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中考語文原來這樣考:2018年廣東省深圳市中考語文試卷(答案)

歡迎大家點擊關注,精彩內容,持續更新。我們,一起在頭條輕鬆學語文。

一、本大題共5題,每題2分,共10分.

1.(2分)請選出下列詞語中加點字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 )

A.抖擻(sǒu) 咫尺(chǐ) 駐足(zhù) 怏怏不樂(yāng)

B.慰藉(jí) 寒噤(jīn) 赫然(chì) 味同嚼蠟(jiáo)

C.溺愛(nì) 翩然(piān) 獷野( guǎng) 千山萬壑(hè)

D.殷紅(yīn) 告罄(qìng) 屢次(lǚ) 正襟危坐(jìn)

【解答】A.“咫尺(chǐ)”讀作“zhǐ”;“怏怏不樂(yāng)”讀作“yàng”;

B.“慰藉(jí)”讀作“jiè”;“赫然(chì)”讀作“hè”;

C.正確;

D.“殷紅(yīn)”讀作“yān”;“正襟危坐(jìn)”讀作“jīn”;

故選:C。

2.(2分)請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運用正確的一項( )

A.校展覽會惟妙惟肖地展示了19套校服,勾起了許多人的回憶。

B.中國足球隊首次征戰世界盃,許多媒體隨聲附和,竟相報道。

C.電影《戰狼2》以抑揚頓挫的情節和宏偉壯觀的場面掀起了全民觀影熱潮。

D.儘管霍金被疾病困在輪椅上,但他仍鍥而不捨,創作了一系列科學著作。

【解答】A.惟妙惟肖:形容描寫或模仿得非常逼真。可以用來形容表演或者文字、書畫作品等,但不能用來形容校服,不能用於校服展示。屬用錯對象,是錯誤的;

B.隨聲附和:別人說什麼,自己跟著說什麼,形容沒有主見。屬褒貶不當,是錯誤的;

C.抑揚頓挫:意思是指聲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諧。多用於形容悅耳的聲音。它是用來修飾聲音的,屬用錯對象,是錯誤的;

D.鍥而不捨:鍥:鏤刻;舍:停止。 不斷地鏤刻。比喻有恆心,有毅力。合乎句意,是正確的;

故選:D。

3.(2分)請選出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 )

A.今天“數字閱讀”企業成功的關鍵,是能否使年輕人體會到經典文章的魅力。

B.許多城市開展了高考“愛心送考”,為考生提供“綠色通道”服務。

C.在教師節慶祝大會上,學生們一起唱了《明天我就成了你》這首歌。

D.如今初中生近視日益嚴重,是由於過度看手機的原因造成的。

【解答】A.一面對兩面,刪去“能否”;

B.成分殘缺,在“愛心送考”後加上“的活動”;

C.正確;

D.項屬於句子雜糅,刪去“由於”“的原因”;

故選:C。

4.(2分)請選出下列選項中排序正確的一項( )

①考察表明,塔里木地區有非常長的聚水期。

②早在30萬年前,塔里木盆地和柴達木盆地還是連在一起的大海,後來這裡的地殼逐漸抬升。

③這一時期一直持續了數萬年,使得塔里木地區積聚了大量地下水。

④但還是個溼潤地帶,降水比較豐富,草原、沼澤密佈。

⑤為什麼塔里木盆地地下會形成巨大的地下水庫呢?

A.①③②④⑤B.⑤①②④③C.⑤②①④③D.①⑤②④③

【解答】通讀語段可知該段文字寫的是塔里木盆地地下會形成巨大的地下水庫的原因,使用的是邏輯順序,按照⑤提出問題,歷史溯源解答問題的邏輯進行判斷。首先是提出問題,⑤應放在第一位,排除AD;由“①考察表明,塔里木地區有非常長的聚水期”引出下文,追溯原因,①應放第二位,排除C;

故選:B。

5.(2分)請選出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 )

A.“白髮三千丈”和“黃河之水天上來”這兩句詩使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

B.“市民可以在手機上申請車牌搖號。”這句話的主幹是“手機申請搖號”。

C.(暫時缺失)

D.《史記》中“世家”是用來記述平民的,陳涉出身農民,所以記錄在世家中。

【解答】A.正確;

B.有誤,主幹是“市民申請搖號”;

C.有誤;

D.有誤。“世家”主要是諸侯傳記,不是平民;

故選:A。

二、本大題共1題,每空1分,共10分.

