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全力生產充足的防控物資全力生產充足的防控物資——面對疫情,企業在加班加點(上)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連日來,各製造企業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加班加點生產防控物資,奮力投身疫情防控阻擊戰。

  “讓更多醫護人員儘快穿上‘戰袍’”

  1月29日,正月初五晚,位於天津武清的中國通用技術集團中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燈火通明。

  “我們正組織人員全力投入生產,讓更多醫護人員儘快穿上‘戰袍’!”在武清工廠堅守的中國通用技術集團中紡院董事長莊小雄,因連日加班嗓音嘶啞。

  中紡新材料,曾在2003年抗擊非典時研發生產醫用一次性防護服面料受到表彰。獲悉疫情後,中紡院在除夕火速成立醫用防護材料及製品應急工作組,進入“戰鬥狀態”。

  “一次性醫用防護服有阻礙病毒侵入的保護膜,但平時需求量非常有限,所以庫存極少。”莊小雄介紹,恰逢春節,生產遇到兩大挑戰:一是原材料庫存不足,急需全國調集;二是上下游企業都已停產放假,復工急需調集員工。“關鍵時刻,我們發揮龍頭企業作用,組織產業鏈迅速恢復生產。”

  隨著原材料從全國各地運抵,不僅家住武清的員工迅速上崗,很多退休的老同志也紛紛請戰。“這是國家大事,我必須要來!”已退休的紡織與複合材料方面專家、新材料公司原總經理曹明華與大家一起加班加點。67歲的老黨員李仕傑,打聽到公司春節復產的消息,請女兒開車把他從北京送到武清,檢查、維護生產設備,“疫情防控有需要,咱共產黨員就要發光發熱!”

  如今,中紡新材料開始24小時不間斷生產,每天可生產2萬米一次性醫用防護服面料,相當於近萬套防護服的用量;100萬米醫用防護服面料生產計劃已完成部署,可複用新型醫用防護專用面料研發攻關正在加快推進。

  “哪裡有需要,我們就要在哪裡戰鬥”

  1月28日,中國航天科工二院航天長峰製造的Elisa重症呼吸機、ACM812A急救呼吸機和TNI經鼻高流量呼吸溼化治療儀等70臺呼吸機被送往武漢疫情防控一線。“通過與一線醫務工作者溝通,發現TNI經鼻高流量呼吸溼化治療儀對早期患者非常有效,第一時間聯繫原料廠加緊供貨,我們則開足馬力復產。”總經理張錫全說。

  2003年抗擊非典時,航天長峰是國家指定的戰略物資儲備呼吸機供貨單位。獲悉疫情後,航天長峰激勵引導黨員、幹部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放棄春節休假,重返崗位:銷售部經理廉炯炯放棄海外休假,生產部經理馮濤值守生產一線,客戶部經理李嘯反覆催促原料商增加供貨……

  “哪裡有需要,我們就要在哪裡戰鬥,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張錫全介紹,等原料備齊,很快將發出30臺重症呼吸機、30臺急救轉運呼吸機、400臺TNI經鼻高流量呼吸溼化治療儀等。

  國藥集團上海捷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全力開啟生產模式,冠狀病毒核酸分子檢測試劑盒已經送到全國大部分省份。中國石化茂名石化正緊急排產醫用聚丙烯產品,保障醫用物資生產的原料供應,預計於2月上旬向市場投放2500噸。中國化工旗下6家企業2400餘名職工加班緊急生產儲備1130噸次氯酸鈉和5000噸雙氧水,全力保障防疫消毒物資供應。

  “通過這段時間的努力,復工復產面達到了40%”

  在山東濰坊昌邑市,乾浩無紡布製品有限公司正在加班生產。“公司產品一直出口,不在國內銷售。得知疫情的第一時間,我們說服海外客戶,決定把年前趕工的口罩優先供給國內使用。”公司負責人姜孟輝說,公司6名主要管理人員從臘月二十八就開始上班,不斷將庫存運送到各地。大年初二一早,又召集8名工人開工,黨員帶頭負責生產,不計報酬,不講條件,每天從早晨6點一直工作到晚上7點,日產口罩10萬片以上。

  “我們還捐助一線單位總共10萬片口罩和12萬片酒精棉片。盡最大努力保障他們的安全,全力送上充足的防護‘鎧甲’!”姜孟輝說。

  同在山東的日照三齊醫療用品有限公司,廠房裡一片忙碌的生產景象。員工們放棄春節假期休息,加班加點生產。公司總經理王常申告訴記者,截至1月28日,他們累計向武漢發送N95口罩、外科防護口罩291.52萬片,防護服15.129萬件。

  為了讓下游口罩、防護服企業儘快復產,國機集團下屬企業恆天嘉華非織造有限公司第一時間組織員工提前開工,保障醫用無紡布的生產。目前,口罩、防護服醫用無紡布原材料每天可產120噸,其中,熔噴過濾紙每天16噸,可作為3200萬個普通醫用口罩的過濾材料;SSS口罩材料每天55噸,可供生產6000萬個普通醫用口罩;醫療SMS無紡布每天49噸,可供生產40萬件防護衣。

  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顯示,1月23日接到聯防聯控機制轉來武漢物資需求清單至26日,工信部已通過中央醫藥儲備向武漢緊急調用了防護服1.4萬件、醫用手套11萬雙。針對武漢醫用護目鏡短缺問題,工信部又從青島緊急調撥2萬副醫用護目鏡、5000個醫用隔離面罩,已於1月27日運至武漢。

  “工信部正在全力以赴克服種種困難,推動生產企業加班加點恢復產能。通過這段時間的努力,復工復產面達到了40%。但也要看到,恢復乃至擴大產能畢竟需要時間。我們除了國內生產,也在推動國際採購,以滿足全國疫情防控需求。”工信部有關司局負責同志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