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唱而優則演,流量小鮮肉們這麼努力咋還有罵聲?

唱而優則演,流量小鮮肉們這麼努力咋還有罵聲?

傳媒大眼導讀

近日,在黃渤自導自演、舒淇、於和偉、王迅等一眾演技派共同主演的電影《一出好戲》中,張藝興的加盟卻成為又一倍受關注的焦點。

作為當下炙手可熱的“流量明星”,他能出現在這部影帝、影后扎堆的作品中確實讓人心下一驚。尤其是結合楊洋在新劇《武動乾坤》中的“亮眼”表現,差點毀了“高分導演”張黎的半世英明,當張藝興與黃渤這對“鮮肉”與“影帝”碰撞在一起,是否也會上演“彗星撞地球”般的“毀滅”效果?

讓人更想追問一句的是,眼看流量小花小鮮肉們都這麼努力了,怎麼還是會有罵聲不斷?

“流量”小鮮肉玩轉熒幕,有好有壞

事實上,早在參演《一出好戲》前,張藝興就已經多次出現在熒幕上,《好先生》中的“小蔡”,《老九門》中的“二月紅”,這些都是他從歌壇轉向影視劇領域的代表作品。

唱而优则演,流量小鲜肉们这么努力咋还有骂声?

入行已有十年之久的張藝興,顯然算不得什麼新人,但是在影視圈卻是個地地道道的初學者。在《從天兒降》中,他那近乎幼稚的演技讓觀眾在吐槽劇本之餘,也將炮火一股腦地集中在他身上。到了《好先生》的時候,因為角色本身就是個在校學生,也算是本色演出,這才多多少少為其贏回了一局。

直到《老九門》中的“二月紅”亮相人前,張藝興才算是真正突破了自己“流量明星”的稱號。他在劇中舉手投足間的眼神和動作,都準確地表達了年代感與人物的內心。對比《好先生》這種時裝戲中的表演,就不難發現其中的明顯變化,說是演技炸裂有點扯,但至少能夠證明張藝興在表演上確實充分融入了角色,進步之處還是一目瞭然的。

唱而优则演,流量小鲜肉们这么努力咋还有骂声?

與張藝興同為“EXO中國四子”的吳亦凡,在回國後也在不斷嘗試影視劇中的表演。從處女作《有一個地方……》到《美人魚》再到《老炮兒》,由他出現的角色雖然沒少被批“面癱式演技”,但是在高風評、高評分的電影《老炮兒》中,吳亦凡的演技似乎得到了導演馮小剛的親傳,不再是一味的耍帥、賣酷,而是利用更顯豐富、細膩的演技,將一個從北京胡同成長起來的“小爺”表現得淋漓盡致。

還有同樣頂著“流量”二字出道的黃子韜,也跨界演起了電視劇。他與楊冪合作的《談判官》,一經上線就引來群潮,該劇在豆瓣上的評分也只有可憐的3.4分。

唱而优则演,流量小鲜肉们这么努力咋还有骂声?

在《談判官》中,黃子韜的人設是涉世未深而猖狂力無限的中二青年。而他演繹這樣一個角色的方式,就是在不到兩分鐘的戲裡要翻白眼一次、嘆氣一次、突下巴頦一次、狠狠閉眼一次、搓山根十幾秒。雖然看得出是經過精心設計的,且每個動作看上去似乎也合情合理,但所有這些動作疊加在一起的效果,還是會讓觀眾覺得十足浮誇,毫無任何說服力可言。

當然,這已經不是黃子韜第一次在觀眾面前展示浮誇的人生了。早在2015年的《鐵道飛虎》和2016年的《遊戲規則》中,他就一直在以這種“浮誇風”演繹角色,而且完全看不到一點隨著時間而有所累積的痕跡。