6.(10分)請在下面橫線上填寫相應的句子。

(1) 雞聲茅店月 ,人跡板橋霜。(溫庭筠《商山早行》)

(2)浮雲遊子意, 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3)雲橫秦嶺家何在, 雪擁藍關馬不煎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4)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5)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晏殊《浣溪沙》)

(6)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閒敲棋子落燈花。(趙師秀《約客》)

(7)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 。(周敦頤《愛蓮說》)

(8)古人寫舟有不同的意義,“閒來垂釣碧溪上, 忽復乘舟夢日邊 ”是李白的《行路難》中的行舟;“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是韋應物的《滁州西潤》中的據舟;“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是李清照的《如夢令》中的歸舟。

【解答】答案:

(1)雞聲茅店月(注意“茅”的書寫)

(2)落日故人情

(3)雪擁藍關馬不煎(注意“藍關”的書寫)

(4)枯藤老樹昏鴉

(5)似曾相識燕歸來

(6)有約不來過夜半

(7)濯清漣而不妖(注意“濯”的書寫)

(8)忽復乘舟夢日邊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三、本大題共3篇文段,共3分

7.(9分)閱讀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題。

文言文對比閱讀

【甲】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乙】孫叔敖疾,將死,戒其子曰:“王數封我矣,吾不受也。為我死,王則封汝,必無受利地。楚越之間有寢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惡。荊人畏鬼,而越人信機。可長有者,其唯此也。”孫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辭,請寢之丘,故至今不失。孫叔敖之知,知以不利為利矣。知以人之所惡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異乎俗也。

﹣﹣選自《呂氏春秋》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舜發於畎畝之中 起,指被任用 

困於心,衡於慮 同“橫”,梗塞、不順 

王數封我矣 多次 

而子辭 推辭,謝絕 

(2)翻譯句子

①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知以人之所惡為己之所喜。

(3)問答題:寫乙文孫叔敖之子“請寢之丘”為封地的原因是什麼?結合甲文進行解釋。

【甲】

舜從田地中被任用,傅說從築牆的泥水匠中被選拔,膠鬲從魚鹽販中被舉用,管仲從獄官手裡獲釋後被錄用為相,孫叔敖從隱居的海邊進了朝廷,百里奚從市井之間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樣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的身體經受飢餓之苦,使他受到貧窮之苦,使他做事不順,(通過這些)來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強起來,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個人常常犯錯誤,這樣以後才會改正;內心困惑,思緒阻塞,然後才能有所作為;憔悴枯槁,表現在臉色上,吟詠歎息之氣發於聲音。(看到他的臉色,聽到他的聲音)然後人們才瞭解他。在國內如果沒有堅持法度的大臣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敵對國家的憂患,往往容易亡國。

這樣以後,人們才會明白憂患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樂使人死亡。

【乙】

孫叔敖病了,臨死的時候告誡他的兒子說:“大王多次賜給我土地,我都沒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會賜給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饒的土地。楚國和越國之間有個寢丘,這個地方土地貧瘠,而且地名很不吉利。楚人畏懼鬼,而越人迷信鬼神和災祥。所以,能夠長久佔有的封地,恐怕只有這塊土地了。”孫叔敖死後,楚王果然把肥美的土地賜給他的兒子,但是孫叔敖的兒子謝絕了,請求賜給寢丘,所以這塊土地至今沒有被他人佔有。孫叔敖的智慧在於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懂得把別人所厭惡的東西當作自己所喜愛的東西,這就是有道之人之所以不同於世俗的原因。

【解答】(1)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詞語含義的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後結合句意來推斷詞語即可。

