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唐朝時期的飯菜五花八門,這道肉菜不屬於葷菜

1986年由楊潔執導,改編自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在春節與廣大的觀眾們見面,本劇一經問世就在社會上引發了空前的收視熱潮,收視率更是達到了恐怖了89%,成為了迄今為止重播次數最多的電視劇,成為了我們這波90後心目中永遠的經典。但不知道各位觀眾有沒有發現一個小細節,當想吃唐僧肉的妖怪們抓到唐僧的時候,吃唐僧的方法總是想蒸著吃,那他們為什麼不炒著吃呢?

唐朝時期的飯菜五花八門,這道肉菜不屬於葷菜

作為我們四大名著的《西遊記》當然不會犯這樣的錯誤,劇中吃唐僧肉都是蒸著吃其實是有史實根據的。原來在唐朝的時候,煤和其他熱高的燃料還沒有被大量的開採,當時使用最普遍的燃料是木炭,但是木炭燃燒所產生的熱量並不足以用來炒菜。而且當時炒菜所必需的金屬釜具也沒有大批量的生產,所以那時人們所食的食物大多都是靠蒸的。

唐朝時期的飯菜五花八門,這道肉菜不屬於葷菜

唐朝的主食肉類是羊肉,唐朝大戶人家招待朋友的時候也非常的有意思,先是讓一名廚師當場趕著一頭活羊到貴客面前當場宰殺以顯示肉質的鮮嫩,然後是由貴客自己挑選想吃那一塊的肉,然後由下人捧著一塊彩布將貴客挑選的肉包好,再由廚師帶下去蒸好送上來。

唐朝時期的飯菜五花八門,這道肉菜不屬於葷菜

送上來後貴客將自己所選的肉放到盤子,用刀子將羊肉切成一片一片的(怎麼有種在吃西餐的感覺),因為羊肉的羶味很大,所以一般在吃的時候都會配胡椒,胡椒又是從西域進口來的,所以胡椒在當時的價格很高。

唐朝時期的飯菜五花八門,這道肉菜不屬於葷菜

很有意思的是在唐朝時代雞肉竟然不算肉,原來在唐朝時普遍認為只有獸類的身上的肉才稱為是肉。所以那時市場上雞肉普遍都非常的便宜,而普通人家招待客人也是用雞肉,“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也是唐朝農村最普遍的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