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科幻背景下太空中人類的異化與孤獨的文明


觀《星際探索》有感|科幻背景下太空中人類的異化與孤獨的文明

星際探索

《星際探索》不是一部很受關注的電影,(豆瓣評分6.8,與剛上映時相比,評分在不斷降低,當前的6.8分不能說低,但是肯定也不算高),儘管有布拉德皮特加持,有大熱的近未來科幻背景,製作亦可稱為精良,但是《星際探索》仍然不是一部受到普遍好評的電影,與近些年大熱的《火星救援》、《地心引力》和《星際穿越》等頗受好評的,題材相近的科幻電影相比,《星際探索》缺少節奏明快的故事線、引人入勝的情節、緊張刺激的關鍵劇情和一個(對主角來說)大團圓的結局,《星際探索》整部電影顯得有一些意識流,劇情拖拉,雜糅,缺少“爽點”,整體氛圍壓抑沉悶,作為一部近未來的科幻電影,某些情節的安排莫名其妙,某些人物前期著墨頗多,便當發的卻很隨意,不夠硬核,硬傷頗多,比如從馬上就要點火發射的火箭底部爬上火箭,怕不是想要直接成灰?還有頂了個鋼板穿過隕石帶,(星環?)這不是科幻,這是修仙啊!我想,這些都是《星際探索》這部電影口碑兩極分化,且整體評價不是太高的原因。我也是在無片可看的情況下,偶然在優酷看到會員免費時,看了這部有些“致鬱”的電影。

但是《星際探索》也不是一部一無是處的爛片,它讓我想到很多:

一、異化

它讓我想到了《三體》(沒有要在藝術性、影響力、硬核程度上比較的意思,書和電影也沒有比較的必要),確切地說,讓我想到了《三體》中所描述的宇宙對人類的異化,想到了黑暗戰役,想到青銅時代號艦長“尼爾·斯科特”被法庭判處極刑之後,代表全體艦員給予人類的一段警告: “我沒有太多可說的,只有一個警告:生命從海洋登上陸地是地球生物進化的一個里程碑,但那些上岸的魚再也不是魚了;同樣,真正進入太空的人,再也不是人了。所以,人們,當你們打算飛向外太空再也不回頭時,請千萬慎重,需付出的代價比你們想象的要大得多……”布拉德·皮特所扮演的主角不是真正進入太空的人類,但是湯米·李·瓊斯所扮演的克利福德·麥克布萊德(主角父親)則是真正進入太空的人類,一個異化的人類,他毫不遲疑地殺死想要返回地球的考察隊員,孤身一人在太陽系邊緣的工作了十幾年,即使自己的兒子來接,也仍然在最後時刻選擇了留在太空中而不是返回地球,地球不再是他的家鄉,而成了他想要逃離的地方,如果說“此心安處是吾鄉”,那麼海王星空間站(實在是想不起來叫什麼名字了)才是他的家鄉,這就是太空對人類的異化,克利福德·麥克布萊德的行為不再被地球上的人類(甚至是他的兒子)理解,因為他們不再是相同的人類。電影中有一個情節,在主角飛往火星的途中,船長與主角進入一個發出呼救信號的空間站,船長在空間站中被髮瘋的(也可能是變異的,因為有一雙猙獰血紅的雙眼)猩猩殺死並啃食,很遺憾導演安排的是大猩猩而不是變異(發瘋)的人類,因為整個情節都變得有些奇怪,好像就是為了給船長髮便當而專門設計了這個情節,即使去掉對劇情也沒什麼影響。也許發瘋的猩猩也是對進入太空的人類的一中暗喻,那為什麼不直接用人類呢?是因為如果用人類場景會過於驚悚?導演的想法我不得而知。

二、父親

湯米·李·瓊斯所扮演的克利福德·麥克布萊德作為父親的形象很有代表性,成功(電影中通過不止一個人物的口說出,克利福德·麥克布萊德是最成功的宇航員),受到兒子的崇拜和模仿,並在兒子成長的途中,形象發生了顛覆,從人人敬仰的英雄變成了罪人和需要被消滅的目標,兒子心目中父親的形象不再高大偉岸,不再是學習的目標,不再能夠遮風擋雨。我想,現實生活中,也許每個兒子心目中父親的形象都難免要經歷這樣的顛覆,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溫柔的或者不太溫柔的發生。父親有自己的理念和堅持,兒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彼此都有些難以理解,也都需要更多了理解,你不想改變你自己,你有自己的想法,你不同意父親的想法,你們彼此說服不了對方,當溝通變的困難時······,不要讓事情陷入死循環。

三、人類是孤獨的嗎?

克利福德·麥克布萊德在海王星空間站工作了十幾年,就是為了尋找外星人,發現外星文明存在的蛛絲馬跡,但直到父子相見,也沒有能夠有任何發現,那麼,結論是什麼呢?人類是孤獨的?還是我們的尋找還不夠多?外星文明真的存在嗎?拋開電影,我個人的看法是,我認為生命是宇宙中的奇蹟,文明是奇蹟中的奇蹟,但是人類不是唯一的奇蹟。到目前為止,人類在尋找外星人方面一直做著有限的嘗試,因為黑暗森林或者別的什麼原因,還沒任何發現,也許大家真的離得很遠,光速真的不可突破,於是距離成為天塹;也許只是大家都還不夠先進,還沒有哪個文明掌握足夠先進的技術;也許別的文明過於先進,而我們處於被觀察者的地位而不自知;也許黑暗森林是真的········可能性有很多,但是宇宙的廣袤無垠、星體的多樣、時間的漫長能夠創造無數的可能,即使是奇蹟也能夠一再地發生。

那也許人類真的是孤獨的呢?地球真的是宇宙中唯一的奇蹟,人類是宇宙唯一的寵兒呢?我不喜歡這樣的想法,我覺得這樣想未免太過自命不凡,可是畢竟也沒有證據來證偽,如果這是真的,人類是孤獨的,是宇宙中唯一的奇蹟(意外),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畢竟對於宇宙來說,生命、文明,即使是奇蹟,也真的沒有什麼了不起(三體後遺症)。

正如《星際探索》的原名:Ad Astra。

它源自著名的拉丁諺語:per aspera ad astra。

翻譯過來就是:循此苦旅,以達天際。也可以理解為“盡吾之力,以達天際”,通過苦難,你可以摘到星星

如果反過來理解的話:天際即是苦旅、星星即是苦難

聽起來是不是很有《三體》的腔調,很有黑暗森林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