句意為:舜從田地中被任用。發:起,指被任用。

句意為:內心困惑,思緒阻塞。衡:通假字,同“橫”,梗塞、不順。

句意為:大王多次賜給我土地。數:多次。

句意為:但是孫叔敖的兒子謝絕了。辭:推辭,謝絕。

(2)本題考查翻譯語句。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直譯為主,意譯為輔。並按現代漢語的規範,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

①句中重點詞有:所以,用來;動,使…驚動;忍,使…堅韌;曾,通假字,同“增”,增加。句意為:這樣來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強起來,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

②句中重點詞有:知,懂得;以,把;為,當作。句意為:懂得把別人所厭惡的東西當作自己所喜愛的東西。

(3)本題考查理解課文內容。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結合關鍵語句來分析即可。結合兩文內容,從“楚越之間有寢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惡。荊人畏鬼,而越人信機。可長有者,其唯此也”中可知,寢之丘是一塊不吉利的土地,楚人和越人都很忌諱,所以能夠長期佔有;從甲文的“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可知,孫叔敖懂得居安思危的精神,在位之時多次拒絕大王的封賞,在將死之時也告誡兒子只能接受不吉利的土地。

答案:

(1)發:起,指被任用;衡:同“橫”,梗塞、不順;數:多次;辭:推辭,謝絕。

(2)①這樣來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強起來,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

②懂得把別人所厭惡的東西當作自己所喜愛的東西。

(3)接受肥沃的土地,一定會是兵家必爭,沒辦法長期佔有,而寢之丘是一塊不吉利的土地,楚人和越人都很忌諱,所以能夠長期佔有,孫叔敖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懂得甲文中的居安思危的精神,不僅在位之時不倨傲,多次拒絕大王的封賞,在將死之時也告誡兒子只能接受不吉利的土地。

8.(10分)閱讀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題。

涵養幾分靜氣

①一則故事,讀來耐人尋味。父親丟了一塊表,抱怨著四處尋找,可怎麼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後,兒子悄悄進屋,不一會兒就找到了。父親很好奇,兒子則回答:我就安靜地坐著,聽到滴答滴答的聲音,表就找到了。

②這就是“心靜”的力量。“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一事當前,苦惱抱怨無濟於事,煩躁驚慌也於事無補,唯有穩住陣腳、靜下心來、凝神細思,方能尋覓解決之道。諸葛亮在《誡子書》中一語道破“靜”的重要,“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堅守內心的寧靜,保持清醒的頭腦,才能見天地之精微,察萬物之規律。那麼,“靜心功夫”從何處得來?

③涵養靜心功夫,離不開嚴格的自律。毛澤東同志在湖南一師求學時,特意到最喧鬧的地方讀書,目的就是鍛鍊意志,讓自己能夠胸懷靜氣,心緒不受外界所擾。為了讓自己安靜下來,有人給自己定下“靜坐”的“日課”,堅持每天獨坐兩小時,終於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嚴格的自律,助人逐漸養成寧靜、專一的心態,讓人雖得意而不忘形、處困頓而不沉淪、臨誘惑而不搖擺,也因靜而明志,因靜而生慧。

④有人說,每臨大事有靜氣。大事當前的靜心功夫,往往得益於艱難困苦的歷練。蘇軾《書舟中作字》記載,一次乘船途中,灘險舟危,舟中士子面無人色,唯獨他“作字不少衰”。這份從容蓋因其“更變亦多矣”,所以能 臨事不懼,處變不驚。可見,不憚於在難事、煩事、急事、苦事上多磨鍊,就能將內心打磨得成熟豁達,沉穩有定力,不再拘泥於一時一事的得失;多經歷幾番雨疏風驟的洗禮,耐得幾回興衰榮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來臨之時,氣定神閒、沉著冷靜,抵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⑤讀書以養性,書畫以養心。“靜心功夫”,還可從讀書中來。寂寞憂愁時讀一闕《定風波》,心會變得豁達敞亮;委屈不平時讀一卷《寬容的哲學》,能收穫“既忍且耐”的智慧。身處低谷之時,從書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縱使“山重水複”也終將迎來“柳暗花明”;得意之時,時常讀書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端起沉甸甸的書本,走進書中的世界,浮躁之氣便能盪滌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尋得“此心安處”。

