了。

在部分人的眼裡,茶飲被視為“城市復甦”的新指標。

漫長的“宅家”假期之後,社交平臺上“我實在太想喝奶茶了”、“網紅奶茶店復工排百米長隊”話題的閱讀累積近4億,討論6.8萬。

即使疫情對茶飲企業的經營造成了不小的衝擊,但並沒有抵消消費者對茶飲的消費慾望,“奶茶經濟”依然被看好。

此前,據媒體報道,“奈雪的茶”正考慮在美國進行首次公開募股,籌資可能高達4億美元。

不過,奈雪的茶很快否認此次上市傳聞。

但該公司在回覆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對未來可能會擁抱資本市場的計劃並不排斥。

2月27日,奈雪的茶公關總監王依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融資或上市,都是我們經營公司和建立品牌過程中需要的一個動作。能為我們實現目標提供助力的動作,我們都會考慮。”

抄袭、互撕、上市,喜茶类茶饮洗牌更加残酷

茶飲行業持續火熱使得入局者眾多,競爭也更加激烈,更有茶飲創始人在網上公開“互撕”。

不過,受疫情影響,茶飲行業洗牌也並不會遙遠。

2月28日,CIC灼識諮詢執行董事朱悅“受疫情影響,2020年Q1的消費市場很多品類包括茶飲都毫無疑問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這段時間茶飲行業的很多長尾的中小商家可能會被淘汰,行業很大可能會迎來一波洗牌。”

奶茶成復工“硬通貨”?

疫情的突如其來,讓原本春節期間門庭若市的“網紅”奶茶店渺無人跡。

據咖門聯動飲品行業發起的“疫情期茶飲門店生存狀況調查”報告顯示,1月25日—2月9日期間,超9成門店停業。

其中65.56%門店全部停業,25.38%門店僅剩幾家店堅持營業,全部在營業的僅有9.06%門店。

王依直言,奈雪的茶和其它餐飲品牌一樣,大部分門店暫停營業,對經營會有影響。主要是租金、人工這兩塊硬性投入以及部分食材損耗也會給經營帶來壓力。

2月28日,喜茶方面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我們所有門店都停止或減少堂食服務,推動無接觸外賣配送服務,小程序線上購買等服務。”

抄袭、互撕、上市,喜茶类茶饮洗牌更加残酷

“對茶飲店的直接影響體現在線下,沒人排隊了,部分連門店都關了。” 2月28日,眾海投資副總裁張燁秋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說。

線下渠道受阻,茶飲店只能把銷售重心放在線上。

喜茶方面介紹稱:“由於疫情,我們正在積極推動無接觸外賣配送服務,小程序線上購買等服務,門店外賣業務隨之也在穩步增長,外賣收益相對來說還是上漲的。”

奈雪的茶同樣表示,對於“宅家點單”和“門店點單”兩種渠道推出相應的“無接觸服務”。奈雪的茶小程序訂單量佔比環比提升近50%。

隨著各地全面復工的逐步到來,相對疫情前期奶茶變得更加火熱。

在朱悅看來,隨著各地逐步的復工,茶飲線上和線下的消費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恢復。消費者對茶飲店的需求,不論從飲品本身,還是社交休閒層面,本質上沒有降低。

2月25日,餓了麼數據顯示,隨著人們陸續復工,2月17日—23日這一週,全國奶茶的外賣訂單量比2月10日—16日這周翻了一倍。

尤其在杭州等地,消費者點的奶茶數量是前一週的8倍。

王依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奈雪的茶微信小程序訂單量在全渠道訂單中佔比達到30%。而在疫情這段時間,奈雪的茶小程序訂單量佔比環比提升近50%,對營收起到了明顯的助力作用。

疫情給茶飲企業帶來部分衝擊,但不少觀點認為,長期來看並不會動搖茶飲行業的發展勢頭。

據奈雪的茶和36氪研究院發佈的《2019新式茶飲消費白皮書》顯示,整體茶飲市場中奶茶類飲品銷量最大,2019年茶飲市場將喝出4000億元大市場。

朱悅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長期來看中國茶飲店消費額未來五年仍將保持20%左右的年均複合增速。

