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為生態環保提供紀律保障

為生態環保提供紀律保障

“還老百姓藍天白雲、繁星閃爍”“還給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日前,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為全國人民繪就了一幅美麗中國新圖景。

但美麗的願景“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還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不懈砥礪奮進。當前,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下,一些地方還存在著不容忽視的環境汙染問題。數據顯示,僅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就受理群眾信訪舉報13.5萬餘件,問責1.8萬多人。問責的背後,反映的是一些幹部在環境保護中的履責不力。

環境汙染,歸根到底是人的問題

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是本行政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第一責任人,本應以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的責任擔當,在其位、謀其政、幹其事、求其效。但有的地方黨委政府和有關黨員幹部卻沒有履行好本行政區域生態環境保護責任。

今年3月,因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鴻升紙業汙染反彈,當地10名幹部被問責。在此前的2017年4月至5月,中央環保督察組就發現並督察了湖南省鴻升紙業長期違法排汙問題。但督察結束後,鴻升紙業卻擅自通電恢復生產,違法排汙。對此,永順縣政府及經信、環保等有關部門,以及澤家鎮黨委、政府對汙染反彈行為視而不見,甚至暗中默許企業恢復生產。

我國雖然有嚴格的環保審批制度,但有的審批人員審批不嚴,讓一些汙染項目一路綠燈。最近,湖北省通報顯示:2013年9月至2016年10月,該省質監繫統違規新註冊每小時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554臺,部分市州環保局違規通過環評批覆。無獨有偶,江西省贛州市政府原副市長劉建萍,也因違規批准未經環評審批的車間投產,且在企業啟動生產時仍未督促完善環評審批手續、建設廢水治理設施,被給予行政記過處分。

保護環境需要拿出硬功夫,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和魄力。但有的部門面對環境汙染問題,畏首畏尾,整治不力。比如,湖北省農業廳違反規定將斧頭湖109個圍網圍欄養殖證延期,且未積極開展清理整治珍珠養殖專項執法,造成全省湖泊圍欄圍網養殖和珍珠養殖取締拆除工作嚴重滯後。湖北省鄂州市、黃石市陽新縣等地相關部門未及時將珍珠養殖工作納入漁政執法範圍,珍珠養殖取締不力。

可見,幹部不作為、慢作為是環境汙染久拖不決的一個重要原因。一些黨員幹部遇到環境汙染,抱著事不關己,能拖則拖的態度,有的甚至弄虛作假,以形式主義對待環境保護。在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整改落實中,普遍存在以文件落實整改、以會議推進工作、以批示代替檢查的情況。甘肅省張掖市在約談整改中避重就輕,有31個生態破壞項目沒有納入排查整治範圍;52個違法違規探礦項目中僅有31個採取簡單凍結辦法,沒有制定有效退出機制和保障措施。如此失職失責,怎能抓好環境保護工作?

破壞生態環境的背後,權錢交易值得警惕

生態環境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對於廣大幹部而言,保護生態環境既是責任擔當,更是政治擔當、歷史擔當的體現。但一些地方的黨員幹部政治站位不高,沒有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大意義。

一些地方之所以不重視環境保護,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受錯誤政績觀影響,片面追求經濟增長和顯績,認為只要經濟發展了,環境汙染不要緊,造成生態環境長期為經濟發展讓路的情況。中央環保督察組督察反饋意見指出,河北省一些地方重發展、輕保護的現象較為普遍。

還有一些地方,認為要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可以放鬆對環境保護的監管。比如,陝西省渭南市政府竟然違反中央政策要求,印發規定明確每月在渭南市工業園區設立25天“寧靜日”,阻礙環境執法。

更有甚者,一些黨員幹部收了企業的好處,對環境汙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肆意破壞生態環境行為的背後,很可能都存在“保護傘”,其中權錢交易、利益輸送尤其值得警惕。因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和公職的福建省環保廳原副廳長王國長,就曾利用手中權力和職務影響,為一些朋友承接環評業務、審批環評報告,進而大肆受賄。今年4月,陝西省寶雞市環保渭濱分局原黨組書記、局長吳曉林就因利用職務便利,在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小道路灑水降塵等項目中收受賄賂,受到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作為環境保護的守護者、執法者,一旦收了人家的好處,面對環境汙染,又怎能理直氣壯地執好法、為人民守護好美麗環境?

加強問責,為環保督察保駕護航

我國生態環境質量雖持續好轉,但成效並不穩固,稍有鬆懈就有可能出現反覆。5月24日,中央紀委通報曝光了6起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典型問題。

作為“三大攻堅戰”之一,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這場大仗、硬仗、苦仗提供堅強紀律保障,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的重大政治任務。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必須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形成政治自覺,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為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紀律保障工作履職盡責。

“發現問題不解決,比不巡視的效果還壞”,這個道理在環保督察上也一樣。從通報情況來看,有的地方在環境保護上存在僥倖心理,以弄虛作假應付環保督察,還有的喜歡做表面文章。是不是真的整改到位,整改之後有沒有反彈,需要“回頭看”。對“回頭看”中發現整改不到位的,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立足“監督的再監督”“檢查的再檢查”,加大問責力度,形成強力震懾。目前,不少地方紀檢監察機關出臺了配合環保督察制度。如,去年海南省紀委下發《關於全力配合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進一步強化監督執紀問責的通知》,要求對生態環保部門已經調查核實,按規定需要問責的,要第一時間介入。

其次,紀檢監察機關要主動作為,暢通問題線索舉報渠道,嚴肅查處環保意識淡薄、責任落實不到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突出問題。對環境汙染背後隱藏的腐敗問題,更要深挖嚴查。

此外,紀檢監察機關要積極推動各級黨委政府完善有關制度。據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全國已有26個省市按中央模式建立並實施了省以下環保督察機制,31個省份均成立了督察整改領導小組。自啟動中央環保督察以來,全國各省(區、市)已出臺或修訂生態環境保護政策法規、制度標準等240多項;31個省份均已出臺環境保護職責分工文件、環境保護督察方案以及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辦法。“有了制度,還要嚴格執行,讓制度發揮長效環境保護效能。”江蘇省建湖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須衛琴說。

環境就是民生。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隨著生態文明的問責力度越來越大,更多的人會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人民群眾也會在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中,增添更多的幸福感。(通訊員 肖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