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桃李麵包——來自東北,全國第一,靠賣麵包做到股票市值250億

大家好,我是查理,專注於上市公司和行業的深度研究,我還有六位師兄妹,他們各有所長,歡迎關注。

今天查理要為大家解析的是——桃李麵包,這是查理為大家分析的第53家公司。

桃李麵包——來自東北,全國第一,靠賣麵包做到股票市值250億

說起吃麵包,可能每個人各有所愛,因此麵包行業的競爭格局也相對比較分散,今天要給大家分析的這家公司,也就是桃李麵包,很多人可能會覺得不可思議,以為他靠賣麵包這一類產品,做到了200多億市值。

1.起源於東北地區的麵包大王

1995年,公司在丹東成立丹東桃李,之後兩年,公司有分別成立了瀋陽桃李和哈爾濱桃李,在2000年之前,公司主要在東三省的區進行發展。

2000年之後,公司開始向全國市場拓展。13年,內蒙古桃李、青島桃李、濟南桃李成立,到15年,公司基本完成北方地區佈局;15年上市後,成立東莞桃李、武漢桃李,開始了對華南及華中市場的拓展。

截至2018年,公司靠著賣麵包,營收規模達48億元,淨利潤6.5億元。

在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桃李是一家家族企業,股權結構集中。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吳學群、吳學亮、 吳志剛、吳學東及盛雅莉,持有總股本的72.87%,其中吳志剛和盛雅莉為夫妻關係,吳學東、吳學群和吳學亮分別是二人的長子、次子和三子。

家族企業可能會產生的一些風險,大家需要注意一下。

2.公司為何能成為國內第一大面包生產企業?

我們看一下公司的市佔率:

桃李麵包——來自東北,全國第一,靠賣麵包做到股票市值250億

2018年公司在短保麵包(保質期7天之內的麵包)的市場佔有率高達36.9%,在短保麵包這樣一個高度分散化的行業中,公司是如何做到的?

前面我們說了,公司通過跑馬圈地,逐步完善了在全國的市場佈局,但是實際上短保麵包有很強的地域性和時效性,這是由於短保麵包的保質期決定的。

一般來說,我們去買麵包的時候,都會先看保質期,一般生產日期越近,我們越願意購買,越靠近保質期,我們越不願意購買。

這就對面包生產企業提出了幾個要求,第一是你生產的麵包最好能夠按需生產,也就是出廠之後,越早賣掉越好,不能生產過多,也不能生產的不夠;第二是,生產好的麵包要儘快地送達零售終端,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產品到消費者手中;第三就是,在終端銷售時,要讓消費者第一眼看到,畢竟競爭對手眾多,如果產品不能放在好的位置,可能很難被消費者看到;最後一點,產品地SKU要豐富,我們都知道,一般一直吃一類麵包會吃膩,只有保證足夠的產品豐富度,才能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地口味需求。

桃李麵包——來自東北,全國第一,靠賣麵包做到股票市值250億

這就對企業提出了兩點核心要求:效率和渠道建設。

先說效率,其實就是你的產品生產出來後要以最快地速度到達零售終端,在這一點上,桃李麵包已經做到了一日一配,最晚的是隔日配,也就是說產品基本都要保證當天生產,當天送到終端(早晨就要送達)。

再看渠道建設,說白了就是和終端搞好關係。在這方面,桃李以自營為主,經銷為輔,啥意思?也就是說,去跟各個渠道進行聯繫和拓展的以自己的自有員工為主,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證溝通的時效性和順暢,能夠保證信息及時的反饋到公司,同時與渠道方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

在這一點上,其實與我們之前分析的海天味業有很大相似度,但是在物流效率上又要求更高。

3.公司未來還有發展空間嗎?

從銷量來看,18年我國人均麵包年消費量為1.7kg,和飲食習慣相似、行業發展較為成熟的日本、中國香港相比,我國人均麵包消費量不到日本的1/4、不到中國香港的1/5,預計我國未來麵包人均消費量仍將持續提升。而桃李作為行業龍頭,已經建立了好的渠道和運營機制,預計未來收入會穩健增長。

桃李麵包——來自東北,全國第一,靠賣麵包做到股票市值250億

查理認為,對於桃李麵包這種確定性高的消費品行業,給與25到30倍市盈率是比較合理的,對應公司19年預計利潤7.3億元左右,對應市值180至230億之間,公司目前估值略微高估,但是風險不大。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啦,明天查理將為其他公司的分析,不見不散喲!

免責聲明:文中所有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對任何一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