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揭開中國農民種地不賺錢之迷

農民真苦,農村真窮,這是歷來農民作為社會最底層的真實寫照。農民有地種苦,無地種更苦。舊社會農民沒有土地,幫地主做長工,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新中國成立後,農民分得了土地,生活較舊社會的農民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相對於現在其他社階層來說,仍然是很貧苦的。城市白領們輕輕鬆鬆月入好幾千甚至過萬,這相當於一個農民家庭整整一年的收入了。農民收入很微薄,這根源在於種地不賺錢。

揭開中國農民種地不賺錢之迷

種地是農民的主業,主業不賺錢,哪有不窮之理的!為什麼農民種地不賺錢?農產品價格低賤是農民種地不賺錢的根本原因。中國9億農民用最廉價的勞動力養活了4億多城鎮居民,而農民自己卻富不起來,依然過著貧窮的生活,這是多麼的不公平!

揭開中國農民種地不賺錢之迷

要使農民富起來,就必須要讓他們種地能賺錢,讓農產品價格高貴起來,當然不會高到大家都吃不起飯的,但一定要保證在成本價以上,使農民有得賺,農民自然會富起來。要實現農民種地賺錢這一目標,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國家必須要對我國的農產品進行價格保護,不能讓國內的農產品價格受到進口的低價農產品的衝擊。自從加入WTO以來,我國農產品一直受到外國進口低價優質農產品的嚴重衝擊,致使我國農產品價格低微不振,農民種地蒙受巨大損失。為了使我國農產品免受進口低價農產品的衝擊,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農產品進口關稅。

揭開中國農民種地不賺錢之迷

二、國家可以對出口農產品企業進行補帖,以確保農產品收購價在一定的保護線以上,以保證農民種地能賺錢。

三、農產品價格不能完全由市場來決定。因為農作物都是有季節性和固定的生長週期的,這就決定了農作物有個固定的上市時間,一窩蜂上市的情況是避免不了的。如果農產品價格完全由市場來決定勢必會造成供過於求,致使價格下跌,甚至爛市,農民損失慘重。小編了解的廣西農村農民種的豆角每年都是4月份上市的,4月初每斤豆角收購價是2.5元,農民每斤豆角去成本可賺1.5元左右,但是上市的豆角很少,大多數都是4月中旬後上市的,待到4月15號豆角就開始跌價,一直跌到4月25號每斤豆角收購價0.5元,這個價錢是虧本的,每斤虧0.5元左右。正是豆角大量上市之時,所以種豆角的農民虧得很慘。對於這種情況,國家可以用高於成本價收購農產品,然後把它屯積起來,待該農產品上市高峰期過後再賣出,就可以輕鬆地解決由於短期內供過於求造成農民的損失,讓農民種地賺錢。

揭開中國農民種地不賺錢之迷

四、農民種地不賺錢的原因,是由農業生產工具落後,農業投資成本大,農產品產量不高,品質不夠優良造成的。針對這一情況,國家應該多研發一些先進的農業生產工具,以便農民提高生產效率,堷育更多優良品種從而達到増產優質的目的。

以上是中國農民種地不賺錢的根本原因和破解之法,揭開了多年來中國農民種地不賺錢的迷底所在。願中國農業衝出迷霧,向世界農業強國進發,願農民可以作為一種高收入職業而受世人尊重。

【肥料圈】小圈子大農業 我們為世界種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