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 《童祥苓口述歷史》變聲期是男孩學戲的鬼門關 童祥苓能闖過去嗎

前言: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童祥苓先生師承南麒北馬,又幾十年精研餘派唱腔藝術,他在樣板戲《智取威虎山》中塑造的楊子榮的英雄形象更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無人不讚。2015年上海文史館為了保存歷史記憶,記錄時代風雲,推動口述歷史研究工作。邀請童先生口述“童家班”以及有關《智取威虎山》一劇臺前幕後種種經歷,由馮紹霆先生撰稿,出版了《童祥苓口述歷史》一書,經《頭條》黃V影視表演藝術家陳旭明老師引薦,蒙童老垂青,賜我一本。在此深表謝意。反覆拜讀受教頗多,深感此書乃京劇史中的一筆寶貴財富。經請示童祥苓先生得應允,特借《今日頭條》陸續連載與大家分享。

(第七篇)

大柵欄的房子比山門衚衕大多了。買下來之後,父親把整個房子改造裝修,總共二十多間房五個院,大的一個像籃球場那麼大,小的也有羽毛球場大小。父母住在大院正東三間房,兄弟姐妹每人也各有三間房,整個院子住得滿滿的。為什麼呢?人多,不光有家裡人,外頭的人也不少。


《童祥苓口述歷史》變聲期是男孩學戲的鬼門關 童祥苓能闖過去嗎

(京劇表演藝術家童祥苓先生)


教我文戲的劉盛通先生是全家養在家裡,給房子住給錢,專門教我,不教別人。教武戲的高連甲先生也是養在家甲的。一文一武,養兩家人,另外,我還要吊嗓子,還要學文化課,母親述為我請了文化老師。這些東西積在一起,排得很滿,白天滿了,還得用晚上的時間。雷先生教戲的時間是固定的,劉先生長期在家裡,他的時間可以隨時根據日程調整。還有,父親招了十多個徒弟養在家裡,學戲練功。因為我唱出戲,總要有人跑龍套啊!舞臺上要用各種把子,父親僱了在鳴春科班做刀槍把子、盔頭的陳師傳,養在家裡專門給我做。這還不算,我才學了三四齣戲,父親就把我全套行頭都做好了。現在想想,四姐一半心血就花在我身上,現在誰能養得起?我成了角兒之後也養不起。母親是一個教育家,她的觀點是在學東西上投資,房產賣了都可以。


《童祥苓口述歷史》變聲期是男孩學戲的鬼門關 童祥苓能闖過去嗎

(1964年童祥苓杜近芳合作《白蛇傳》劇照)


這個本下得夠大的,哥哥姐姐都很吃驚。他們認為,幾乎花棹大半家產為我學戲,不僅是冒險,也容易寵壞了我。這話不是沒有道理。男孩子學戲有點賭博性質,身體發育時有個變聲期,有倒嗓的風險,嗓子沒了就白學了

我變聲早,十三歲就變了,變得不是那麼慘,還能唱,就是噪子有點冒喉,時間也不長,兩年就過來了,到十五六歲的時候嗓子就完全好了。這得感謝我的師傅雷先生,他看功有經驗,很注重男孩子嗓子變聲。那時下午四點到六點,我要吊兩三個小時的嗓子,雷先生就看著。他就讓我唱降乙調、趴趴調,不許高,不許扯著噪子喊,從最低開始唱。唱一段時間平穩了,稍微漲一點,一點點往上走。等唱到最高音的時候就不讓唱,改唱平淡的,讓嗓子在唱運腔拐彎的地方也覺得圓潤,老在舒服的狀態。這麼唱了兩年,記得有一天,忽然唱著覺得很舒服,“do、re、mi、fa、so、la、si",再高一個調也不費勁。雷先生不響了,讓我唱嘎調試試。這一來就行了,變聲變好了。如果不是這樣,難保不出毛病,不是唱不上去,調一高就有心理障礙,就是要唱高了出怪音。保證演員能夠百分之七十靠功力把嗓子練出來,這是雷先生最有本事的地方。我原本沒一個很好的嗓子,那時鐵雷先生把我嗓子保好子了,就耐唱。


《童祥苓口述歷史》變聲期是男孩學戲的鬼門關 童祥苓能闖過去嗎

(雷喜福侯喜瑞《打嚴嵩》劇照)


當時小孩子演戲不少,科班就有幾個,都是孩子。鳴春社有一個唱花臉的叫於春奎,找他來給我配,因為都是小孩,童聲,調門高。我們一塊搭班唱戲,合演過《大保國》、《探皇陵》、《二進宮》之類的戲。他們是科班出身,像我這樣家裡掏錢培養的還真不多。

那時候,姐姐在上海已經站住腳了(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