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2 “別救我!”一條短信,深深刺痛了14億國人……

“別救我!”一條短信,深深刺痛了14億國人……

近幾年,孩子因為網癮造成悲劇的新聞絡繹不絕,“網絡遊戲”甚至“互聯網”,都變成了家長眼中可怕的“毒瘤”。

18年5月,重慶一男孩因為過於依賴遊戲中的死後回城滿血能復活功能,選擇了自殺,並給媽媽發短信說:不要救他……

廈門的阿海因為家人的溺愛,無節制的沉迷在網絡世界,每天只睡三個小時,最後出現了精神分裂……

阿化(化名)剛開始玩網遊時,還算自律,可是隨著時間增加就變成了通宵達旦,父母說他他還要毆打父母……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上網一搜比比皆是,讓人震驚又痛心。

每一件悲劇的背後,都摻雜著家長的血淚,我們不禁會問自己,好好的孩子,怎麼變成這樣了?

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還將遊戲成癮納入醫療體系。想要了解孩子是不是遊戲成癮而患上精神病,需要家長注意這4點:

1、對網絡遊戲沒有控制力,玩起來就不想停下。

2、不玩遊戲的時候,焦慮不安,甚至出現不舒服的生理反應。

3、把遊戲看做第一位,即使退學也要打遊戲,不吃飯也要打遊戲。

滿足上述條件,則可說明是有癮,若是持續時間超過12個月,則能患精神病了。

有這種擔心的家長,不妨觀察和試探一下孩子,是否符合上述描述,來判斷孩子的健康!

不論孩子是否出現癮症或者精神疾病,我們都要保護自己的孩子,不能讓網癮毀了孩子!

第一:作為家長,我們要對孩子正確的引導,不能在孩子剛開始接觸網絡遊戲的時候,不放在心上,放任其玩。

沉迷網遊的孩子特徵基本都是:要麼父母工作忙碌,內心空虛的孩子;要麼是現實生活中自卑,能在網絡生活裡找到自信的孩子,還有家庭不和睦的孩子想要轉移注意力的。這幾條裡面基本都有家長的過失和責任,所以,由家長來引導孩子遠離網癮泥潭,無需置疑!

第二:家長需要給孩子更多的愛,陪伴和鼓勵,孩子心理不空虛,自然不需要“網癮”來填補。

第三:引導孩子在學習之外,培養一些健康的自己喜歡的興趣,多陪孩子做正能量的事。

第四:家長需要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讓孩子學會抵擋誘惑。

第五:以身作則,自己先別變成“網癮”一族。

若是發現孩子依然沉迷不可自拔,少點怒罵,先緩和你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必要時尋找專業人士幫助。循序漸進的幫助孩子脫離“網癮”這個泥潭。

還有一點需要家長注意的是,孩子沉迷網絡之後,思想變得血腥暴力,這和一些不健康的遊戲有非常大的關係,在這一方面,不良的部分遊戲開發者也需要承擔很大一部分責任。需要我們家長共同抵制不良遊戲。雖然現在大部分遊戲已經有了防沉迷系統,但是還要更完善,才可以保護孩子。

不止家長,學校也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教育,多給孩子普及網癮的危害,讓孩子在有苗頭之前,從自己的思想上杜絕網癮,比什麼都管用。多領導孩子去玩一些,健康益智的遊戲,遠離不良遊戲!

網癮毒瘤不容小覷,家長千萬別忽略了孩子的每分每秒,要時刻保持警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