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雙春年閏四月,還要防備倒春寒,北方農民春耕不著急,原因是這

好多人都注意到了,2020年是雙春年,還是閏四月,東北一些地區農民還沒有動手春耕,這是不是意味著春耕要推後呢?專家回答:春耕按節氣走。


 雙春年閏四月,還要防備倒春寒,北方農民春耕不著急,原因是這

雙春年


2020年為什麼是雙春年、閏四月呢?

這也是機緣巧合,2020年兩個陰曆年中有兩個“立春”,一個是2020年的2月4號(陰曆正月十一),一個是2021年的2月3號(陰曆臘月廿二)。也就是說在今年的整個陰曆年中,我們會過兩個“立春”節氣,據老人們講,兩個立春在一個陰曆年裡是比較喜氣的,據說因為閏月的原因,每19年中會有7個又春年,有7個無春年。正巧今年還是“鼠”年,是十二屬相中的第一個屬相,我國農村傳統民俗認為:雙春年是一個五穀豐登的豐收年,還是個吉祥如意的幸福年,農村在這樣的年景辦喜事、蓋房喬遷的都有。

而閏四月就與曆法推算有關係了,根據推算,一般來說民間有“十九年七閏”的說法,意思是說在19當中會有7年是閏月的。但究竟閏哪個月就要與24節氣差來定了,但是農曆的正月和臘月是不閏月的。而閏四月一般9-12年才會遇到一次,比雙春年還難遇,按照推算,從2000年到2100年這100年間閏四月的年份有8個,分別是2001年(已過)、2012年(已過)、2020年(正在過)、2058年、2069年、2077年、2088年、2096年,這次閏四月後,下一次閏四月要等58年喲。


 雙春年閏四月,還要防備倒春寒,北方農民春耕不著急,原因是這

南方春耕插秧


雙春年、閏四月有什麼民間說法呢

民間認為,喜事成雙,在雙春年意味著上天給人民送過來了喜氣和溫暖,照顧百姓久旱有雨、五穀豐登,民間結婚生子、起房蓋屋、升職加薪、事業順利。其實民間就是為了討個好彩頭。

閏四月,本來就比較少,這些不好遇到的事情,我們就把它當作一件好事來對待。在民間,有時候親戚間走動,也會有閏月時互請吃飯,以示潤澤關係、增進感情。特別是農民對於閏四月更是守護有加,意味著春天更多久、好天氣更多,雖然這些只是才百姓的一個心願,但也表現出了農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


 雙春年閏四月,還要防備倒春寒,北方農民春耕不著急,原因是這

農民育苗中


為什麼北方有些地區現在還沒有春耕呢?

雖然剛剛過了“驚蟄”節氣,按照古諺語“到了驚蟄節,耕地不能歇”,“春雷一聲萬物長”,意思農民朋友該收拾機具上地勞動了,其實這對於我國這樣的南北5000公里的版圖來說,南北耕作差異化是非常大的。

比如說氣溫和氣候,今天是陽曆3月6號,驚蟄第2天,最南的海口市是陰天20-25℃,雲南昆明多雲7-21℃,湖北武漢陰8-15℃,陝西西安晴6-17℃,山西太原多雲-4-15℃,黑龍江哈爾濱陰-7-1℃,看看這南北溫差最大有24℃,東北某些地區還處在零下的水平,零下溫度時土壤凍結得多,對於深翻地是比較困難的。

我們也看到,東北一些地區的農民還沒有動起來,其實仔細看一下,現在還沒有動窩下地的農民還包括內蒙、山西北部、河北張家口等地區,一是因為天氣還不至於太暖和,二是疫情下農民能不動就不動了,三是現在春耕的主要工作是漚制農家肥和翻地採購農資。

有的農民朋友有漚制農家肥的習慣,就會到地頭做這些事情,翻地嘛,現在都是農機翻地,有自己翻的,大多數人還是僱用農機手來翻,這就要看農機手把自家的地排到幾號了,沒排到只能在家等著叫了。購買農資嘛,說實話,今年雖然有新冠肺炎疫情出現,但大多數農民已經通過年前或者年後的經銷商網上活動購買下了農資,除了急需要的農機零配件外,農民還真沒有什麼需要的了。這就是為什麼北方某些地區還不見老百姓動手春耕,這從某一方面能看出農業機械化對於農民來說是大大釋放了勞動力,熱炕頭上一坐就春耕完了,現實就是這樣。