⑥古人云:“人心多從動處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靜坐,雲興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鳥啼而欣然有會,花落而瀟然自得。何地無真境,何物無真機。”涵養幾分靜氣,絕非暮氣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潛、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從容不迫、少一些進退失據。“靜心”的功夫,助人眼界開闊,胸襟豁達,挺過如磐風雨,包容萬千氣象,尋得生命真諦。

(文/宋威選自《人民日報》2018年1月16日04版)

(1)閱讀全文,請談談如何才能做到“涵養靜氣”。

(2)文章首段在全文中有什麼作用?

(3)文中第③段畫線的句子運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有什麼作用?

(4)請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再寫出一個“涵養靜氣”的方法。

【解答】(3)本題是對內容概括的考查。根據問題,找到相應的段落,逐條總結即可,在總結的時候尋找每段的中心句和文章的中心句。或者找到重點詞語,用自己的語言將詞語整理組合也可。從第③段“不奮發,則心日頹靡;不檢束,則心日恣肆。”涵養靜心功夫,離不開嚴格的自律。可以看出涵養靜氣需要嚴格的自律;從第④段'有人說,每臨大事有靜氣。大事當前的靜心功夫,往往得益於艱難困苦的歷練。“可以看出涵養靜氣需要艱難困苦的歷練;從第⑤段找到“讀書以養性,書畫以養心”。可以看出涵養靜氣需要讀書。

(2)本題考查理解第一段的作用。議論文第一段的作用是:激發讀者閱讀興趣;引出中心論點或論題;作為事實論據,證明中心論點;作為道理論據,證明中心論點;引起讀者的關注與思考;引出下文論述。閱讀第一段,瞭解內容可知,開頭從一則故事寫起,能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引出本文關於“靜氣”的話題(論題);作為事實論據證明論點:我們要涵養幾分靜氣。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常見的論證方法及其作用。首先要了解議論文有哪些論證方法及它們的特徵,論證方法除了舉例論證外,在講道理方面還有比喻證論、引用證論、類比論證以及正反論證等。根據具體內容判斷。舉出毛澤東的事例,證明自律對涵養靜心功夫的重要性觀點。

(5)這是開放性試題,結合文章內容,聯繫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寫出一個“涵養靜氣”的方法,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遇到事情,不去苦惱抱怨,不去煩躁驚慌,而應該穩住陣腳、靜下心來、凝神細思,尋覓解決之道。同時也應嚴格自律,經歷艱難困苦的歷練,以及從讀書中盪滌浮躁之氣。

(2)通過父與子不同心境下尋找手錶的故事,引出文章遇事需要涵養靜氣而非苦惱抱怨的中心論點,同時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將抽象的道理具體化,便於讀者理解。

(3)運用舉例論證的論證方法,舉出毛澤東為鍛鍊意志到喧網的地方讀書、某人為戒除浮躁而每日靜坐兩個例子,具體清晰地論證了涵養靜心功夫離不開嚴格的自律的論點。

(4)示例:每當我遇到煩惱、心緒浮躁的時候,我會選擇出門跑步聽歌,讓自己出一身汗,回來之後我就會身心舒暢,解除煩惱,能夠重新樂觀積極地面對問題。

9.(14分)閱讀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題,

賀蘭人的唱燈影子

馮騏才

①我每次看皮影,都要跑到布幕後邊瞧上幾眼。因為那些在布幕上神出鬼沒、又哭又笑的燈影子都是在後邊耍弄出來的。嚴嚴實實的布幕後邊總是充滿了神秘感,給我以極大的誘惑。

②今晚 主演 這臺戲的師傅是賀蘭縣無人不知的張進緒,劇目叫做《王翦平六國》,說的是秦代名將王翦輔助秦始皇橫掃六國、統一天下的故事。這出戏是張進緒從他父親張維秀手裡接過來的。張維秀在三十多年前就已去世,如今張進緒也是六十開外;個子矮矮,灰衣皂褲,頭扣小帽,神色平和,然而,他往布幕後邊一站,立時好像長了身個兒,一員大將似的,氣度不凡。

