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從招股書,看成都先導“科”“創”成色

從招股書,看成都先導“科”“創”成色

成都先導的DNA編碼化合物庫(DEL)技術平臺 圖據成都先導官微

11月22日下午,科創板上市委員會宣佈成都先導藥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先導”)首發上會獲通過,計劃募集約6.6億元用於“新分子設計、構建與應用平臺”與“新藥研發中心”項目的建設。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也是四川乃至西南地區第一家科創板過會的企業。“我們也是才邁出了第一步,後面還有很多步路要走。”11月23日,在接受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的採訪時,成都先導的副總裁李蓉感嘆道。

作為四川乃至西南第一家科創板過會的企業,成都先導究竟科創成色幾何?

募集約6.6億元

用於新分子、新藥設計研發

11月22日晚間,上交所在官網披露科創板上市委第48次審議會議結果,同意華峰測控、成都先導2家公司首發上市申請。至此,從6月5日科創板上市委首場審議會議同意3家企業過會至今,170天以後,披露名單中最新的成都先導也成為了科創板過會的第100家企業。

“我們也是才邁出了第一步,後面還有很多步路要走。”11月23日,在接受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的採訪時,成都先導的副總裁李蓉說。

招股書顯示,成都先導成立於2012年,註冊資本約3.6億元。目前,自然人李進直接持有成都先導22.744%的股份表決權,並通過聚智科創間接控制公司10.737%的股份表決權,合計控制公司33.481%的股份表決權,為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

而衝刺科創板,成都先導計劃發行不低於4000萬股股份(含4000萬股),募集約6.6億元用於“新分子設計、構建與應用平臺”與“新藥研發中心”項目的建設。

具體來說,根據招股書,“新分子設計、構建與應用平臺建設”項目擬在成都市雙流區天府國際生物城建設高標準的新分子設計、構建與應用產業平臺,引入行業先進設備和試驗試劑,進一步擴大公司核心業務DEL庫的規模和技術優勢,是對公司現有核心業務的進一步擴展。

“新藥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則是通過建設一處高標準的新藥研發場地,配套系列先進設備和儀器,用以提高公司新藥研發實力。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成都先導也是四川地區第一家科創板過會企業。此前,四川共有3家企業申請上市科創板獲受理,其中,苑東生物已經終止,秦川物聯處於問詢階段。

DEL技術全球領先

招股書顯示,成都先導的核心技術主要圍繞DNA編碼小分子化合物庫(DEL)技術,具體包括:DNA 編碼化合物庫的設計、合成與表徵純化技術、生物靶點活性驗證與DNA編碼化合物庫篩選技術,以及基於DEL技術的自主創新藥研發平臺。

DEL技術如何理解?李蓉告訴記者,DEL是一個相對新的領域和技術。記者瞭解到,簡單來說,DEL技術就是孵化新藥時,一個高效地將分子與疾病靶點匹配的工具。

“過去,我們的分子庫中只有幾百萬種分子,我們用這些分子與疾病靶點一個個配對,從而將配對成功的分子篩選出來成為臨床候選,再進行新藥研發、臨床審批和臨床試驗等,最後形成進入臨床治療階段的新藥。”2018年10月,在成都舉辦的創新藥物發現的前沿與實踐國際高峰論壇上,李進曾這樣介紹。基於DNA編碼化合物庫技術(DEL技術)的發展,使可供篩選的分子增加到了幾千億甚至是上萬億種,“同時針對靶點相互競爭、共同篩選,這不僅提高了篩選的效率,也增加了篩選成功的可能性。”李進說。

記者注意到,目前,成都先導藥物也是全國首個擁有DNA編碼小分子化合物庫的企業。截至2018年3月,成都先導藥物就已完成1800億小分子DNA編碼化合物的合成,在小分子領域位居全球第一,是全球可基於此技術進行規模化新藥研發合作的3家公司之一,具有每年超過100個生物靶點的篩選能力。

據悉,輝瑞、賽諾菲、默沙東等全球醫藥領域的龍頭企業均與成都先導藥物建立了新藥合作關係,實現商業收入的快速增長。

科研人員佔比超過85%

在近三年來,成都先導的研發投入逐年增高。

2016~2018年及2019年1~6月研發費用分別為1605.43萬元、4621.40萬元、6186.44萬元及3705.86萬元,佔當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97.72%、86.84%、40.92%及34.65%。

記者還注意到,成都先導的研發人員數量也幾乎佔據了公司所有員工大半江山。招股書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共擁有員工334名,其中研發人員286名,佔比為86%,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佔比為96%,碩士及以上學歷人員佔比49.1%。

財務報告顯示,成都先導在2018年已經實現了盈利。具體來看,2016年、2017年、2018年以及2019年1~6月,成都先導營收分別為1642.91萬元、5321.87萬元、15119.60萬元、10695.13萬元。同期,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為-2297.42萬元、-2308.07萬元、4496.05萬元、5967.25萬元。

關於成都先導是否具有獨立建設DNA編碼化合物庫的能力,上市委要求說明技術層面是否依賴外包或第三方採購,對此成都先導回覆,在DEL技術領域的研發主要依靠自有技術人才和科研團隊,具有獨立建設DNA編碼化合物庫的能力,在技術層面主要依靠自有資源進行研發創新,而非依賴外包或第三方採購技術服務。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俞瑤 袁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