跨界秀演技,早有成功案例

歌手演戲在香港娛樂圈頗有歷史,許多大家熟悉的優秀演員最初都是以歌手的身份出道。首當其衝的,當然就是哥哥張國榮。

1977年,張國榮參加“亞洲業餘歌手大賽”後入行,頒獎嘉賓正是當時只有8歲的莫文蔚。在麗的(亞視前身)演了很多配角後,他在1982年轉投華星唱片。當時華星手上有很多日本單曲的版權,也有讓歌手上TVB打歌的權力。

同樣在1982年,TVB和華星唱片合作,開始舉辦新秀歌唱大賽。這個比賽在選出好聲音的同時,也為TVB和香港影壇輸送了不少好演員。

於是,張國榮很快就憑一首翻唱自山口百惠《再見的另一方》的《風繼續吹》在歌壇“鹹魚翻身”,並開始在電影圈走紅。《八星報喜》、《縱橫四海》等電影作品都是其這一時期的代表作。而一部《霸王別姬》不僅成就了“段小樓”與“程蝶衣”兩位京劇伶人的別樣情感,也讓張國榮與張豐毅享譽世界影壇。

除了在歌壇擁有舉重若輕的地位,梅豔芳在香港電影黃金時代也留下了一眾經典影像。1984年剛剛出道時的一部《緣分》,就讓她獲得了金像獎最佳女配角。此後和哥哥張國榮共同主演的電影《胭脂扣》,更是至今仍被奉為華語片經典,由她飾演的“如花”一角更是將一段悽美的東方版“人鬼情未了”演繹得淋漓盡致。

2015年,素有“流行歌曲天后”之稱的LadyGaga,也成為熱門美劇《美國恐怖故事》第五季的常駐演員。在此之前,Lady Gaga曾在《彎刀殺戮》、《罪惡之城2》等電影中有過客串,此次參與美劇不僅是她第一次出任主演,也成為她正式進軍影視圈的重要一步。

至於威爾·史密斯,則是美國說唱音樂史上為數不多的從歌手轉型大銀幕最成功的人。他在電影圈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完全讓人忘了他還是一個曾經獲得4座格萊美的熱門歌手。

當然,自轉型成為一名演員後,他所收穫的成功遠比當歌手時更多,由其主演的《黑衣人》系列、《全民超人》、《機械公敵》、《我是傳奇》、《當幸福來敲門》等等一大波叫好又叫座的電影,都為他帶來了巨大的聲譽和可觀的商業利益。

認真地“不務正業”,才可能得到觀眾的認可

如果說演藝圈只需人氣和流量就可以輕鬆應對,那麼影視圈需要具備的硬件和付出的東西顯然更多。那些原本就有淵源與業內實踐經驗的人,和完全門外漢卻想著輕易跨界的人之間,其實是存在著本質的區別的。前者跨界相對“專業”,更近乎影視行業內部人才的自由流動,而後者則更多屬於跟風玩票,在演員的位置上逗留的時間不定。

站在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小花小鮮肉顯然更多屬於後者。至少在時下颳起的“小鮮肉主演”的風潮下,這些嘗試跨界的“小鮮肉”們顯然還沒做好成為一名優秀演員的準備工作。

或許在他們看來,演員這個行當的門檻確實夠低,哪怕是跟影視行業八竿子打不著甚至毫無專業技能的人都可以勝任。可事實顯然不是這樣,即便是那些影視圈內的專業人士,在嘗試轉型前也需要經過多年的積累才可以勉強一試。一旦準備不足就草率行事,呈現出來的作品也往往只能是差強人意,多少顯得力有不逮。

基於這一客觀情況,那些知名的“鮮花鮮肉”們在準備跨界前,還是應該對錶演進行必要的培訓與積累,在整體藝術把握、審美水準上都需進行必要的準備,演起戲來才不會“踉踉蹌蹌”,不至於讓觀眾看得著急且吐槽不斷。總之,不專業的玩票,結果只能是批量生產出不成功的作品,很少能有例外出現。

唱而优则演,流量小鲜肉们这么努力咋还有骂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