③布幕後邊的地界挺小,不足一丈見方,叫拉琴擊鼓的樂隊坐得密不透風。布幕下邊是一條長案,擺著各種道具;其餘三面使竹竿紮成的架子,橫杆上掛了一圈花花綠綠、鏤空挖花的皮影人。張進緒的這些皮影人兒和全套的樂器,都是祖上一代代傳下來的老物件,擺在那兒,有股子惟老東西才有的肅穆又珍貴的氣息。尤其這上百個皮影人,生旦淨醜,一概全有。好似人間眾生,都掛在那裡等候出場。但他們不是被無序或隨意掛在那裡的,而是依照著出場的前後排次有序。別看他們面無表情,神色木然,只要給張進緒摘下來在布幕前一耍,再配上鑼鼓嗩吶,以及那種又有秦腔又有道情又有當地的山花的腔調,便立時聲情並茂地活蹦亂跳,眉飛色舞,活了起來。

④身材矮小的張進緒一旦入戲,便有股子霸氣,好似天下事的興衰,戲中人的禍福,全由他來 主宰 。後臺是他的舞臺。他略帶沙啞的嗓子又唱又說又喊又叫,兩隻手把一桌子的皮影折騰得飛來飛去。看他的表情真像站在臺上唱戲演戲一般,給我以強烈的感染。但在布幕那一邊,卻早化成戲中一個個性情各異的燈影子了。

⑤當我回到布幕前邊,坐下來細細品賞,便看出他演唱的高超。他不單唱得味兒如醇酒,大西北的蒼勁中,兼有黃河滋育的柔和;那些燈影子的舉手投足,則無不鮮活靈動,神采飛揚,而且居然能隨著說唱和音樂的節奏,搖肩晃腦,挺胸收腹;甚至連同手指頭也隨之頓挫有致。一時覺得,這唱不是張進緒唱,分明是燈影子在唱。於是,燈影、樂聲和劇情渾然一體。如今的賀蘭還有多少人有這種功夫?

⑥據說,此地的皮影是一百多年前由一位名叫趙小卓的滿族人從陝西帶到寧夏來的,後來由賀蘭縣幾位頗具才情的村民接過衣缽,繼承發揚,在皮影製作、演唱風格上融入本地的文化與氣質,深受百姓熱愛。昔時,交通不便,錢太少,戲班子很難深入到窮鄉僻壤。老百姓便用這種簡樸又優美的影戲自演和自娛。這應是一種原始的“影視藝術”。這種“唱燈影子”不單在賀蘭縣這一帶紮下根,成了氣候,影響還遠及銀南、隆德、鹽池和內蒙古鄂托克旗等地。據說,當時傳承趙小卓皮影戲的有劉派(劉有子)和張派(張維秀)兩家。但劉派後繼無人,人亡而歌息;張派卻傳了下來。難得的是今兒的傳人張進緒的稟賦依然很高,又深愛這門古藝,所有家傳皮影和演奏器具都好端端保存至今。時下,逢到各鄉各村舉辦節慶或喜事的時候,都會請他去演出助興。屆時,他弟弟、妹妹、孩子全是伴唱奏樂的成員。如今這種家庭化的影戲班子,已經非常罕見,傳承人的水平又如此之高,真叫我們視如珍寶了。

⑦我忽然想到,這麼好的賀蘭人的唱燈影子,可千萬別隻叫我們這代人看到。

(文/馮驥才選自《今晚報》2009年10月6日刊有刪改)

