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亞馬遜開啟社區生鮮小型超市 無人收銀的那種

剛過去的2月,在國內生鮮商超們努力接住爆發的線上業務時,西半球的電商巨頭亞馬遜新開出一家Amazon Go Grocery store。


這個Amazon Go Grocery store相比兩年前亞馬遜推出的Amazon Go無人收銀便利店面積上要大上4-5倍,所以,國內很多媒體把它稱為“亞馬遜無人值守的大超市”或者““亞馬遜無人雜貨店”。


其實,在小編看來,把它稱為亞馬遜佈局的,採用”無人收銀模式“的“社區生鮮小型超市”可能更準確些。


01


亞馬遜Go系列的社區生鮮超市


根據媒體報道,首家亞馬遜go社區生鮮超市包括後倉面積大約966平方米,與沃爾瑪2018年在中國開始做的社區生鮮超市的面積類似,靠近居民區。


已去探訪過的朋友透露, 亞馬遜Go社區生鮮超市主要售賣生鮮商品,包括新鮮農產品,肉類,海鮮,烘焙食品,乳製品,方便速食半成品(意大利麵,色拉,比薩餅等),各種酒類等。

據說,門店以後還將提供西雅圖當地品牌的糕點,酸奶和香腸等食品。


與亞馬遜旗下全食超市(Whole Foods)很陽春白雪的高端有機生鮮超市定位不同,亞馬遜go社區生鮮超市努力價廉物美,無人收銀,便捷購買。


同時,與亞馬遜go無人收銀便利店不同,亞馬遜go社區生鮮超市更像一個社區雜貨店,售賣“超出食物範圍”的品類,“從紙巾、洗潔精到洗髮水和除臭劑……”包括寵物食品,家居用品,健康和個人護理,口腔護理,皮膚護理等。


與亞馬遜go便利店一樣,亞馬遜go社區生鮮超市引人注目的一個重要特色是“無人收銀”,這是亞馬遜進軍線下生鮮零售的一個重要砝碼,也就是與傳統零售不同,不用排隊結賬,“拿了東西就走”。


與國內普遍的手機買單不同,在亞馬遜go結賬連手機都不用掏出來。很亞馬遜,很酷炫,十足未來零售的模樣,讓亞馬遜go無人收銀便利店兩年前剛開業時博取了很多眼球。


購物者在進入商店時首先使用Amazon Go應用進行掃描,然後照常購物。攝像機和傳感器跟蹤從貨架上拿走的物品,將其添加到購物者的虛擬購物車中。當消費者離開商店時,其手機上Amazon Go會自動結賬。


在亞馬遜go生鮮社區超市,天花板上的數百個攝像機是“拿了就走”概念的關鍵技術組成部分。為了減低識別難度,這裡售賣的各種水果和蔬菜都是包裝好的,按包裝單獨定價,或者像罐裝可樂一樣都是單個物品。


需要注意的是,亞馬遜go系列門店是“無人收銀”,不是“無人值守”,在亞馬遜go門店裡,還是有人整理貨架和補貨。在亞馬遜go社區生鮮超市的賣酒區,有人專門查驗ID。


目前,應用無人收銀模式的亞馬遜go便利店在全美已經有20多個。亞馬遜go生鮮社區超市裡有5000個SKU,是亞馬遜無人收銀應用最大的一個線下店。經過2年多的進化,這個技術達到一個新高度,能應付數千品類和更復雜的商品。


不過,這個無人收銀go模式目前還沒直接應用到亞馬遜旗下數百家全食超市裡,說明其適應傳統超市落地的複雜性還很大。


02


亞馬遜的線下生鮮業態佈局


生鮮線上滲透率低,但消費粘性大,在每年高達8000億美元的美國生鮮雜貨市場,線上業務只有2%左右。在10多年前開展線上賣生鮮業務後,最近兩年,亞馬遜也向線下出擊了。


2017年6月,亞馬遜以13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全美最大的天然食品和有機食品零售超市全食超市。此後2年多,亞馬遜一方面用互聯網技術改造這個全食超市,另外,也在利用技術專長,以有更好零售體驗的生鮮零售新業態殺到線下。


親自下場生鮮新零售,與阿里巴巴2016年初從建數千平米的“盒馬鮮生”開始不同,亞馬遜是先從小業態開始的。


2018年初,亞馬遜go無人收銀便利店在美國西雅圖總部正式開業。這個業態主要瞄準辦公白領的簡餐需求,佈局在中心商業辦公區。目前已在美開業的20多家門店面積大部分介於在100平米到250平米之間。


而這次新開業的“亞馬遜go社區生鮮超市”,顯然與“亞馬遜go無人收銀便利店”是兩個業態,細心的人會注意到,“亞馬遜go社區生鮮超市”的員工穿綠色體恤,而“亞馬遜go無人收銀便利店”的員工則是橙黃色,差別很明顯。


“亞馬遜go社區生鮮超市”靠近居民社區,主要滿足家庭的生鮮日雜需求,賣的東西除了食物,還有日雜,但是,品類又不及大型超市豐富。


2019年11月,一位亞馬遜高管曾透露,2020年,亞馬遜還會在加州洛杉磯開一家真正的生鮮超市。新的超市將彌補全食超市、亞馬遜書店、亞馬遜Go無人收銀便利店的短板,補全亞馬遜的線下品類,甚至會採用“迷你倉”,參照沃爾瑪,線上訂貨、線下配送,打通物流的最後一公里。看起來,這個在加州醞釀的新超市很像中國市場的盒馬鮮生超市呢。


從2017年至今,亞馬遜在線下生鮮零售的佈局包括:


全食超市:大型超市,座標高檔社區,瞄準關注健康有機的高端消費人群。


亞馬遜Go便利店:小型便利店,座標商務辦公區,無人收銀,方便快捷滿足白領人群簡餐。


亞馬遜Go社區生鮮超市:小型超市,靠近居民區,無人收銀,方便快捷滿足家庭人群。


亞馬遜生鮮超市(未開業,名字未曝光):大型超市,豐富全品類,線下線上一體化。


觀察亞馬遜線下生鮮業態的拓展動線,可以看出,圍繞“人”去滿足其不同場景的需求:上班時,在家時,想線上購買時,或者想線下體驗時。


這與中國電商巨頭殺入線下,建立生鮮新業態的思路很像,在建立初期不是單一業態大規模拓展,而是圍繞“人”不同需求去建立相應的線下業態,通過App支付去將線下線下消費數字化。


典型如阿里巴巴的盒馬鮮生,從2016年初在上海開出第一家“盒馬鮮生”,4年多時間,盒馬開出包括盒馬F2、盒馬菜市、盒馬mini、盒馬小站等7個新業態。其中盒馬F2針對白領解決簡餐問題,佈局在寫字樓區。盒馬mini則立足居民區,滿足家庭。


另一個巨頭京東進入線下生鮮零售,則是通過近年陸續佈局的7FRESH七鮮超市、針對社區寶媽的七鮮生活美食社區超市、針對白領的美食零售混合業態“七範”等業態來落地。


數據是新的零售業態的核心動力。當積累的消費數據越來越豐富,會推動這個業態運營的準確性和效率越來越高。殺入線下,瞄準生鮮的電商巨頭們似乎殊途同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