 雙春年閏四月,還要防備倒春寒,北方農民春耕不著急,原因是這

農民春耕整地


專家解釋春耕:按節氣走

其實不管是雙春年,還是閏四月,農民進行耕作都是按照節令走的,而各地根據不同的節氣進行相應的農事活動,比如在“驚蟄”這個節氣,山東大棚戶早就在前10幾天就做開了育苗工作,南方地區小麥早就拔節了,而河南中原地區還在返青起身階段,陝西山西的果樹早前就在做春剪清園工作,東北地區則剛剛開始玉米地深耕旋地工作。

具體到雙春年、閏四月會不會對春耕工作推後,有關專家認為這不能作為春耕遲後的關鍵因素,農民春耕還是以“節氣”為主,到了一定的節氣,根據多年的經驗,各地氣溫會回到應該的適合溫度,地溫也會隨之變化,耕作也就會隨之開展。比如“麥種頂凌”就是在指在地表土化凍2釐米進行劃鋤,也意指合適的時期耕種。山西原平有句話叫“張村茄子磨頭蒜,東營的葫蘆不用看”,意思是這幾個村的種植各有物色,意指作物與土壤氣候環境相結合,種植出來的作物品質就會好。

而磨頭的蒜還有句古語叫“清明不在家,入伏不在地”,意思是在這個地方種蒜,在清明以前是必須下種的,到了入伏之前就必須收回來,而且農民一直遵照著這句古語來種植,蒜頭質量在當地呱呱叫好。但如果換個地方,到山東的秋播大蒜在9月底到10月初就種上了,這就是由各地的氣溫、節氣、品種不同而有所區別的。而東北因為土質好、氣候冷涼,玉米種植就會稍微靠後一些,這也就好理解為啥北方地區春耕要稍晚一些了。


 雙春年閏四月,還要防備倒春寒,北方農民春耕不著急,原因是這

果樹預防倒春寒


2020年為什麼要特別注意倒春寒呢

今年為什麼要預防倒春寒呢?已經被大眾熟知的原因是近些年來全球氣候普遍偏暖,冬季沒有硬冷,春季氣溫就是異常,也就是說不按節令氣溫進行,這是個大勢。從這幾年的情況看,我國每年都有或大或小的倒春寒出現。

倒春寒一般出現在驚蟄到穀雨這一段時期,也正是農民春耕播種的重要時期,剛剛播種的植物剛剛出苗,就遭遇氣溫嚴重變化,一般是氣溫下降過大,日氣溫差過大,會倒致植物苗受凍而死。果樹剛剛萌芽、開花,受倒春寒會敗花凍芽,使果產量嚴重下降或者質量不佳。

今年我們其實已經感覺到了,就在前10幾天,氣候溫暖,可是突然北方降雪,氣溫陳驟降,幸虧還沒有大量作物播種,只是對冬小麥有一點點影響。

據有關專家提示,今年的倒春寒必定要來,而且比去年前年的勢頭要更猛一些,現正是春耕開始,馬上就要進入播種期,在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儘早做好倒春寒的防禦工作,比如果樹在剪枝後要進行有效清園,通過塗白、打藥等措施積極預防倒春寒,西北地區玉米種植應隨時看天氣預報,必要時也要晚種,以避過倒春寒,後期有果樹開花遭遇倒春寒要噴施磷酸二氫鉀和一些藥物適時補救。


 雙春年閏四月,還要防備倒春寒,北方農民春耕不著急,原因是這

春耕開始,農機深翻地


今年是雙春年,還是鼠年,吉利年,同時還有可遇不可求的閏四月,可以說絕對是個好彩頭。驚蟄過後,全國春耕工作熱火朝天,雖然遇到了新冠肺炎疫情,但我們不誤農時,正確按照春耕理念進行耕地播種工作,不信謠言,相信科學,按照節氣變化加緊春耕工作,爭取在雙春年取得作物增產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