(1)根據提示請在下列詞語中選擇一個,完成填空:主演,主宰,主導,主辦。

①今晚 主演 這臺戲的師傅是賀蘭縣無人不知的張進緒。

②身材矮小的張進緒一旦入戲,便有股子霸氣,好似天下事的興表,戲中人的禍福,全由他來 主宰 

(2)閱讀全文,請將表格中。“我”的活動補充完整,

布幕後邊

“我”欣賞燈影表演

(3)結合全文,用自己的話說說文中描寫的皮影戲的特點。

(4)請賞析文章畫線的句子。

那些燈影子的舉手投足,則無不鮮活靈動,神采飛揚,而且居然能隨著說唱和音樂的節奏,搖肩晃腦,挺胸收腹:甚至連同手指頭也隨之頓挫有致。

(5)請結合生活實際,談談我們應該怎麼保護文化遺產。

【解答】(1)本題考查學生對詞語的理解與運用。“主演”有扮演主角之意。“主宰”指起主管、支配與控制作用的力量。“主導”指能引導全局並推動動全局發展。“主辦”指主持辦理。根據文中內容可知,張進緒是這場燈影戲的關鍵角色,所以他是主演。再有文中所寫“好似天下事的興衰、戲中人的禍福”這是一種事件人物的變化趨勢須由他來掌控所以選“主宰”。

(2)本題考查故事情節的梳理。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瞭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來理清情節,然後接著題目中所給出的情節找到相對應的段落內容。同時也要關注所給出的提示答案,從中提取有效信息。“布幕後邊”是地點,文中“嚴實的布幕後邊充滿神秘感給我以極大誘惑”以及寫布慕後邊所見的各種道具,寫出了“我”對布幕後邊的好奇與研究。對應“我”欣賞燈影表演的情節,可知此時我在布幕前邊。

(3)本題考查對皮影戲特點的理解,實際上也是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需要找出對應的描寫句與結合文中句子去把握皮影戲的特點即可。①皮影戲的劇名叫《王翦平六國》,體現了王翦輔助秦始皇平定六國的內容,劇名形象具體。②張進緒演唱皮影戲時,燈影子能隨著節奏靈活搖動,王剪平定敵軍時敵軍首級墜落聲與劇情巧妙結合無不體現了皮影戲的燈影、樂聲與劇情鬲為一體、場面逼真生動的特點。③文中張進緒“兩隻手能把一桌子的皮影折騰得飛來飛去”,由此可知皮影全由其一人操縱人員配置少。

(4)本題考查賞析句子。要先判斷出句子所用的手法,然後再回答其表達效果。根據“而且居然能隨著說唱和音樂的節奏搖肩晃腦挺,胸收腹;甚至連同手指頭也隨之頓挫有致。”可判斷此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然後說明擬人的效果,寫出了燈影子的鮮鮮活靈動的特點。最後分析表達的情感或人物特點,進而突出了張進緒的演唱技藝高超。採用“修辭手法十結合句意分析修辭手法十表達效果或情感”的模式答題即可。

(5)此題是開放題。看似開放但也有一定限制。文中“皮影戲”是珍貴的非物質文化貴產,也是需要去保護的文化遺產,因此需要結合文中的內容去回答。可以圍繞著如何去保護類似的文化遺產展開論述,同時也要注意文中的關鍵詞“保護”。要做到保護,首先要有對應的意識,要有保護、珍愛祖國文化遺產的自覺意識。接著有相關的實施辦法,如自覺對身邊的親人朋友宣傳正確的文物保護理念與文物保護知識。主動對所見到的有損文化遺產的行為及時進行“力所能及”的對阻或者舉報等。

答案:

(1)①主演;②主宰

(2)①我觀察張進緒主演燈影;②布幕前面

(3)①充滿神秘感,布幕上活靈活現、神出鬼沒的影子,在幕後就能耍弄出來。

②道具、樂器等內容豐富,光皮影戲的人物就包含生旦淨醜、人間眾生,表演內容多樣。

③感染力強,表演逼真,布幕上精彩的表演與後臺繁雜的光影,樂聲交織,給觀眾們帶來了獨特的體驗。

(4)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對皮影戲的表演進行描寫,將燈影賦予了人的色彩,形象生動地寫出了燈影子的鮮活靈動,表現了賀蘭人表演唱燈影子的技藝高超,也表現出皮形戲濃厚的感染力。