此外,疫情也使得茶飲企業產生新的思考。

“奈雪的茶接下來會重新思考堂食、外帶、外賣、零售四種產品結構和盈利模型,並重新進行資源配置。”王依透露,“線上訂單”以及“新零售等多元消費場景”,是奈雪的茶下一階段新的努力方向。

喜茶方面也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取茶櫃的應用幫助我們做到‘無接觸配送’,未來我們也會在更多的城市積極推廣,在便捷服務消費者這方面進行更多的創新嘗試。線下是基本。”

抄袭、互撕、上市,喜茶类茶饮洗牌更加残酷

在張燁秋看來,線下市場對茶飲企業來說依舊非常重要,應該線下做紮實,然後再協同線上發展。

“未來茶飲行業的格局應該是幾個特別強的全國品牌,加上數量眾多的區域龍頭。”張燁秋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分水嶺或將顯現

疫情使茶飲行業加速分化。

據咖門發佈的上述調查報告,在疫情對2020年的影響上,72.21%的門店最擔憂的是線下人流量難以快速恢復,其次擔心的是倒閉潮的和現金流癱瘓,分別佔比68.58%和62.24%。

數據顯示,疫情對連鎖門店影響相對較小,更易對小規模或獨立門店帶來衝擊,或將造成一批盈利能力差的茶飲門店倒閉。

據有關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11月底,2019年吊銷、註銷的茶飲企業共3478家;同時,行業中經營異常的企業數達2.18萬家。

張燁秋也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類似的“黑天鵝”事件是頭部和中尾部企業進行分化的一個時間段。

“因為這段時間會加強消費者對頭部品牌的記憶。無法到線下消費,在點外賣的時候,消費者首先想到的是頭部品牌,這對中尾部企業來說是非常難熬的。”張燁秋表示。

朱悅則表示:“頭部企業在資金能力、應對措施、本身的產品營銷競爭力等各維度存在優勢,因為更有可能恢復業績,預計未來中國茶飲店行業的競爭格局將進一步集中。”

抄袭、互撕、上市,喜茶类茶饮洗牌更加残酷

在此背景下,新式茶飲店更受資本青睞。

2019年,湖南長沙本地龍頭茶飲品牌茶顏悅色獲得元生資本、源碼資本投資A輪數千萬元;樂樂茶獲得祥峰投資、普思資本、眾海投資等投資Pre A輪2億元;煮葉獲得動域資本、達晨創投投資A輪數千萬元。

張燁秋表示,茶飲行業窗口期還在,肯定會引來很多人的進入。這是一個還沒有看到“天花板”的行業,毋庸置疑會引起資本的追逐。

喜茶和奈雪的茶也屢次傳出上市傳聞,爭奪“新式茶飲第一股”。

同質化凸顯

即便茶飲市場在不斷洗牌中發展趨向成熟,但行業缺乏具體標準、同質化問題嚴重等問題相繼迸發。

近兩年,無論是喜茶、奈雪的茶,還是樂樂茶、鹿角巷,各家的產品越來越像,甚至還發展出創始人之間的“互撕”。

早在2018年,奈雪的茶的創始人彭心曾在朋友圈指出喜茶抄襲。她提到:“抄完奈雪的芝士草莓,又抄霸氣蜜桃,抄霸氣黑提,又抄霸氣石榴,再來抄軟歐包。”

隨後,喜茶創始人聶雲宸在評論區回覆稱其對“市場競爭”“抄襲”“創新”的理解有差異。

2019年,各大“網紅”茶飲店產品相似度也越來越趨同。

鹿角巷和喜茶都推出了波波茶,芝士奶蓋早已成為基礎款,歐包更是成為標配,甚至有的品牌連logo都有些許相似。

抄袭、互撕、上市,喜茶类茶饮洗牌更加残酷

彭心在接受有關媒體專訪時就直言,行業沒有絕對的壁壘,不可避免會出現同質化問題。

王依認為,茶飲行業唯一的壁壘就是比別人走得更快。

“企業護城河的建立,拼的是系統能力,對市場認知是否透徹,能否引領市場發展方向,品牌要有足夠高的眼界,才能做出跨越性的發展。”王依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這意味著,新式茶飲店們都正在、也只能“一路狂奔”。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