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通達系,百世,順豐從拼量化到拼流量,誰會第一個從巨頭到寡頭?

誰會第一個從巨頭到寡頭,快遞行業洗牌事實上已經結束,各種新型快遞品牌雖然給行業以眼花繚亂的錯覺,但是,行業人士很清楚,快遞行業運營的硬成本和體量時效才是推動網絡健康的基礎,任何方式方法與模式概念都會在成本臨界值的零利潤以下見底,因為任何商業模式都不能違背商業運作節點成本收支的自然法則。所以,新型快遞品牌只是什麼時候起,什麼時候燒光資本後死的問題,因為,快遞包裹實物的流動,從東送到西,在絕對硬成本(設備/油耗)和有形空間下(車輛立方/場地),除了成本表現形成不同外,無論哪個新品牌起網,只要快遞費與成本持平,都會成為快遞行業價格戰下的犧牲品而已。那麼,從巨頭到寡頭需要什麼條件,下面做三個分享。

第一:什麼是量化規模競爭

量化規模競爭就是原來一單賺0.6元,通過價格戰降0.5元后,現在一單賺0.1元,然後做6單總和賺0.6元,在量化規模競爭極端的情況下,表現為做12單,6單利潤為零,剩餘6單賺0.1元,12單平攤0.05元。

關鍵是,在量化規模競爭中,只要整體市場快遞費利潤0.1元無限接近成本線的情況下,總體量100%的品牌快遞只要拿出50%的體量去拼零利潤的勝出,總體量只有50%的品牌快遞就會面臨倒閉。

事實上量化規模競爭在快銷品零售行業尤其突出,連鎖超市就是通過密度和量化進行薄利多銷來打垮小商店個體戶的,連鎖超市通過不同的店鋪銷售進行價格調整參與市場競爭,在利潤互補與成本空間互補上製造競爭空間優勢,擠壓小商店個體戶的流量平衡,製造量化降維競爭。

某第一體量快遞曾宣稱從巨頭走向寡頭,本質上運用品牌網點,雲倉,市場部,快運,的量化規模製造品牌溢價產生打擊維度,以市場佔有率26%為目標,通過價格均化槓桿迫使市場佔有率12%的快遞品牌進入全網性體量100%平均利潤通過價格戰進入成本線,永久性的失去品牌溢價調整參與市場競爭,在利潤互補與成本空間互補上失去競爭空間。

第二:什麼是流量規模競爭

通達系,百世,順豐從拼量化到拼流量,誰會第一個從巨頭到寡頭?

最近,中通快遞宣佈要重裝再出發,只說明一點,中通快遞整體戰略規劃已經從巨頭化過程中轉向流量規模競爭。

從中通快遞旗下的兔喜快遞超市自2017年啟動加盟看,流量規模通過末端門店可以和廣大消費者建立有溫度的、直接的聯繫,對供給端和需求端起到很好的直鏈作用。兔喜快遞超市在2020年的規劃中,末端建設仍將是重點推進的項目,中通將通過商業、傳媒等生態圈產業為末端門店更好地賦能。

實際上流量規模競爭的理解除了電商體量形成的退件收入之外,直接產生的流量規模競爭主要體在“習慣意識留存率”的認可度上的競爭力,簡單的理解,10個人知道的東西永遠比5個人知道的東西關注度大50%,如果說因為留存率是十分之一,那麼5個人知道的復購率就等於零。

流量規模競爭本身就是快遞行業內快遞端與消費端的“端對端”之爭,所謂的大數據就是淘寶用戶的“復購率”定位,流量規模恰恰提供了“復購率”與“單次購”的產生體量,使再次銷售成為可能。

講簡單了,淘寶用戶網購時用於每天消耗有消耗週期的商品就是精準商業信息的大數據,一次購買長期使用的則不在“復購率”範疇,所以,流量規模不僅僅只是次數多了,而是復購的比例多了。

通達系,百世,順豐從拼量化到拼流量,誰會第一個從巨頭到寡頭?

第三:什麼是巨頭走向寡頭

巨頭企業只是規模比較大型,仍然有很多同等規模競爭的對手,最明顯的條件就是有入行空間彈性的行業,從價格與技術上進入,所以,巨頭企業仍然會在價格戰與技術戰競爭中產生規模性波動。

寡頭則是產生壟斷,是指一個市場中每個公司的產品無獨特性,並且競爭者的數量有限。它的特點是:基本上是同質產品,如基本的價格或技術。相對少的銷售者,如一些大的公司和許多小的跟隨大公司的公司。明顯無彈性的行業。

實際上快遞行業仍然處在價格戰與技術戰競爭中產生規模性波動,也就是說通達系,百世,順豐仍然處於巨頭競爭階段,每個品牌的體量規模會隨著價格戰與技術戰忽上忽下,只有價格戰與技術戰打到存量市場佔有率明顯無彈性的時候,行業資本從另一個品牌加入這個品牌分裂出的末端網點時,寡頭化才真正開始了。

目前,快遞行業品牌快遞還未出現明顯單一品牌網點二次規模性分裂,簡單的理解,就是該品牌體量沒有與其他品牌多100%的區別,網點數量也沒有達到多100%的密度,在多100%密度下體量不變,講透了,巨頭快遞日均發件3000萬單,寡頭快遞日均發件6000萬單,巨頭快遞網點3500個,寡頭快遞7000個網點,但是,每個網點的體量與巨頭快遞品牌網點體量相同,也就是說在行業內產生二比一的競爭“換手率”優勢,直接產生吸引其它品牌資本的資源競爭,不再是價格戰,從資本端維度打擊競爭對手。

結語:任何一個品牌想要勝出,首先是量化規模競爭產生的量化時效帶來的溢價,然後才會產生流量規模競爭的優勢,最後才會迎來行業資本從其它品牌跳到寡頭品牌的團隊中來,形成許多小公司跟隨的大公司的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