(5)示例:我們要學習與傳承經典文化,如捏糖人、製作風箏等,並對我們的文化遺產做大力的宣傳與弘揚,讓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我們被遺忘的文化遺產,共同保護並將它們傳承下來。

四、本大題共3題,共4分

10.(4分)回到車廠,他懊睡了兩天。決不想上曹宅去了,連個信兒也不必送,曹先生救不了祥子的命。睡了兩天他把車拉出去,心中完全是塊空白,不再想什麼,不再希望什麼,只為肚子才出來受罪,肚子飽了就去睡,還用想什麼呢,還用希望什麼呢?看著一條瘦得出了稜的狗在白薯挑子旁邊等著吃點皮和鬚子,他明白了他自己就跟這條狗一樣,一天的動作只為撿些白薯皮和鬚子吃。將就著活下去是一切,什麼也無須乎想了。

人把自己從野獸中提拔出,可是到現在人還把自己的同類驅逐到野獸裡去。祥子還在那文化之域,可是變成了走獸。一點也不是他自己的過錯。他停止住思想,所以就是殺了人,他也不負什麼責任。他不再有希望就那麼迷迷忽忽的往下墜,墜入那無底的深坑。他吃,他喝,他嫖,他賭,他懶,他狡猾,因為他沒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他只剩下那個高大的肉架子,等著潰爛,預備著到亂死崗子去。

(1)這篇文章的作者是 老舍 

(2)祥子為何懊睡?

(3)請從孫偵探、車伕老馬、虎妞三個人物中選取其一,談談他(她)在祥子從“人”到“走獸”這過程中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解答】本題考查名著內容及文學常識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題,學生必須對《駱駝祥子》內容熟悉,才能準確說出作者是老舍(舒慶春),把握所給語段敘述的是祥子知道小福子上吊自殺之後的絕望,因此懊睡了兩天。我們才知道小說中的人物如孫偵探、車伕老馬,虎妞對祥子的轉變產生的影響:如孫偵探對祥子的敲詐,使祥子買車的夢想又一次破滅,只好回到劉四爺的車行,也只好接受虎妞;虎妞也對祥子的轉變起到了助推作用,她達到了嫁給祥子的目的,用自己的私房錢給祥子買了一輛新車,而虎妞難產而死,迫使祥子賣了自己的車給她辦喪事,祥子的生活又一次跌到谷底;車伕老馬,拉了一輩子車,最終生活窮困潦倒,在他身上祥子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未來,因而對生活失望,最終走向墮落。

答案:

(1)老舍/舒慶春。

(2)小福子上吊死了。

(3)選擇孫偵探:祥子被騙得一窮二白,生計成了問題,因而只好重新回去拉車;

選擇虎妞:虎妞的去世,使祥子賣了自己的車給她辦喪,祥子的生活又一次跌到谷底;

選擇老車伕:老車伕預示著祥子的未來,讓祥子認清了現實,與虎妞結婚,慢慢喪失鬥志。

五、本大題共1題,共43分

11.(43分)半命題作文,

生活像一條奔湧向前的激流,那一朵朵浪花就是細節。細節可以是一個鏡頭,一個場面或者是一件事情,一段經歷。深圳以細節的方式存在,生活的意義也蘊含在細節裡。深圳是一個改革開放的城市,是改革開放的窗口,我們在這裡長大,我們與它有很多共同的細節。

請以“我與深圳 相遇 細節”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

①字數不少於600字,不多於900字;

②出個除外,文體不限,不得抄襲或套作;

③文章不得出現影響評卷的人名、地名、校名等。如不可避免,請用X代替;

④不得抄襲或套作。

【分析】

【補題建議】1.縮小寫作範圍。半命題作文的補題是學生構思的有效體現,因此,縮小寫作範圍,可以更好的進行構思。如何縮小寫作範圍?填寫的詞語宜小不宜大。

2.填詞虛實結合。填入的詞語可以是具體的,如“遇見”;也可以是抽象的,如“相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